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断带

作品数:401被引量:3916H指数:3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相关作者:何登发陈汉林贾承造陈竹新程晓敢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浙江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地质学报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多滑脱层对大巴山前陆褶皱冲断带构造变形的控制:基于离散元数值模拟研究
《地质学报》2025年第3期733-743,共11页张晓玉 李江海 豆方鹏 徐海轩 柳晨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编号2023YFC2906501)资助的成果。
大巴山前陆褶皱冲断带处于秦岭造山带和四川盆地间的过渡位置,是现今四川盆地大中型油气藏探明储量的重要分布区域。研究区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大巴山构造带,区内发育多套滑脱层,滑脱层的分布控制了研究区的构造变形。前人依据地质露头...
关键词:大巴山前陆褶皱冲断带 构造变形 滑脱层 离散元数值模拟 
褶皱冲断带物理模拟实验研究进展被引量:1
《地质学报》2023年第9期2896-2913,共18页贾东 杨树锋 尹宏伟 李一泉 吴晓俊 解国爱 励音骐 
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编号419278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项目(编号U22B60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2171001,41972219,41572187)联合资助的成果。
褶皱冲断带油气资源丰富,统计表明全球探明油气储量约14%分布在褶皱冲断带。自从1815年地质学家第一次以模拟实验的方式验证了褶皱形成于岩层遭受水平挤压变形的二百多年来,针对褶皱冲断带的物理模拟实验研究无疑是最卓有成效的研究领...
关键词:褶皱冲断带 物理模拟实验 生长规律 变形机制 控制因素 
龙门山褶皱冲断带沿走向差异剥蚀作用——砂箱物理模型的启示被引量:2
《地质学报》2022年第3期840-853,共14页邓宾 郭虹兵 罗强 黄家强 杨荣军 张静 鲁鹏达 唐晓东 何宇 刘树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1572111和2017JQ0025)联合资助的成果。
褶皱冲断带-前陆盆地系统普遍存在浅表构造剥蚀-沉积作用及其相关耦合机制,从而具有复杂的三维空间构造变形特征与演化过程。本文基于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褶皱冲断带-前陆盆地系统,通过沿走向变化的剥蚀-沉积作用砂箱物理模拟实验和野外...
关键词:砂箱物理模拟 剥蚀-沉积作用 褶皱冲断带 龙门山 青藏高原东缘 
南天山褶皱冲断带西段变形空间差异性及控制因素被引量:4
《地质学报》2020年第6期1689-1703,共15页余宏甸 陈汉林 程晓敢 张欲清 辛文 林秀斌 杨少梅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C0601004);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7ZX05008001,2016ZX05003001);自然科学基金资助(41720104003)资助的成果。
新生代早期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持续碰撞汇聚导致欧亚板块内部发生大规模的陆内变形,天山造山带再次隆升,并向塔里木盆地大规模逆掩推覆,形成了现今南天山褶皱冲断带,其变形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性。本文以南天山褶皱冲断带西段为研究对...
关键词:南天山褶皱冲断带西段 变形差异性 控制因素 地震资料解释 平衡剖面恢复 
基于离散元数值模拟的西南天山山前冲断带构造变形控制因素研究被引量:9
《地质学报》2020年第6期1704-1715,共12页辛文 陈汉林 安凯旋 张欲清 杨树锋 程晓敢 林秀斌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C0601004);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7ZX05008001,2016ZX050030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41720104003)资助。
西南天山山前褶皱冲断带的变形与其东侧的柯坪冲断带的大规模薄皮滑脱明显不同,它以发育"堆垛"构造和基底卷入逆冲构造为特征,是什么因素控制了该冲断带的变形。本文基于地震解释剖面,采用离散元数值模拟研究手段,单因素变量控制方法,...
关键词:数值模拟 先存断裂 滑脱层 堆垛构造 南天山山前褶皱冲断带 
浅部滑脱层沿走向的厚度与性质差异对变形影响的物理模拟研究:对乌什和库车褶皱冲断带的启示被引量:6
《地质学报》2020年第6期1763-1779,共17页龙毅 陈汉林 程晓敢 林秀斌 张耀 成亚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C0601004);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7ZX05008001,2016ZX050030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720104003)资助的成果。
在褶皱冲断带的构造变形中,滑脱层是影响变形的主要控制因素之一。塔里木盆地北缘的乌什和库车褶皱冲断带的构造变形主要受到深浅两套滑脱层的控制,且浅部滑脱层沿走向存在厚度和性质差异。本文采用物理模拟研究方法,结合乌什和库车褶...
关键词:物理模拟 浅部滑脱层 厚度差异 性质差异 褶皱冲断带 
川东与大巴山褶皱冲断带交汇区构造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被引量:6
《地质学报》2020年第2期426-438,共13页文凯 李传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412021471,No.41430316)资助的成果.
川东与大巴山褶皱冲断带交汇区位于四川盆地东北缘,由温泉井—马槽坝背斜带、云安场背斜带和方斗山背斜带组成,其形成过程受川东构造带和大巴山构造带的双重控制,开展川东与大巴山褶皱冲断带交汇区构造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研究,对认识华...
关键词:川东 大巴山 构造交汇带 几何学 运动学 多层次滑脱变形 
准噶尔盆地乌夏前陆冲断带沉降史与沉积响应研究被引量:3
《地质学报》2019年第11期2729-2741,共13页冯建伟 戴俊生 秦峰 宋永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编号17CX050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1572124);国家重大专项(编号2016ZX05047-003,2016ZX05014002-006)资助的成果
针对前陆冲断带的特殊构造位置及沉积特征的复杂性,本文在地层剥蚀厚度恢复和层序划分的基础上,通过对准噶尔盆地西缘乌夏前陆冲断带沉降史分析,在海西运动晚期准噶尔地块与西伯利亚板块发生碰撞挤压,形成一系列冲断推覆构造,前缘岩石...
关键词:乌夏前陆冲断带 准噶尔盆地 沉降史 地体碰撞 沉积响应 
龙门山褶皱冲断带扩展生长过程——基于低温热年代学模型证据被引量:11
《地质学报》2019年第7期1588-1600,共13页邓宾 何宇 黄家强 杨荣军 周政 赖冬 罗强 郑文鑫 李智武 刘树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1572111,41402119和41472107);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2017JQ0025)资助成果
基于多封闭系统低温热年代学特征的浅部地貌构造模型重建在揭示褶皱冲断带-前陆盆地系统形成演化过程中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与应用。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地区多封闭系统低温年代学年龄总体上具有逐渐从冲断带前缘、由SE向NW至高原内部...
关键词:低温热年代学 褶皱冲断带 龙门山 东向高原生长 青藏高原东缘 
中国前陆冲断带油气勘探、理论与技术主要进展和展望被引量:24
《地质学报》2019年第3期545-564,共20页蔚远江 杨涛 郭彬程 詹路锋 许小溪 杨超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编号2016ZX05046-002);中国工程院咨询研究项目(编号2017-XY-14);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科技项目(编号kt2017-09-05)联合资助的成果
我国中西部地区发育有16个前陆冲断带,油气资源总体较为丰富。前陆冲断带在天然气加快发展中地位与作用重要,是近期勘探突破发现、增储上产的重要领域和补充。2011年以来前陆冲断带勘探获得塔里木盆地库车深层天然气及柴达木盆地西南缘...
关键词:前陆冲断带 勘探成果 地质理论与认识 勘探技术 新进展 勘探研究展望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