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性救济

作品数:22被引量:80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何芳詹建红谢登科徐明敏闫召华更多>>
相关机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湘潭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中外法学》《人民司法》《法治论坛》《魅力中国》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课题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国家留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非法证据排除的规范原理新论——以“制裁-救济”为分析框架
《复印报刊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23年第7期71-86,共16页赵常成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存在“制裁”与“救济”两种规范原理,这一分歧在我国并未得到认真对待。制裁原理以司法正洁与威慢违法作为证据排除的正当依据,具有国家本位、义务本位、违法者本位的基本特征。目前我国主流观点将证据排除理解为“程...
关键词:排除规则 非法证据 裁量排除 程序性制裁 程序性救济 
非法电子数据排除的理论基点与制度建构:以数字权利的程序性救济为视角被引量:14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2023年第3期62-80,共19页谢登科 
2018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特色刑事证据理论体系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8ZDA139
对数字权利的干预和侵犯,不仅来自私人主体或组织,还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国家权力机关,特别是在刑事侦查违法取证中对数字权利的侵犯。在刑事诉讼中实现对数字权利的保护和救济已成为数字时代不可回避的理论问题。非法证据排除是程序性...
关键词:数字权利 电子数据 程序救济 非法证据排除 
非法证据排除的规范原理新论以“制裁—救济”为分析框架被引量:6
《中外法学》2023年第1期241-259,共19页赵常成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存在“制裁”与“救济”两种规范原理,这一分歧在我国并未得到认真对待。制裁原理以司法正洁与威慑违法作为证据排除的正当依据,具有国家本位、义务本位、违法者本位的基本特征。目前我国主流观点将证据排除理解为“程...
关键词:排除规则 非法证据 裁量排除 程序性制裁 程序性救济 
执行异议制度的异化与回归
《复印报刊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22年第10期99-107,共9页郭小冬 
张卫平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重大基金项目“民事诉讼智能化的基本理论”(项目编号:18ZDA142)之子课题“民事执行程序的智能化设计的理论方案研究”阶段性成果。
由于立法没有明确界定执行异议的标的及理由,也未设置恶意异议的法律后果,导致司法实践中的执行异议不仅被扩大化适用,也存在被随意启动的现象。这不仅造成个案的执行会被多次中断与拖延,严重侵害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也有损执行机关的权...
关键词:执行异议 执行行为 程序性救济 
执行异议制度的异化与回归被引量:4
《法治研究》2022年第4期62-70,共9页郭小冬 
国家社科重大基金项目“民事诉讼智能化的基本理论”(项目编号:18ZDA142)之子课题“民事执行程序的智能化设计的理论方案研究”阶段性成果。
由于立法没有明确界定执行异议的标的及理由,也未设置恶意异议的法律后果,导致司法实践中的执行异议不仅被扩大化适用,也存在被随意启动的现象。这不仅造成个案的执行会被多次中断与拖延,严重侵害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也有损执行机关的权...
关键词:执行异议 执行行为 程序性救济 
试论反不正当竞争法修正案的商业秘密条款被引量:10
《科技与法律》2020年第2期70-77,共8页孜里米拉·艾尼瓦尔 
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资助(B18058);国家留学基金委2019年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资助。
商业秘密是市场竞争中取胜之利器。在中美贸易摩擦中,商业秘密法律保护问题不再仅仅是保护企业知识产权,维护商业道德和竞争秩序的手段,也成为了关系国家经济安全的战略问题。商业秘密的保护又是反不正当竞争法需要规制的重要环节。在...
关键词:反不正当竞争法 商业秘密 国家安全观 特别301报告 举证责任 程序性救济 
刑事缺席审判中被追诉人权利的程序性救济:模式选择与规则完善——以2018年《刑事诉讼法》为视角被引量:5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9年第5期110-121,共12页罗维鹏 
我国刑事缺席审判案件主要的程序性救济即“重新审理”,但在具体理解和司法适用上可能会有歧义.“重新审理”可以有三种模式:一是2018年《刑事诉讼法》设置的“重审”救济,问题是会与生效缺席判决的确定力发生冲突以及产生一些技术难题...
关键词:缺席审判 救济机制 审判监督 无效审判 重新审理 
程序性救济的制度模式及改造被引量:25
《中国法学》2015年第2期184-198,共15页詹建红 
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项目(项目批准号:IRT13102);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课题(项目批准号:GJ2014C24)的阶段性成果
新《刑事诉讼法》规定了诉讼参与人有权针对公权力机关的诉讼违法行为提出救济请求,并将检察机关确立为救济的处理机关,构建审前阶段以检察机关为中心的程序性救济模式。然而这种模式在执行效力、角色分化、审查方式和证明机制等方面均...
关键词:程序性权利 监督型救济 司法型救济 
侵犯律师辩护权之程序救济
《学理论》2013年第1期111-112,共2页汪桂荣 
刑事诉讼法赋予了律师多项权利,以保障其辩护权的顺利实施。刚刚通过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正式确立了律师在侦查阶段的辩护人地位。但是单纯地赋予其权利而没有相应的侵权救济机制是不能顺利实现保障其辩护权的目的的。只有在赋予权...
关键词:辩护权 程序性救济 前置程序 排除程序 
从“决定”到“裁定”——兼论我国刑事一审程序性救济的完善被引量:4
《中国刑事法杂志》2012年第8期78-85,共8页徐明敏 
"无救济则无权利",在程序正义和权利保障理念逐渐盛兴的今天,对权利的救济成为亟需关注和探讨的问题。鉴于法院一审过程中所作的"决定"无法获得司法救济的现状,围绕救济诉讼权益的主题,本文首先对我国现有"决定"进行了梳理和分类,分析了...
关键词:决定 裁定 刑事一审 程序性救济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