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腔音乐

作品数:432被引量:392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更多>>
相关作者:刘红洲黄莉丽高翔刘云燕张艳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大学中国戏曲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沈阳音乐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安徽省A类重点学科资助课题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大舞台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丝弦戏唱腔音乐的发展之路——曲牌体与板腔体音乐相结合被引量:1
《大舞台》2022年第1期48-53,共6页林士朝 
纵观中国戏曲唱腔音乐的组成,不外乎两大体系:一种是以昆曲、高腔为代表的曲牌体音乐唱腔体系,一种是以梆子声腔为代表的板腔体音乐唱腔体系。这两大唱腔音乐体系,基本上概括了中国戏曲唱腔的音乐组成,这种音乐形式,千百年来一直在中国...
关键词:中国戏曲艺术 戏曲唱腔 板腔体 音乐唱腔 唱腔音乐 丝弦戏 曲牌体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奚德义:丝弦板胡第一人
《大舞台》2020年第5期71-75,共5页林士朝 
石家庄丝弦戏,是石家庄地区土生土长的一个古老地方剧种,也是全国稀有的地方戏曲声腔剧种,至今已有五六百年的历史了。据记载,丝弦戏是在元曲小令、明清俗曲的基础上衍变而来。在丝弦艺术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受昆曲的影响,前期的丝弦唱腔...
关键词:地方剧种 曲牌音乐 丝弦戏 明清俗曲 唱腔音乐 石家庄地区 昆曲 
对河南豫剧唱腔的探讨与思考被引量:3
《大舞台》2014年第10期11-12,共2页张志刚 
经过二百多年的发展和完善,豫剧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唱腔体系。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豫剧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考验。本文先对豫剧的流派作了具体论述,之后讨论了豫剧唱腔的板式类别,进一步分析了豫剧唱腔的发展和传承,希望这些论...
关键词:豫剧 唱腔音乐 探讨 
舞台灯光在戏曲艺术中的作用被引量:3
《大舞台》2012年第1期27-27,共1页王燕 
戏曲是一门综合艺术,戏曲艺术的发展离不开集体的创造性劳动,作为舞台灯光与导演、舞美包括景物造型、人物的化妆造型、服装服饰、唱腔音乐以及演员表演的完美结合,大大提高了戏曲舞台的呈现力。戏曲的舞台灯光是戏曲艺术的组成部分,它...
关键词:戏曲艺术 舞台灯光 化妆造型 创造性劳动 综合艺术 服装服饰 演员表演 唱腔音乐 
浅析评剧音乐的传承与创新——从评剧的唱腔音乐和乐队谈起被引量:1
《大舞台》2010年第10期17-17,共1页邢洁 
评剧是我国上世纪戏剧舞台上新兴的剧种之一,只有近百年的历史。而在我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就在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上榜上有名,更是振奋人心。转眼间,4年过去了,我们应该如何继承老一辈艺术家为我们留下的艺术瑰宝,又应当如...
关键词:唱腔音乐 评剧 乐队 非物质文化遗产 创新 传承 文化遗产日 艺术家 
浅析河北梆子“大慢板”
《大舞台》2008年第5期80-81,共2页马海峰 
  河北梆子以其高亢、激昂、豪放、慷慨、悲壮的声腔旋律而闻名.河北梆子唱腔经过不断发展,唱腔板式更加系统,旋律音乐更加丰富.下面根据我从事河北梆子伴奏和板胡教学工作近30年所积累的一些经验,对河北梆子"大慢板"进行探析.……
关键词:河北梆子 结尾 分句 旋律 京梆子 梆子戏 情节 复句 慢板 速度(音乐) 唱腔音乐 
浅谈河北梆子音乐唱腔的继承与创新被引量:1
《大舞台》2008年第4期67-,共1页史韵新 
  河北省的地方剧种--河北梆子脱胎于清代流入河北的山陕梆子,后来于道光年间(1820-1850年)经过河北人民按照自己的语言音调、文化传统、生活习俗等对其进行改造、培育后,形成了河北梆子.……
关键词:河北梆子 艺术 京梆子 梆子戏 音乐唱腔 唱腔音乐 
评奖 戏曲审美及评剧音乐发展被引量:1
《大舞台》2005年第2期60-61,共2页陈钧 
在2004年第四届中国评剧艺术节上,来自河北、北京、东北、内蒙古等地的22个院团演出的22个剧目,在展示了评剧艺术新作的同时,向世人表明了评剧艺术形式当代发展的最新态势.各评剧院团和各位艺术家们各得其所地捧走了各自的奖杯和获奖证...
关键词:评剧 艺术节 唱腔音乐 剧种 传统剧目 戏曲 
浅谈京剧月琴的教学改革
《大舞台》1999年第5期28-29,共2页吕俊荣 
早在清道光年间湖北的皮黄(汉剧)中,月琴就是主奏乐器之一。《汉皋竹枝词》云:“月琴弦子与胡琴,三样合成绝妙音,暗笑巧随歌舞变,十分悲切十分淫。”京剧形成后,月琴与胡琴、弦子并称“三大件”。特别是在传统老生、花脸的唱腔中。
关键词:月琴 京剧音乐 唱腔音乐 教学改革 现代京剧 传统戏 弦子 胡琴 独奏曲 西皮 
轻舟已过万重山——参加中国第五届艺术节感言
《大舞台》1998年第1期17-18,共2页谢美生 
近日赴成都参加第五届中国艺术节,回归乘船途经三峡。伫立船头,滔滔长江东逝水,激流澎湃,涛如雷鸣;两岸山峡峭壁险峻,巍峨壮观。在凝望这绚恣丽态的万千景象时,江轮乘奔腾水势东去,正像李白诗曰:“轻舟已过万重山。”
关键词:艺术节 司马相如 《孙武》 舞台 川剧 扮演者 昆曲 戏剧创作 唱腔音乐 演员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