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育基因

作品数:324被引量:1289H指数:1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袁政张大兵梁婉琪曹墨菊杨剑波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高粱线粒体雄性不育基因KASP标记开发
《种子》2024年第10期49-53,共5页张宇 张春宵 张洪友 王江红 孙扬 李晓辉 吕鹏飞 周紫阳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KYJF2023DX003,CXGC2024ZD008,KYJF2024SJ011)。
为缩短育种年限、提高育种效率及创制新种质,本研究以96份高粱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为材料,通过线粒体重测序技术、表型数据与SNP位点的卡方检验,发掘与育性相关的SNP位点,并开发KASP分子标记位点。结果鉴定出与育性相关的SNP位点434...
关键词:高粱 线粒体 核质互作型雄性不育 竞争性等位基因 
大豆雄蕊优势表达基因GmARFA1a通过调控花粉萌发影响结实率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24年第6期990-1000,共11页姚士恩 王一帆 王宁 周铭辉 陈一飞 张曼婷 李嘉欣 宫雯珺 方小龙 李美娜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072084);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YFF1001200);广州市基础研究计划市校(院)联合资助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项目(202201020129);青年人才项目(RQ2020029);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22M710873)。
大豆(Glycine max (L.) Merr.)是自花授粉作物,通过人工去雄的办法生产杂交种,不仅繁琐且成本高。雄性不育基因功能的研究是大豆杂种优势利用的前提之一,大豆雄性不育位点报道较少,定位及功能研究进展缓慢。随着大豆转基因体系的成熟及...
关键词:大豆 杂种优势 雄性不育基因 基因编辑技术 花粉活力 
玉米核雄性不育系7024不育性遗传分析及不育基因初步定位被引量:1
《玉米科学》2024年第6期11-18,共8页刘丽滨 孔子豪 李聪 杨博皓 高树仁 孙丽芳 仲义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YJSCX2022-Y12);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创新训练项目(XC2022024)。
以玉米核雄性不育系7024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可育株/不育株雄花育性鉴定和花药I2-KI染色、品红染色鉴定败育时期,分析不同发育时期花药的生理生化特性。利用自交系Mo17 Ht、B73和17-703与不育株杂交构建3个F2群体和2个BC1F1群体进行遗...
关键词:玉米 雄性不育 遗传分析 
大豆细胞核雄性不育基因MS6的功能验证及不育新种质创制被引量:3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23年第3期801-807,共7页张万年 杨静 杨绪磊 高萌萌 林春晶 刘鹏 李志刚 杨向东 张春宝 
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210302005NC);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04);吉林省农业科技创新工程(CXGC2021ZD002,CXGC2022RCY010)。
杂种优势利用是显著提高作物产量的有效途径之一,其中不育系的创制与利用,对作物杂交种的选育及生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细胞核雄性不育基因的作物杂交育种技术与传统杂交育种技术相比,具有制种安全、组合自由、杂交种育性稳定等优...
关键词:大豆 细胞核雄性不育 不育基因 基因编辑 杂交育种 
AL型三系交小麦不育相关基因dCAPs标记开发与应用
《分子植物育种》2023年第10期3336-3340,共5页孔德真 聂迎彬 徐红军 穆培源 崔凤娟 桑伟 田笑明 
兵团重点领域科技攻关项目(2018AB040);北部麦区强优势小麦杂交种创制项目(2016YFD1011600)共同资助。
为快速、准确鉴别出不育系中混入的保持系种子数量,确保不育系种子繁殖纯度。本研究以3对育性稳定的不育系和其同型保持系为试验材料,采用Illumina wheat 90K芯片技术,对其SNP差异位点进行分析,设计了与不育基因相关的SNP引物,在此基础...
关键词:杂交小麦 不育基因 dCAPs标记 90K芯片 
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分子生物学组学研究进展被引量:5
《中国蔬菜》2023年第5期20-29,共10页王本启 黄树苹 陈霞 张洪源 谈杰 陈浩 王俊良 周国林 张敏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0YFD1001100);湖北省重点研发项目(2022BBA0062);武汉市农业科学技术研究院创新项目(QNCX202206)。
细胞质雄性不育是广泛存在于高等植物中的一种自然现象,表现为母体遗传、花粉败育和雌蕊正常。本文对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研究中的不育基因和恢复基因的标记开发与基因定位,以及不育系和恢复系多组学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以期为辣椒三...
关键词:辣椒 细胞质雄性不育 不育基因 恢复基因 分子标记 多组学 
玉米雄性不育突变体x50的基因定位与遗传分析被引量:1
《华北农学报》2023年第1期17-22,共6页郭瑶晴 孙晓靖 连玉杰 陈慧 孙华越 张雪海 汤继华 陈晓阳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801379);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22300420186)。
为了挖掘雄性不育种质资源,鉴定雄性育性基因,为玉米雄性不育化制种提供基础材料。以玉米雄性不育突变体x50为试验材料,研究突变体雄性不育表型,构建x50与自交系Mo17的F1和F2群体,确定突变体x50雄性不育性状的遗传模式。以F2群体为材料...
关键词:玉米 雄性不育基因X50 基因定位 花药 等位性测验 
小麦BNS雄性不育基因连锁群分析和主效QTLs初步定位被引量:1
《麦类作物学报》2022年第11期1334-1342,共9页杨靖 卫笑 付庆云 曹银萍 茹振钢 李友勇 
河南省基础与前沿计划重点项目(122300410011,162300410136)。
为初步定位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BNS中与不育相关的QTL及其所属连锁群,用BNS及其完全保持系郑麦366的F2为作图群体,建立自交结实率和花粉可育率两个表型BSA池,选用均匀分布在小麦染色体上的710个SSR分子标记,在BSA池中筛选连锁标记,并进行...
关键词:小麦 BNS雄性不育 不育基因 QTL定位 连锁染色体 
小麦雄性不育基因的鉴定和杂种优势利用被引量:2
《科学通报》2022年第26期3100-3109,共10页刘琦 齐娟 吴佳洁 倪飞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971935)资助。
雄性不育是杂种优势利用的重要性状.作物雄性不育基因的鉴定加深了人们对花药和花粉发育分子机理的认知,并使许多基于生物技术的雄性不育系统在作物杂交育种中的开发和有效利用成为可能.与水稻、玉米等作物相比,由于基因组相对复杂,小...
关键词:小麦 雄性不育基因 杂种优势利用 杂交种生产 
朱英国“水稻院士”的农HH课堂
《节水灌溉》2022年第7期F0003-F0003,共1页
朱英国(1939年1月-2017年8月),遗传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研究先驱者和杂交水稻事业重要莫基人之一。坚持水稻雄性不育与杂交优势利用研究,20世纪70年代初利用华南普通野生稻与栽培杂交合作育成红莲型水稻不育系及红莲型杂交稻,8...
关键词:杂交水稻研究 农家品种 普通野生稻 遗传学家 中国工程院院士 恢复基因 不育基因 基础生物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