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导

作品数:1018被引量:303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唐小兵江翠平江喜标马臻王玲莉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北京大学人民论坛复旦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南京社会科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学人推荐
《南京社会科学》2024年第9期F0002-F0002,共1页
陈明明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博导新中国成立后,面对着近代中国“低组织化与低现代化”的“双低社会”情形,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围绕着国家现代化发展目标,在社会主义制度体系领域相继构建起了包括政治制度体系、经...
关键词:层次框架 公共事务学院 博导 社会主义制度体系 组织化 多样化 现代化 中国共产党 
學人推荐
《南京社会科学》2024年第8期F0002-F0002,共1页
王代月,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导,“全面深化改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实践,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部署。学界围绕“全面深化...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 理性探讨 全面深化改革 战略部署 完善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透彻理解 博导 
學人推荐
《南京社会科学》2024年第7期F0002-F0002,共1页
刘同舫法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导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具有总体性、长远性、战略性和根本性意义的重大命题。目前,学界关于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已取得丰硕成果,但仍有继续深化研究的空间。韩庆祥教...
关键词:基本路径 深化研究 浙江大学 长远性 博导 习近平总书记 丰硕成果 总体性 
王振民 西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导
《南京社会科学》2024年第6期F0002-F0002,共1页
“第二个结合”这一重大命题的提出,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重要代表。学界对《“第二个结合”的理论内涵和价值意义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张明副教授的“第二个结合”思想史意义的三维逻辑》一文以大历史...
关键词:大历史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西北大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王振民 重大命题 思想史意义 
学人推荐
《南京社会科学》2023年第10期F0002-F0002,共1页
李佃来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导当今中国正处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时期,它内在地要求我们从理性的高度来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并以之引领和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是当前我国哲学社会科...
关键词: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 武汉大学 博导 历史使命 关键时期 
学人推荐
《南京社会科学》2023年第3期F0002-F0002,共1页
陈昌凤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导伴随着ChatGPT的热潮,关于AI兴起之于人类生活的意义,几乎成了各学科最显要的议题,致力于新媒体研究的传播学也不例外。而在这场由AI引发的知识生产方式变革风暴中,数字传播研究更需要及时关注...
关键词:数字传播 新媒体研究 生产方式变革 传播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 陈昌凤 AI 博导 
成賢學人
《南京社会科学》2023年第1期F0003-F0003,共1页
徐康宁,江苏南京市人,东南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导,江苏社科名家,担任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美国经济学会副会长,曾任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贸易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
关键词:MBA教育 学会副会长 江苏南京市 高等学校 东南大学 博导 
成贤学人
《南京社会科学》2022年第9期F0003-F0003,共1页
顾江,江苏南京人,南京大学长三角文化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博导,文化和旅游部一南京大学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主任,江苏省文化产业学会会长,江苏文化产业研究基地主任,《文化产业研究》主编,是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
关键词:南京大学 青蓝工程 经济学教授 文化产业 江苏南京 长三角 文化和旅游 博导 
吴猛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导
《南京社会科学》2022年第5期F0002-F0002,共1页
时间一直以来都被看作是解读和阐释《资本论》哲学思想的重要视角。高广旭教授的论文《资本批判与时间解放——<资本论>的时间分析及其政治结论》以时间的资本化及其政治意蕴为切入点,试图突破《资本论》时间问题研究的经济学视角,紧紧...
关键词:资本论 资本批判 经济学视角 政治意蕴 资本化 《资本论》 复旦大学 两个向度 
孙玮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导
《南京社会科学》2022年第5期F0002-F0002,共1页
近年来,数字时代传播学的范式转移和理论创新的紧迫性和重要意义,已为学界所深刻认知,一些极具发展潜力的本土化成果不断涵现。方法论无疑是理论创新的重要方面,传播学的学科重建亟待数字传播研究方法的推进。潘霁教授近年来致力数字媒...
关键词:媒介研究 范式转移 数字媒介 学科重建 传播学 传播研究方法 复旦大学 发展潜力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