变异用法

作品数:26被引量:30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相关作者:吴长安李晓云张颖炜沈小仙胡剑波更多>>
相关机构:中南民族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青海广播电视大学南通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外语与外语教学》《当代修辞学》《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语文天地(初中版)》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从位移到招呼:“来”在互动语境中的叹词化及其形成动因
《语言教学与研究》2024年第1期92-100,共9页张言军 储泽祥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项目编号:2023BYY016);河南省研究生教育改革与质量提升工程项目(项目编号:YJS2023ZX22);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基础研究重大项目(项目编号:2024-JCZD-04)的资助。
“来”用作位移动词时,主要表示“从别的地方到说话人所在的地方”。但在互动语境中,由于交谈双方处在同一空间,空间上的距离被弱化,且在交谈中听话人并无必要通过空间移动来实施后续的动作行为。这样一来,当“来”单用时,“来”便由位...
关键词:“来” 互动语境 变异用法 叹词化 
汉语社交媒体互动中“然后”变异用法的语用解读被引量:2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22年第5期39-45,115,共8页高静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网络空间社会治理语言问题研究”(20&ZD299)。
基于微博语料,考察社交媒体互动中“然后”作为语用标记的变异用法,研析变异用法所实现的人际语用功能,并解读变异用法的原因。研究发现:语用标记“然后”在汉语社交媒体互动中的变异用法包括反复使用、接龙使用,以及与语气词组合使用等...
关键词:“然后” 语用标记 元语用意识 主观性 交互主观性 社交媒体 
网络表情变异用法攻略
《咬文嚼字》2020年第12期38-40,共3页徐默凡 
网络交际是一种新兴的交际方式,为人际沟通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是和口语交际相比,网络交际的参与双方分处于不同的空间,无法利用表情、体态、身姿、动作这样一些语言外手段来传递丰富的情感和情绪,所以产生了感情表达手段匮乏的弊病。...
关键词:交际方式 表情符号 网络交际 感情表达 人际沟通 口语交际 网络表情 情感交流 
问号在网络语言中的特殊变异用法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2期140-143,共4页韩嘉毓 姜涛 
2018年黑龙江大学新世纪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一流大学”建设背景下外语专业本科生语用能力培养模式研究(2018C69);黑龙江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外语专业研究生语用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GXM_YJS_2018019);2019年度黑龙江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研究课题(外语专科专项):“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大学英语学生语用能力培养模式研究(WY2019064-C)。
标点符号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问号作为常用的标点符号,在网络语言中产生了突破常规的特殊用法。在网络语言中进行类似“懵”的特殊情绪表达,如问号的单独成句、问号的名词化用法、问号新的语用意义等。当这些改变已经发生,我们不一...
关键词:问号 特殊变异 网络语言 
成语的谐音变异略说
《语文天地(初中版)》2018年第5期13-14,共2页梅玲红 
成语是一种长期相沿习用的含义丰富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语,具有意义上的整体性、结构上的稳固性等基本特征。由于表达的需要,说话人或作者可以运用某些手段改变成语的形式或用法,以达到预期的表达效果。这一突破常规,变通使用的表达...
关键词:变异用法 成语 谐音 固定短语 表达效果 空气质量 天气现象 书面语 
标点符号超常用法与变异用法对比分析及意义初探
《吉林教育》2017年第38期11-12,共2页杜佳烜 马振东 吴长安 
国家语委重大招标项目(编号:ZDA135-2)的阶段性成果
随着时代发展,标点符号在网络用语与文学作品中产生了许多违反常规的变异用法与超常用法。对于如何看待这些超出国家现行标准的'违规'现象,学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分别考察了'变异'和'超常'两种用法的基本类型,通过对比,发现二者...
关键词:超常用法 变异用法 相似现象 
网络流行语“滴”的多功能用法浅析被引量:2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6期95-100,共6页谭丽亚 陈海宏 
网络流行语是现代网络社会特有的产物,既源于口语又异于口语。网络流行语的变异既是特定社会时代的产物,又是网民超越现实的主观心理反映。近年来,"滴"在网络语言中被广泛使用,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异用法,由原来的实词义虚化为结构助词和...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  社会语言 功能语言 变异用法 
标点符号超常用法与变异用法的对比分析
《吉林教育》2017年第32期99-101,共3页杜佳烜 马振东 吴长安 
国家语委重大招标项目(编号:ZDA135-2)的阶段性成果
随着时代发展,标点符号在网络用语与文学作品中产生了许多违反常规的变异用法与超常用法。对于如何看待这些超出国家现行标准的'违规'现象,学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分别考察了'变异'和'超常'两种用法的基本类型,通过对比,发现二者...
关键词:超常用法 变异用法 相似现象 
网络语言标点符号的变异用法被引量:6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5期154-160,共7页张颖炜 
标点符号是书面上用于标明句读和语气的符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5834-2011标点符号用法》对十七种标点符号的用法做了规定,网络语言中句末点号、句中点号、标号的使用都发展演变出不同于国家标准的变异形式和用法;网络语言...
关键词:网络语言 标点符号 变异用法 语篇功能 语用功能 
《红楼梦》称谓语的变异用法
《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19期20-20,共1页黎周佳 
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百科全书"的古典小说《红楼梦》社会环境典型、人物关系复杂、称谓语丰富。《红楼梦》称谓语在小说人物的实际运用过程中会因为语境因素而产生各种变异用法。从变异用法的分析来看,《红楼梦》中称谓语的选择与语境...
关键词:红楼梦 称谓语 变异用法 语境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