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光天线

作品数:37被引量:58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相关作者:匡廷云王水才贺俊芳翁羽翔杨春虹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更多>>
相关期刊:《自然杂志》《科技资讯》《中国学术期刊文摘》《植物生理学报》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高等植物捕光天线蛋白的NPQ调控机制及其优化被引量:1
《生命科学》2024年第9期1149-1159,共11页阮美霞 朱新广 翁羽翔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T2350011,22027802);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23JC1403900);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专项(XDB37020104)。
非光化学猝灭(non-photochemical quenching,NPQ)是植物应对强光和过量光的一种光保护状态。NPQ状态和捕光状态之间的切换与光辐照强度涨落的动态匹配是提高光合效率的一种新途径,阐明NPQ发生的分子机制对于通过基因工程优化NPQ过程从...
关键词:非光化学猝灭 捕光天线蛋白 叶黄素循环 蛋白质变构调节 
放氧光合生物LHC捕光天线的结构、排布与功能被引量:1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2024年第8期1408-1423,共16页申丽丽 王源 王文达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批准号:2021YFA13004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32222007,31970260);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批准号:2020081);中国科学院创新交叉团队(批准号:JCTD-2020-06);黄三角国家农高区科技创新发展专项(批准号:2022SZX12)资助。
在光合作用的原初光能转化过程中,光合膜上的光系统I和光系统II将吸收的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并释放氧气,产生的ATP和NADPH为二氧化碳固定提供能量.光合生物光系统核心外围的捕光天线负责收集光能,并向反应中心传递激发能,而且可以调节...
关键词:光合作用 捕光天线 光系统Ⅰ 光系统Ⅱ LHCII FCP LHC结构与功能 LHC天线排布 
植物光合作用原初反应与电子传递调控被引量:4
《自然杂志》2024年第1期35-45,共11页陈铸峰 田利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高效光合元件及模块在异养底盘中的组装与再造”(2019YFA0904604)。
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大规模的能量物质转换和生物固碳过程,是绝大多数生命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光反应是光合作用的第一步,其调控机制对于植物的生长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结构生物学等现代学科交叉融合发展,许多经典光反...
关键词:光合调控 捕光天线 光保护 电子传递 水-水循环 
微藻光合作用的优化升级助力“双碳”目标被引量:3
《合成生物学》2022年第5期915-931,共17页王松 吴莎 江亚男 胡章立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9YFA0902500);深圳市可持续发展专项(KCXFZ20211020164013021)。
约25亿年前蓝藻进化出现了生氧光合作用,逐渐改变了空气组分;如今,为了应对不断增长的温室气体排放和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在地球生态系统中发挥重要光合固碳功能的微藻再次获得人们的极大关注。微藻拥有陆地高等植物无法比拟的光合作用...
关键词:微藻 生物固碳 合成生物学 光合作用 捕光天线 核酮糖-1 5-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 碳浓缩机制 
藻类响应缺铁胁迫的光合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1
《中国农学通报》2022年第17期35-43,共9页徐明昱 白天宇 王佳悦 田立荣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红藻PBS-RCs超分子复合物的体外纯化与功能研究”(C202020505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温泉红藻藻胆体-光系统I结合应对缺铁胁迫的能量补偿机制研究”(32100189);河北师范大学博士(后)基金项目“光合电子传递反应中超大膜蛋白复合物的结构与功能研究”(L2020B20)。
为了深入了解缺铁胁迫对藻类光合作用的影响,本文归纳了铁在光合电子传递链中的重要作用,总结了铁缺乏对藻类光合原件的破坏作用以及藻类的光合响应机制。围绕光合电子传递链,对容易受到铁缺乏影响的叶绿素、光系统、捕光天线等光合元...
关键词:缺铁胁迫 光合作用 铁诱导蛋白 光系统I 捕光天线 
硅藻岩藻黄素-叶绿素a/c蛋白--揭秘红系捕光天线复合物被引量:4
《自然杂志》2021年第3期157-164,共8页赵松浩 陶秋爽 沈建仁 王文达 
硅藻是海洋中一类重要的红色浮游植物,每年贡献了海洋40%或全球20%左右的原初生产力,在全球碳固定和地球化学循环中扮演重要角色。硅藻能取得如此成功生态位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其捕光天线为具有出色捕光和光适应能力的岩藻黄素叶绿素a/c...
关键词:硅藻 捕光天线 光系统 光合作用 捕光 
首次阐明硅藻超级捕光结构
《农业科技与信息》2020年第16期79-79,共1页
《科学》杂志在线发表了来自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沈建仁、匡廷云团队与清华大学隋森芳团队的合作成果。该研究利用单颗粒冷冻电镜技术解析了一种中心纲硅藻——Chaetoceros gracilis的PSII-FCPII超级复合体的3.0埃分辨率的三维结构,这...
关键词:植物研究所 三维结构 中心纲硅藻 中国科学院 捕光天线 《科学》杂志 复合体 单颗粒 
光合细菌分子自组装捕光天线相干激子态传能机制的人工模拟被引量:1
《物理》2016年第12期798-800,共3页翁羽翔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批准号:2013CB834800)资助项目
顾城给世人留下了著名诗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把这句话用在古老的光合细菌绿硫菌身上也十分妥帖。人眼对可见光的响应达到单光子量级,而依靠光合作用为生的绿硫菌其生存环境比我们所经历过的任何黑夜还要...
关键词:光合细菌 分子自组装 人工模拟 捕光天线 激子态 机制 传能 相干 
光合捕光天线系统的进化模式与能量传递被引量:5
《植物生理学报》2016年第11期1681-1691,共11页冷轩 王专 翁羽翔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227003)
本文试图从几种典型光合系统捕光天线的构造及传能效率的异同中揭示捕光天线在进化过程中遵循的物理法则。以绿硫菌(Chlorobium tepidum)、紫细菌(Rhodobacter sphaeroides)和高等植物的捕光天线为例,力图从低等光合系统的由单纯提高色...
关键词:捕光天线 进化 Forster传能 相干传能 相干域 二维电子光谱 
高等植物光系统Ⅰ-捕光天线Ⅰ(PSⅠ-LHCⅠ)超分子复合物的晶体结构和能量传递途径被引量:3
《科学通报》2016年第19期2163-2175,共13页秦晓春 SUGA Michihiro 匡廷云 沈建仁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重大科学问题导向项目(2011CBA00901);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5CB150101);中国科学院重大突破择优支持项目(KGZD-EW-T05)和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2016077)资助
光合作用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化是由位于光合膜上具有特定的分子排列和空间构象的色素蛋白复合物光系统Ⅱ(PSⅡ)和光系统Ⅰ(PSⅠ)所推动的.其中PSⅠ是一个具有极高效率的太阳能转化系统,其量子转化效率几乎为100%,但其高效吸能、传能...
关键词:叶绿素 能量传递 捕光 膜蛋白 光系统Ⅰ PSⅠ-LHCⅠ 紫黄质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