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韵

作品数:120被引量:286H指数:1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相关作者:李学军张慧丽王自万史艳锋支建刚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大学安阳师范学院浙江工商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浅论河南武陟方言的变韵与合音现象
《汉字文化》2025年第1期63-66,共4页王怡 何婷婷 
2025年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语言建设赋能河南农耕文化活态传承研究”;2024年校级教改项目“新文科背景下农林高校高素质涉外中文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24XJGLX129);河南省社科联项目“基于构建良好网络语言生态的网民语用规范研究”(项目编号:SKL-2023-1581);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中原官话农业核心词汇研究”(项目编号:2024-ZDJH-691);河南省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教育数字化背景下教师研究型教学的应对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24-JSJYYB-095)的阶段性成果。
武陟县位于河南省西北部、黄河北岸,是河南省焦作市的下辖县。它虽然隶属于河南省焦作市,但是根据1987版的《中国语言地图集》来看,武陟方言属于晋语区邯新片的获济小片,因此武陟虽然地处中原地区,但语言却与中原官话大相径庭,有很强的...
关键词:武陟方言 变韵 合音 语音 儿化 
河南武陟及周边方言阳声韵的名词变韵
《语言学论丛》2024年第3期126-141,共16页朱玉柱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学重点实验室项目(2024SYZH001);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自主选题项目“语调类型学研究”资助。
本文以所调查的河南武及周边48个点材料和其他公开发表的材料为基础,描述并分析了该片区域阳声韵名词变韵的共时语音特征,同时根据材料梳理出各个韵摄的历时演变链条,分析发现:咸山深臻摄名词变韵的复杂程度远甚于岩江曾梗通摄;即便是...
关键词:武陟方言 阳声韵 名词变韵 特征 演变 
闽东方言变韵的机制与方向
《语言科学》2024年第3期301-317,共17页袁碧霞 王非凡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23YJA740051)资助。
从闽东方言的闽清县坂东镇新近出现的变韵现象出发,通过声学分析发现,变韵在不同声调条件下有不同的时长结构。闽东南北两片代表性方言(福州、连江、宁德、周宁)松紧复合韵母的声学分析显示,声调对元音时长的影响在先,继而元音时长的改...
关键词:闽东方言 变韵 机制 
勾漏片粤语四会话、广宁话、开建话的变韵
《语言研究集刊》2024年第1期318-336,M0013,共20页戴黎刚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闽语的特殊音变现象研究”(项目编号21BYY015)资助。
文章先理清勾漏片粤语四会话、广宁话、开建话所有的变韵音类,总结其变韵规律。四会话上声字的调值与去声字相同,所以也有很多例外变韵。由此,文章认为勾漏片粤语的变韵仍在进行当中,变韵不是早期的升调导致的,今勾漏片粤语的去声调值...
关键词:粤语 变韵 韵腹 韵尾 
从“子”缀“儿”缀的消长看Z变韵的性质
《中国方言学报》2023年第1期26-43,共18页赵日新 朱玉柱 
豫北晋语一般名词的Z变韵(不包括小地名变韵),过去多认为是“子”变韵,赵日新曾论证其实很可能是儿化韵,本文为Z变韵即儿化韵提供一个新的例证。文章首先检索“瓜子、鸡子、菜子”等词在历史文献中的用例,其中“子”绝大多数为实义语素...
关键词:“子”后缀 “儿”后缀 Z变韵 儿化韵 层次 
豫北获嘉方言的名词变韵
《中国方言学报》2023年第1期53-62,共10页陈晓姣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基于大型语料库的中原官话共时比较与历时探考研究”(21&ZD286)的阶段性成果
河南获嘉方言的名词变韵包含Z变韵和儿化韵两种形式,文章梳理了基本韵、Z变韵、儿化韵之间的对应关系,认为获嘉方言的Z变韵和儿化韵是两个层面的系统。通过分析儿化韵和Z变韵的“强/弱”关系,根据二者语法和语用功能的相互联系,认为小...
关键词:河南获嘉方言 名词变韵 Z变韵 儿化韵 
闽东方言介音对变韵次序的影响被引量:2
《中国语文》2023年第5期586-598,639,共14页戴黎刚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闽语的特殊音变现象研究”(21BYY015);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闽东方言的音变研究”(19YJA740008)的资助。
本文通过闽东方言的历时和共时比较发现介音会影响变韵的次序。在低化变韵中,无介音的韵母先变韵,有介音的韵母后变韵。反之,在高化变韵中,有介音的韵母先变韵,无介音的韵母后变韵。这是受介音的高舌位影响导致的。
关键词:闽东方言 介音 青变韵 次序 
河南方言中的谓词变韵现象研究
《殷都学刊》2023年第3期113-124,共12页魏梦洋 
通过分析河南方言谓词变韵的语音表现和语法功能,并将其与临近方言点的谓词变韵现象进行对比,认为谓词变韵的合音后缀不是“了、着、到”等动词后虚成分本身,也不是“了、着、到”等的弱化形式[],而是“儿”的[]类音。谓词变韵形成的平...
关键词:谓词变韵 D变韵 “儿” Z变韵 
辽宁东港方言的Z变韵被引量:1
《方言》2023年第2期179-183,共5页潘晓东 
Z变韵多见于河南、山西、山东、河北及陕西等地。辽宁东港方言也存在Z变韵,其特点是主要元音拉长,后收[ə];声调延长,不变调,其功能相当于普通话的“-子”尾。
关键词:辽宁东港方言 胶辽官话 Z变韵 
河南凤泉方言的子变音
《语言研究集刊》2022年第2期48-63,共16页史艳锋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原古都城市圈今官话、晋语的深度调查与语料库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1BYY075)的阶段性成果
文章首先罗列凤泉方言子变韵母与基本韵母的对应关系,并对子变音进行举例描写.接着讨论凤泉方言子变音的特点,指出:(1)基本韵母a、e■、e对应的子变韵母中出现i■-/i-音,与子变韵母经历"ə■-→i■-→i-"的音变过程有关,这与王福堂、王...
关键词:凤泉方言 子变韵 变韵演变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