衬字

作品数:92被引量:118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刘少坤涂光禄剡自勉沈家煊牟玉华更多>>
相关机构:扬州大学西南师范大学河北大学贵州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学科=文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清苑哈哈腔衬字探析
《中国韵文学刊》2022年第4期97-99,118,共4页宋玉坤 
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清苑哈哈腔戏曲语言研究”(HB17YY001)。
哈哈腔是河北省影响较大的一种地方戏曲。最早出自民间歌谣,后经民间小戏阶段,最后才定型为地方戏曲形式。清苑哈哈腔戏曲唱词中出现了大量的衬字,这些衬字在出现位置、数量及韵辙方面不同,其所起作用也存在差异。对清苑哈哈腔中出现的...
关键词:清苑哈哈腔 衬字 语言特色 
衬字和变文被引量:8
《中国语文》2022年第5期515-521,638,共8页沈家煊 
本文从一个文本的分析着手,展开说明汉语以整齐对称的骈文为本,散文是骈文加衬字的“变文”。分析的内容涉及衬字的类别和变文的方式。近代和现代的汉语白话也是从骈文蜕化而出,是变化程度较高的变文;变化程度虽然高了,但仍然带有骈文...
关键词:衬字 变文 骈文 散文 白话 对言格式 
论《钦定词谱》的和声、衬字观念--兼与《词律》相比较
《文学遗产》2021年第4期166-174,共9页吴晨骅 
词中和声说起于北宋沈括,经胡仔、朱熹等人的发展,成为宋人解释词体起源的主流观点。《钦定词谱》着重吸收了其中的“一字一声”和“诗变为词”的观点,并通过“添字”这一表面共性,与后起于曲学的衬字观念相糅合,作为该书建构词谱的基...
关键词:和声 衬字 《钦定词谱》 《词律》 词体 
论《十二律京腔谱》对南曲格律的订正
《小说月刊(下半月)》2020年第12期0116-0118,共3页陈林超 
《十二律京腔谱》兼具声腔谱和南曲曲谱的性质,该谱编纂时在继承前代曲谱部分曲学观念的基础上做出了大量的创新性改革。曲体格律方面,《十二律京腔谱》结合南曲发展的现实情况,对南曲曲谱的正变格进行重新考量,对曲牌的正衬字提出了衬...
关键词:《十二律京腔谱》 正变格 正衬字 句格 
词“衬字”说研究被引量:1
《文教资料》2019年第10期27-28,共2页赵润金 
关于"衬字",曲有"衬字"已经达成共识,词有没有"衬字"则没有,这个问题值得研究。词的所谓"衬字"问题由来已久,不能笼统地说有或者没有,需要仔细而全面地辨识,应该说与曲一模一样的"衬字"严格来说是没有的。但是词与曲都有一些虚词,在这...
关键词: “衬字”说  
论衬字被引量:3
《中国韵文学刊》2018年第2期91-98,111,共9页刘少坤 王立娟 
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河北大学词曲研究成就及展望>(HB16WX014)
在唐宋词、元明"四大声腔"戏曲同为"牌体"音乐体制的日渐形成的共识下,明清时有些人认为"衬字"是南北曲的特征之一,而另一些人则认为词亦有衬字现象。事实上,元明之时,衬字理论范畴的内涵比较明确,衬字是南北曲的一个专有理论范畴。而...
关键词:词曲 句拍 板眼 声腔化 
从敦煌曲子词与金代道教词词体看词的产生
《中文论坛》2017年第2期54-72,共19页左洪涛 霍佳梅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金元时期道教词的渊源与演变研究”(14YJA751040)
把唐五代时期的敦煌曲子词和金代道教词进行比较分析后,能考察出共性:敦煌民间词语言浅显通俗,表现出词发展初期词体未定型的特点;北宋之后的金代道教词,为了传道布教需要,因传唱与接受者大多是处于中下层文化程度阶层的普通百姓,不论...
关键词:敦煌曲子词 金代道教词 和声 衬字 衬句 
昆曲曲学小讲堂之昆曲填词的衬字法(上)被引量:1
《上海戏剧》2016年第9期32-33,共2页俞妙兰 
什么是衬字?曲牌格式规定的每句字数为正字,那些增加的字词相对即为衬字。非谙于曲事者对正衬概念会有陌生感,外观上都是汉字,有什么区别呢?
关键词:字法 填词 昆曲 衬字 曲牌 
元曲衬字与元曲音乐性的融通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5期37-39,共3页高乐 武秋莉 
教育部2014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元曲曲式研究"(项目编号:14XJC751002)的阶段性成果
衬字作为元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元曲音乐有密切的关系,元曲衬字在加强声情、丰富曲趣、补足文情以及扩充曲式、塑造音乐形象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其艺术魅力不可低估。
关键词:元曲 衬字 音乐性 
南北曲“衬字”考论被引量:2
《戏曲艺术》2014年第3期34-38,113,共6页刘少坤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14YJC751024);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14年度项目(SZ141312)
自元周德清在《中原音韵》中正式提出"衬字"说以来,关于衬字的讨论就一直没有停止。事实上,元明之时,衬字的内涵比较明确,衬字是曲牌体曲种的一个专有现象。明清以来研究者们对衬字理解的偏差,皆源于对"衬字"内涵的理解不清。本文深入...
关键词:衬字   争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