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皮感觉

作品数:12被引量:10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徐衍斌张生阎晓霞郦颐萍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医学院四平市佑生医院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更多>>
相关期刊:《诗潮》《现代生物医学进展》《临床儿科杂志》《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世上最可怕的,不是死
《意林(原创版)》2019年第11期40-40,共1页唐婧 
一直以来,在与我探讨生死话题的来访者中,每个人最关心也最不敢提及的,就是死亡的过程。他们说,自己会忍不住去想象,然后被自己的想象深深震慑,不敢想下去。而之后,又忍不住再想。为了弄清死亡到底是怎样一个过程,我在7年间与数十位同...
关键词:暗河 痛觉 表皮感觉 
两个人的事业[组诗]
《诗潮》2019年第11期38-40,共3页杨献平 
关键词:组诗 慈悲 痛觉 表皮感觉 
腰麻-硬膜外联和麻醉在剖宫产术的应用被引量:1
《中国实用医药》2007年第36期102-,共1页杨东桥 徐衍斌 张生 
关键词:CSEA 痛觉 表皮感觉 腰麻 局麻药 局部麻醉药 阻滞平面 剖腹产术 剖宫产术 麻黄素 血管收缩药 麻黄碱 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 低血压 
解疑释惑:大蒜研究揭示痛觉机制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6年第2期8-,共1页
  有人喜欢大蒜,有人讨厌大蒜,但很少有人会把大蒜和疼痛扯上关系.不过,研究结果表明,痛觉神经会对大蒜中的硫基化学物质产生反应.新出版的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刊载的一项研究报告称,实际上,人体对大蒜的反应机制与对辣椒和芥末的...
关键词:痛觉 痛觉神经 硫基 表皮感觉 大蒜 胡蒜 葱属 
哈慈五行针镇痛及抗炎症等的机理探讨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1年第2期16-17,共2页郦颐萍 
关键词:五行 行针 刺法 游离神经末梢 抗炎症 针刺穴位 生物电信号 表皮感觉 痛觉 
非淋菌性尿道炎临床有那些表现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1999年第11期19-,共1页
我是某外企公司一名职员,曾因自己的婚外性行为患过淋病。经过某一诊所的治疗症状已基本消失。但有时仍觉尿道有刺痒感和排尿不畅的感觉。因此我的思想压力很大,连自己的妻子都在疏远我,我该怎么办? 深圳 小华 杨医生:首先要想到的你可...
关键词:非淋菌性尿道炎 排尿 刺痒感 表皮感觉 泌尿生殖系统 尿道 性病门诊 
先天性痛觉丧失综合征1例报告
《临床儿科杂志》1987年第6期355-356,共2页薄璿珠 丁国芳 
男,1岁6个月,因小叶肺炎于1984年2月17日收入院。第2胎,足月,生后苍白窒息15分钟。生后3个月抬头,6个月会笑,8个月扶能坐,12个月扶能站,至今不会走,不会用双手玩物,只会叫“爸”“妈”。平日从不出汗。
关键词:痛觉 触觉 表皮感觉 先天性外胚层发育不良 痛觉消失 综合病症 综合征 
从运动医学角度探讨疼痛的生理机制(上)
《辽宁体育科技》1987年第3期47-50,共4页赵师义 郑崇义 
疼痛是明显的神经症状之一,是机体的一种感受或体验。当机体受到外因或内因方面的一定数量、一定程度、一定时限的刺激时,机体就感受到疼痛。疼痛作为机体的一种感受,是保护人体免遭外原性损伤及内部疾患的一种信号,因而,它又是一种保...
关键词:疼痛 学说 痛觉 中脑 大脑皮层 神经纤维 表皮感觉 神经元 脊髓后角 神经冲动 有害刺激 吗啡镇痛 伤害刺激 
经皮神经电刺激改变痛觉的性能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1987年第4期203-206,共4页Barr JO 郑楠 
1967年,Wall 和Sweet 报告,通过皮肤表面电极电刺激周围神经暂时消除慢性疼痛。从那时起,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被认为对急性和慢性疼痛病人以及用实验方法所引起的急性疼痛的健康受试者消除疼痛有效。虽然,临床疼痛和实验性疼痛不可能...
关键词:疼痛 差异 变量分析 经皮神经电刺激 痛觉 表皮感觉 治疗前后 耐受量 
丘脑束旁核传入纤维的起源——HRP法研究被引量:4
《解剖学报》1984年第1期41-48,114-115,共10页吴武田 沈其卫(指导) 陈以慈(指导) 李之琨(指导) 
用大白鼠8只,向一侧束旁核内注射HRP,用HRP逆行法追踪束旁核传入纤维的起源。结果在双侧脑干网状结构、同侧中央灰质、上丘中深层灰质及大脑皮质一些区出现标记细胞最多。对侧脊髓后角出现少量标记细胞。其余脑内的一些核团也可见数量...
关键词:束旁核 纤维 痛觉 外侧部 表皮感觉 标记细胞 HRP 灰质 微玻管 核团 中央中核 脊髓后角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