驳议

作品数:229被引量:371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李家树力之姚曼波屈茂辉杨际平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四川大学复旦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湖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学科=社会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郭沫若词《满江红·奉赞〈史记会注考证驳议〉》手迹
《郭沫若学刊》2020年第2期F0003-F0003,共1页郭沫若 
“非此即彼”驳议
《理论与实践(贵州)》1994年第3期22-23,共2页庄敬 
这是一场够级格的辩论会。辩论的中心议题是:“艾滋病是个什么问题?”辩论对手分为“正方”与“反方”。 辩论开始了。正方说:“艾滋病问题是属于医学问题。”反方则说:“艾滋病的出现纯属社会问题。”你有来言,他有去语,唇枪舌剑,难分...
关键词:艾滋病问题 社会问题 医学问题 情花 想当年 道德滑坡 评职称 不周延 综合考查 互通性 
《洪范疏证》驳议——为纪念顾颉刚先生诞生100周年而作被引量:4
《齐鲁学刊》1993年第6期70-75,共6页赵俪生 
一我常常这样想:孔子思想、儒家思想,这么庞大的体系,垂这么久远的影响,难道它像地下泉水,突然冒出来的吗?恐怕,还是像长江大河,上流有个源头吧。这源头,按朝代段落,就是夏、商、周;按古文献,就是《诗》、《书》、《易》。孔子说:“周...
关键词:顾颉刚 洪范 儒家思想 孔子思想 疏证 批判综合 皇极 古史辨 三德 幼稚病 
实践本体论是实践唯物主义哲学的基础——对王金福同志《实践本体论还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一元论》一文的驳议被引量:3
《南京社会科学》1993年第3期43-49,共7页朱宝信 
实践本体论的提出本来就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是什么”的讨论,但王金福同志却在《实践本体论还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一元论》一文(载《哲学研究》1989年第12期,以下简称“王文”)中说:“实践本体论者一定会感到,要在马克思主义的...
关键词:实践本体论 物质一元论 实践唯物主义哲学 物质本体论 辩证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 旧唯物主义 人的实践 旧哲学 属人世界 
“曾国藩是爱国者”驳议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第2期87-90,共4页盘桂生 
曾国藩所处的时代,爱国的要求和内容主要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而曾国藩却直接参与镇压了反帝反封建的太平天国运动和捻军起义;曾国藩倡办洋务运动和处理天津教案,不是为了捍卫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而是要自始至终维护清王朝的反动统...
关键词:曾国藩 湘军 洋枪队 卖国贼 汉奸 刽子手 
《“青春”为酒名说》驳议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第1期95-95,共1页朱诚 
杜甫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青春作伴好还乡”句中的“青春”,历代注家释为“春季、春光”已成定论。近见傅易同志《“青春”为酒名说》(《文史知识》1991年第1期)一文提出新解,谓“青春”是一种酒名。细绎此文,未敢苟同,在此愿与傅...
关键词:春作 南楚 杜甫诗 未敢苟同 对举 韩愈 文史知识 《全唐诗》 古诗 芙蓉园 
《商周研究之批判》驳议
《殷都学刊》1991年第3期12-17,共6页玄峰 
黄奇逸先生的大作《商周研究之批判》一文(以下简称《批判》)刊载于《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4期。作者在文章结语中写道:“我们虽然好象建立了一个甲骨学的新体系,其实,我们破坏得多,建设相对地来说要少一些。”,然而,...
关键词:谥号 祭名 贞人 甲骨卜辞 甲骨学 断代标准 谥法 祭法 祭品 董作宾 
若干政治学理论问题驳议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第1期24-28,共5页陈宗瑜 
本文就政治学界未曾充分展开或者存在歧见的若干理论问题,如关于议行合一问题,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问题,民主的概念和阶级性问题,民族斗争与阶级斗争的关系问题,关于国家和政党消亡的概念问题等等,作者阐述了自己的见解。此外,还就...
关键词:政治学理论 社会主义国家 议行合一 国家消亡 涵义 奴隶主阶级 封建制 民族 奴隶起义 三权分立 
斯大林民族理论模式驳议——民族谈话录之一被引量:12
《民族研究》1989年第4期1-13,共13页贺国安 
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界,恐怕没有谁比斯大林的影响更大了。他那个著名的民族定义统治理论界已达半个多世纪之久,至今在我国还被广泛接受;其它一些重要论点也被大多数人奉为经典,这在权威的《中国大百科全书》(民族卷)的有关条目中可以...
关键词:斯大林 理论模式 民族定义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 《中国大百科全书》 资本主义 理论界 资产阶级民族 民族学 社会经济形态 
买卖婚说驳议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第4期11-19,共9页李衡眉 
从本世纪初开始,迄至今天,在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研究中,买卖婚说与掠夺婚说一样,一直成为史学界一种颇为流行的观点。对后者笔者已有论路,兹对前者再作驳议,略陈管见。讹误之处,尚希望读者与方家教正。 一 据笔者所知,把我国古代以六礼为...
关键词:买卖婚姻 摩尔根 聘娶婚 聘礼 婚姻形式 礼物 妻子 韦斯特马尔克 女子 男子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