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举

作品数:360被引量:406H指数:10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甘莅豪周艳芳陈一汤啸天钟应春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南开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王真基于“消法”治疗肺结节药对举撷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25年第1期119-122,共4页江蓉蓉 江赞亚 王真 
[目的]总结王真教授基于“消法”治疗肺结节的临床经验及常用药对。[方法]通过侍诊抄方,分析并归纳王真教授治疗肺结节的常用药对、配伍特点、用药特色及常用剂量,并附验案一则加以佐证。[结果]王真教授认为,肺结节是气滞、痰湿、瘀血...
关键词:消法 肺结节 药对 有形实邪 中医 医案 王真 临床经验 
从对举的角度看“朱门酒肉臭”中的“臭”
《学语文》2024年第6期69-71,75,共4页吕佩 张衡 
杜甫的诗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中,关于“臭”的词义与读音,至今仍然没有达成一致的看法。本文基于语言学相关理论,立足诗句本身,从对举的角度出发,尝试分析“朱门酒肉臭”中“臭”的词义与读音。文章认为,“朱门酒肉臭”与“路...
关键词:“臭” 对举 存现句 意合语法 
对举型领主拷贝构式的特征及其信息包装机制
《汉语学报》2024年第4期17-29,共13页赵博文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基于汉语特征的多元语法理论探索(多卷本)”(编号:20&ZD297);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构式的语言加工及其理论蕴含研究”(编号:23YJC740017);广西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汉语交互性构式研究”(编号:23FYY027);江苏师范大学博士学位教师科研支持项目的资助。
本文考察对举型领主拷贝构式“N_(1)+V_(1)+N_(1)的(N_(3)),N_(2)+V_(2)+N_(2)的(N_(4))”的构式特征,探讨语义、语用信息在彼此对比状态下的包装方式。文章从该构式的整体特征出发,认为该构式主要适用于主体行为对比的场景,凸显行为的...
关键词:对举 领主拷贝构式 构式特征 信息包装 构式群 构式地位 
“X的X,Y的Y”构式维译探讨
《现代语言学》2024年第11期130-136,共7页张媛 沈淑花 
“X的X,Y的Y”是现代汉语特殊构式之一,通常呈现出主谓结构特征。根据主语与谓语成分的相似或相同程度分为全同式、时体式、情状式、省略式、结果式、“能该”式等多种形式。该构式具有强调事物的某一属性或状态、本性、结果、处理方式...
关键词:主谓结构 对举结构 翻译策略 异化归化 
基于HEC-RAS的长江干流对举水顶托影响分析
《水利技术监督》2024年第10期213-215,271,共4页程小翠 邓鹏鑫 
举水作为长江一级支流,汛期易受长江干流洪水顶托影响,对水情预报精度存在一定干扰,同时增加河道防洪风险。为研究举水受长江干流顶托程度及范围,采用HEC-RAS一维水动力模型,模拟举水和长江不同量级洪水组合下的河道洪水演进过程。结果...
关键词:举水 一维水动力学 回水顶托 柳子港站 
浅谈《师说》中的议论三绝
《中学语文》2024年第30期17-18,共2页任翠云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立项课题“培育民族审美情趣的文化经典研习任务群设计研究”(课题编号D/2020/02/254)阶段性成果。
《师说》凭借形象化的叙述、逻辑缜密的对举论证以及饱含深情的咏叹表达,构建了一个既具说服力又情感充沛的论证体系。探讨《师说》中“形象说理”“对举说理”和“咏叹说理”这三大特色手法的运用,以及它们如何增强文章的论辩力度和感...
关键词:《师说》 形象说理 对举说理 咏叹说理 
杜诗颜色对句简析
《今古文创》2024年第30期42-44,共3页胡惠敏 
杜甫喜用且善用颜色入诗,这集中体现在他的颜色对句中。杜诗颜色对句可分为同色对和异色对,以“白”“青”二色使用频次最高。在杜诗颜色对句中,首字颜色对和色彩借用对是其对句的特殊形态,能够展现杜甫独特的创造力。杜甫运用颜色对举...
关键词:杜诗 颜色 对举 
局域非对称成分统制、分配义词素与汉英对举供用句的共性机制研究
《语言科学》2024年第4期409-420,共12页马志刚 洪霞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GD24CWY07);广东省社科规划2024年常规一般项目(GD24CWY15)资助。
以往研究采用传统题元理论来定义“一张床睡三个人/三个人睡一张床”这类结构中数量名短语的语义角色,不能反映该类句式中的句法语义关系。其中的数量名短语并非是由动词“睡”进行选择并指派题元的论元,而是由具有分配义内涵的数量算...
关键词:供/用句 非动词句 隐性语素“每” 嫁接和合并 
从形心对举到形神并立——庄子学派关于生命构成的看法
《中国哲学史》2024年第2期67-73,共7页王威威 
“形”“心”“神”是庄子哲学乃至道家哲学的重要概念,关涉人的生命构成问题。庄子学派对生命构成的看法复杂、多样。《庄子》内篇对于生命的理解就是“形”和“身”,“心”为形体的一部分,“精”“神”为形体的要素。而在外杂篇中,“...
关键词:     
从语法化的扩展效应看近现代以来“非”类前缀化的过程及机制
《中国语文》2023年第6期693-704,767,共13页宁瑶瑶 王铭宇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西交流背景下汉语词汇学的构建与理论创新研究”(21&ZD310)的阶段性成果;澳门大学校内研究项目(MYRG2022-00120-FAH)的资助。
本文藉助语法化的扩展效应,考察了“非”自19世纪70年代以来发生类前缀化的具体过程。研究发现:最初是受到翻译影响,在“X”与“非X”的特定对举环境中,“非X”始可分析为词汇性单位,“非”做词根语素;伴随“非X”的语义-语用环境、句...
关键词:“非”类前缀化 语义泛化 扩展效应 对举 翻译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