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薪菇

作品数:368被引量:606H指数:1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相关作者:张筱梅路等学汤葆莎沈恒胜朱维红更多>>
相关机构:南昌大学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甘肃省科学院桂林洁宇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中国食用菌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茶树屑栽培茶薪菇试验被引量:5
《中国食用菌》2014年第6期69-69,72,共2页苏贵平 
本试验采用茶园中重修剪、台刈的茶树枝,进行粉碎后,茶树屑含量分别为83%、63%、43%和23%的4个配方栽培茶薪菇,以83%棉籽壳为原料栽培茶薪菇为对照,研究茶树屑对茶薪菇菌丝生长及产量影响,结果表明,茶树屑43%以下的培养料栽培茶薪菇,对...
关键词:茶树屑 茶薪菇 栽培试验 
利用野草栽培茶薪菇高产技术研究被引量:2
《中国食用菌》2013年第1期22-24,共3页罗海凌 苏德伟 林辉 林占熺 吴振忠 
国家林业局公益性行业项目"生态脆弱区发展菌草业关键技术的研究"(201004019)
随着市场对食(药)用菌的不断需求,其相关的栽培技术也得到大规模推广。现阶段用于食(药)用菌栽培的常规原料木屑和棉籽壳日趋短缺,福建省野草资源丰富,可以缓解食用菌生产中存在的原料紧缺问题。主要介绍了利用野草栽培茶薪菇的技术措施...
关键词:野草 茶薪菇栽培技术 茶薪菇产量 
茶薪菇国内外研究进展及展望被引量:4
《中国食用菌》2012年第3期1-5,共5页刘万飞 路等学 赵宇慧 宋述慧 耿佳宁 胡松年 
综述了茶薪菇及相近物种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讨论了茶薪菇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通过与相近物种比较,为探索茶薪菇菌种退化机制提供研究方向,促进茶薪菇产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茶薪菇 食用茵 药用茵 茵种退化 
茶薪菇多孢快速育种简报被引量:4
《中国食用菌》2008年第3期14-16,共3页张筱梅 张焕英 张渊 苗晓燕 
2001年在保定学院立项,2002年推荐为河北省教育厅指导项目
采用担孢子多孢诱变、群体杂交与组织分离进行茶薪菇育种比较,确定简单快速的多孢育种方法。经多孢杂交,筛选出高产稳定菌株A207,该株长势快,产量高,菇形好,其鲜菇效率较原株增加16.1%,畸菇率下降3.4%。
关键词:茶薪菇 担孢子 育种 产量性状 
茶薪菇质量安全控制栽培技术
《中国食用菌》2007年第6期61-62,共2页雷银清 阮淑珊 
关键词:质量安全控制 栽培周期 茶薪菇 技术 病虫害防治 农药残留超标 安全问题 精耕细作 
茶薪菇罐头加工技术被引量:1
《中国食用菌》2007年第6期45-46,共2页万南安 赵阳 
茶薪菇不用任何护色剂及其他化学物质,可以直接罐藏,罐藏茶薪菇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是一种安全健康的食品。
关键词:茶薪菇 罐头 加工 
茶薪菇早熟2号袋料栽培高产技术被引量:1
《中国食用菌》2007年第5期66-66,共1页阮淑珊 雷银清 阮毅 翁赐和 
关键词:袋料栽培 栽培新技术 茶薪菇 早熟 经济效益 研究试验 科技人员 社会效益 
茶薪菇遗传模式和育种工艺研究被引量:9
《中国食用菌》2007年第1期17-20,共4页蔡衍山 傅俊生 罗凤来 柯丽娜 黄秀治 
福建省科技厅2005年重点农业科技攻关项目(NO:034号)
以鲜茶薪菇为材料,经担孢子弹射,稀释分离法获得37个单孢菌株。经单孢出菇验证其性遗传模式为异宗结合。再经单孢配对试验,得到了4种不同交配型的单孢菌株,单孢的极性比为9∶11∶11∶6。研究结果表明,茶薪菇性遗传模式为四极性异宗结合...
关键词:茶薪菇 极性 性遗传模式 育种工艺 
茶薪菇品种比较实验研究被引量:7
《中国食用菌》2005年第3期21-23,35,共4页路等学 高静梅 
甘肃省科学事业费项目(QS002-C32-038)
对7个茶薪菇品种进行品种比较实验。从中选择出适宜于棉籽壳为主的培养料的优质菌株5个,瓶栽实验生物学效率显著地高于对照品种的生物学效率(53.45%),达到1%的显著水准。
关键词:茶薪菇 瓶栽 生物效率 
茶薪菇深层发酵产多糖的研究被引量:9
《中国食用菌》2005年第2期47-49,共3页王德芝 余荣珍 
河南省科技厅科普传播工程项目
为探索茶薪菇深层发酵的最适条件 ,提高其产多糖的能力 ,改变茶薪菇的发酵条件 (包括碳氮源种类及浓度、振荡转速、发酵时间 ) ,分别发酵、测定菌丝含量和多糖含量。结果表明 ,茶薪菇产多糖的最适发酵条件为pH 6 0、 1 4 0r·min-1 、...
关键词:茶薪菇 深层发酵 多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