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奂生

作品数:374被引量:161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杨晓帆李徽昭陈思和漆福刚于圣维更多>>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淮阴师范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当代作家评论x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再谈“陈奂生”——由滑稽戏《陈奂生的吃饭问题》至乡村振兴新发展问题
《当代作家评论》2024年第1期171-179,共9页周珉佳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人艺’创作体系与现实主义发展态势研究”(23BZW50)研究成果。
自改革开放伊始,作家高晓声在12年间先后创作了《“漏斗户”主》《陈奂生上城》《陈奂生转业》《陈奂生包产》《陈奂生战术》《种田大户》及《陈奂生出国》这7篇以“陈奂生”为主人公的系列小说,并于1991年结集为《陈奂生上城出国记》...
关键词:吃饭问题 种田大户 乡村振兴 陈奂生上城 中国当代社会 包产到户 系列小说 高晓声 
主持人的话
《当代作家评论》2020年第5期4-4,共1页王尧 韩春燕 
高晓声可以被称为"当代文学史"上的作家,他也是同时代最早被经典化的作家之一。在高晓声的"陈奂生系列小说"影响最大时,关于"农民形象"的文学史论述甚至形成了从鲁迅到赵树理再到高晓声的线索。高晓声已经故去多年,和汪曾祺相比,他身后...
关键词:当代文学史 汪曾祺 系列小说 陈奂生 赵树理 农民形象 高晓声 介入现实 
文学史时间中的高晓声与陈奂生被引量:3
《当代作家评论》2020年第5期5-16,共12页房伟 
江苏高校青蓝人才工程项目资助。
当代文学史将高晓声当成反思文学、改革小说的重要代表,特别是"陈奂生系列小说",更是鲁迅之后"改造国民性"的重要文本。"他对国民性的探讨,对农民历史命运的思考,窥见他在创作思想上与鲁迅、赵树理的继承关系。"张钟、洪子诚、佘树森、...
关键词:陈奂生 当代文学史 反思文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系列小说 赵树理 改造国民性 高晓声 
“跟跟派”与“政治的玄学”——重读高晓声“陈奂生系列小说”被引量:1
《当代作家评论》2020年第5期17-21,共5页张涛 
吉林省教育厅项目“1980年代‘文学事件’资料整理与研究”(JJKH20201134SK)阶段成果。
一在高晓声的创作中,产生影响最大的恐怕要算"陈奂生系列小说"了。这个系列小说主要写的就是农村、农业和农民的生活,以及他们在历史风云与日常生活中遭遇的困境。这些问题,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逐渐成为社会学界高度关注的"三农问题"。除...
关键词:系列小说 陈奂生 高晓声 历史风云 社会学界 日常生活 三农问题 20世纪90年代 
寻找精神实证
《当代作家评论》1998年第4期54-59,共6页洪辉煌 许谋清 
寻找精神实证洪辉煌许谋清洪辉煌你的《世纪预言》第二部《丰富一座城市的名字》,形象地阐明你对两个文明辩证关系的理解。沿海地区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加上沿海人发扬勇于拼搏艰苦创业的精神,先富了起来。与此同时也出现了“文化沙...
关键词:精神文明建设 中国知识分子 陈奂生 富裕地区 文化沙漠 高晓声 改革开 毛泽东 商品经济 中国农民 
重复的局限与意味——谈《陈奂生战术》与《陈奂生出国》被引量:1
《当代作家评论》1993年第1期92-96,共5页李晓峰 
显然,陈奂生所获得的殊荣,是当代文学中任何一个农民形象所无法企及的:“陈奂生是一个不多见的典型形象”,“‘陈奂生性格’已经成为历史和国民性格中美德与弱点的一面镜子,同阿Q一样将愈来愈显示出普遍意义”。可以说,作为特定历史时...
关键词:陈奂生 典型形象 现实主义 高晓声 传统农民意识 中国农民 中国当代文学 农民形象 特定历史时期 国民性格 
高晓声和喜剧的自觉——论陈奂生系列小说被引量:3
《当代作家评论》1987年第6期100-106,共7页李园生 
一高晓声的陈奂生系列小说,以突出的创造性引人瞩目,但它不是每一篇都成功的,读者印象最深的是《陈奂生上城》(下简称《上城》);《上城》也并不是每一部分都同样成功。
关键词:高晓声 陈奂生上城 喜剧性 小说家 作家 理性逻辑 叙述语言 抒情诗 评论家 生活中 
陈奂生论被引量:10
《当代作家评论》1984年第1期9-17,共9页范伯群 
高晓声曾自比为“剧团团长”,而他小说中的人物就是他“团长”麾下的演员。“这些演员中,有些是出了名的,有些是一般的,有些是跑龙套的。”陈奂生当然是这个剧团中红得发紫的“功勋演员”。高晓声在多种场合中为自己培养的名角作过评价...
关键词:高晓声 陈奂生 吴楚 小说 精神支柱 漏斗 培养的 精神胜利法 自尊心 坚韧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