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会

作品数:1737被引量:1963H指数:1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梅谦立张西平王银泉康志杰张国刚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山大学复旦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克罗地亚耶稣会士邬若望生平行事考略
《国际汉学》2023年第3期61-69,156,共10页彭裕超 
2017年度国家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与中东欧国家文化关系史研究”(项目编号:17ZDA173)的阶段性成果。
耶稣会士邬若望于1616年抵达中国澳门,是第一位踏足中国的克罗地亚人,也是中东欧地区最早的来华传教士。但是由于其在华时间不长、成就不显,历来鲜为汉学界和学术界关注。本文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对新旧材料加以勾连、分析和运用,力求详...
关键词:邬若望 耶稣会士 晚明 克罗地亚 文化关系 
近代徐家汇“适应性”教材出版策略研究——以1934年《土山湾慈母堂印书馆图书价目表》为例
《史林》2023年第2期51-61,217,218,共13页莫为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比较视野下的近代徐家汇汉学研究(1842—1952)”(项目批准号:21CZS048)阶段性成果。
本文以新见史料1934年《土山湾慈母堂印书馆图书价目表》为线索,通过对具备“教材属性”的出版物对这一局部类型化书籍制品的整体考量与分类探讨,聚焦具有宗教属性的土山湾印书馆在回应时代变局和学制更迭过程中所触发的沿革转型。笔者...
关键词:近代徐家汇 耶稣会 土山湾印书馆 教材出版 适应政策 
新航路开辟后耶稣会传教士记录的明末肇庆研究
《宗教学研究》2023年第1期181-190,共10页范大明 
2017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基督教与近代中国墨学复兴思潮研究”(17BZJ027)阶段性成果。
明朝末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耶稣会传教士来到他们梦寐以求的东方。由于政治历史的原因,耶稣会传教士踏上中国内陆的第一站就是肇庆,肇庆也就在不经意间成为了中西文化交流的起源地。他们以“外来者”的视角介绍肇庆的地理位置和自然风...
关键词:新航路 耶稣会传教士 肇庆 
17—18世纪耶稣会士中国报道在英国的传播被引量:1
《国际汉学》2022年第4期124-131,202,共9页陈玉芳 
2019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耶稣会士在亚洲》档案文献与16至18世纪中欧交流史研究”(项目号:19CSS0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17—18世纪,耶稣会士有关中国的报道陆续在英国翻译出版,英国人对此类作品的接受情况可以从这些译本的序言中略窥一斑。英译本作序者一方面驳斥作品里的神迹故事,认为是虚假的,另一方面又以真实和准确原则肯定了除神迹之外的内容的价值...
关键词:耶稣会士 中国报道 英国 神迹 真实原则 
“以佛释耶”:十八世纪入藏耶稣会士德西德利的四本藏文手稿述评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4期80-87,共8页益西旦增 
2021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专项项目“中华民族概念及历史脉络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号:21VMZ015。
1716年至1721年,耶稣会士德西德利在西藏传教期间,共撰写了四本藏文手稿,它们分别为《黎明破晓:旭日东升的预示》《白人喇嘛依波利托向西藏学者请教关于前世和空性的观念》《众生及诸教之来源》以及《基督教法精髓》。由于这些藏文手稿...
关键词:德西德利 藏文手稿 传教策略 批判性述评 
作为创世隐喻的自鸣钟——反思明末清初时期传教士引入的钟表与机械知识
《自然辩证法通讯》2022年第10期14-23,共10页苏文捷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西方与近代中国沿海的图绘及地缘政治、贸易交流丛考”阶段成果(项目编号:20&ZD233)。
明清时期被介绍到中国的自鸣钟绝不仅是外交礼物或西洋奇器,钟表及其相关的机械知识也是传教士向中国士人学者阐释基督教宇宙观的重要媒介。天地万物有没有外在的设计者和推动力?这是早期现代中西对话中浮现出的核心宇宙观差异。在辩教...
关键词:自鸣钟 基督教创造论 机械世界观 耶稣会传教士 明清西学 
耶稣会士在清前期欧洲使团来华中的角色被引量:1
《古代文明(中英文)》2022年第3期109-119,159,共12页陈玉芳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耶稣会士在亚洲》档案文献与16至18世纪中欧交流史研究”(项目批号:19CSS001)阶段性成果。
顺治年间,荷兰杯突高啮使团来华,耶稣会士通过破坏荷兰人形象,假借圣意影响朝臣主张等方式,阻挠荷兰与中国建立稳固的贸易关系。康熙年间,葡萄牙撒尔达聂使团来华,耶稣会士协助使节规避可能产生的矛盾和冲突,争取皇帝和官员的好感,并且...
关键词:耶稣会士 荷兰使团 葡萄牙使团 罗马使团 中西交往 
近代中西科学交流史研究的史料及其阐释——评韩琦《通天之学:耶稣会士和天文学在中国的传播》
《国际汉学》2022年第3期192-197,共6页吴燕 陈志辉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法国《自然》杂志中的西人在华科学考察研究(1873—1949)”(项目编号:18XZS02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不同地域之间的知识流动,是人类知识体量得以增长的重要途径。近代中西科学交流正是这种知识流动的重要图景之一。西方科学在近代中国的传播与中国科学在欧洲的传播及其影响,构成了这一知识双向流动图景的两条重要线索。20世纪90年代以...
关键词:知识流动 在华活动 耶稣会士 韩琦 交流史 天文学 传教士 双向流动 
清初天主教的“补儒绝佛”——以1686年《丙寅会课》“辨持斋”为例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9期42-50,共9页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明清中国天主教汉籍校注整理及耶儒佛道对话研究”(19ZDA242)。
以清初南京天主教学校十六位学生关于佛教持斋的作业为例,分析清初天主教与儒、佛之间的复杂互动。这些作业的特殊之处在于,其不是从天主教而主要是从儒家人文主义视角去批判佛教。这反映出天主教学生受儒家古典教育影响较深,使得他们...
关键词:天主教教育 人文主义 耶稣会 佛教斋戒 
索隐派的代表人物白晋沉寂研究被引量:2
《甘肃社会科学》2022年第3期132-141,共10页张西平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来华耶稣会士白晋《易经》手稿研究”(14BZX043)。
白晋是法国来华传教士的代表性人物,在康熙的支持下,他长年从事《易经》研究。在《易经》的研究中,他沿着欧洲索隐派神学传统,开创了对《易经》的索隐派解释,将《易经》与《圣经》合一解释,企图用这种方法化解礼仪之争以来天主教思想与...
关键词:白晋 耶稣会 《易经》 索隐派 中国礼仪之争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