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期小说

作品数:45被引量:32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王金胜路文彬杨茜胡莎王琢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语言大学青岛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大连外国语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文学教育》《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学术论坛》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精神分析视域下的横光利一初期小说《苍蝇》探析
《世界文学研究》2024年第5期393-397,共5页杨心怡 
《苍蝇》是新感觉派作家横光利一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一个因车夫的一己私欲而导致马车坠崖、全员身亡的悲剧。本文引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运用人格结构理论、性本能理论等对《苍蝇》中的隐喻和创作主题进行解读。通过分析主人公车夫...
关键词:《苍蝇》 横光利一 精神分析 
20世纪初期哈萨克斯坦小说中韵文的叙事功能与伦理效果
《外国文学研究》2022年第6期139-151,共13页谢维宁 
散韵结合是20世纪初期哈萨克斯坦小说最突出的叙事特征,其中韵文的叙事功能和伦理价值主要表现有三。韵文以其明显的批判功能,明确小说的伦理劝谕和道德立场;韵文的表演功能在迎合小说隐含听众的同时,推动新道德准则的构建;韵文的抒情...
关键词:哈萨克斯坦文学 20世纪初期小说 散韵结合 叙事功能 伦理价值 
山丁与安寿吉的创作初期小说比较研究
《韩国语教学与研究》2022年第2期135-145,共11页李勇根 
作家山丁与安寿吉虽国籍和民族不同,但都身处过水深火热的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东北,他们以文学作品反映了日本帝国主义铁蹄下的民众之苦,并试图谋求各自民众的出路。本文以两人登坛之后发表的山丁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山风》和安寿...
关键词:山丁 安寿吉 东北 人物类型 
孙郁学术年表
《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22年第4期31-33,共3页
1985年在《当代文艺思潮》第一期发表《张贤亮——当代文学的理性主义者》。考取沈阳师院现代文学专业研究生,师从王忠舜先生。1986年在《当代作家评论》发表《感性超越的理性困惑》。因王忠舜先生逝世,转至辽宁大学高擎洲先生门下。198...
关键词:《文学评论》 当代文艺思潮 张贤亮 当代文学 理性主义者 辽宁大学 苦恼意识 初期小说 
《讲话》背景下端木蕻良建国初期小说探析
《满族文学》2018年第4期144-148,共5页张英 
2017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建国初期的接受与阐释研究”(项目编号:L17BZW003)的阶段性成果
在东北作家群中以及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满族作家端木蕻良都是一位比较特别的作家。端木蕻良为读者所认识,很大程度上因为他的小说,特别是因为长篇小说《科尔沁旗草原》。多年来,学术界对端木蕻良的小说创作关注度相对较高,在乡土文...
关键词:端木蕻良 长篇小说 建国初期 《讲话》 《科尔沁旗草原》 东北作家群 现当代文学史 满族作家 
个人观转型对1980年代初期小说的影响被引量:1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3期138-142,共5页李定春 吴云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6AZW015);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YBA300);湖南省教育厅重点科研项目(15A178)
"文革"结束后个人观念的转型深刻影响了1980年代初期小说的思想与艺术。1980年代初期小说中特立独行、个性张扬、具有怀疑和反叛精神的个性人物形象的大量涌现受惠于个人观念的转型,1980年代初期小说艺术技巧的革新与实验也与个人观念...
关键词:个人观转型 1980年代初期小说 个性人物 艺术技巧 
徐廷仁初期小说中的"边缘化"体现方式及其作家意识
《韩国语教学与研究》2017年第2期101-107,共7页黄罗莹 
20世纪60年代的韩国新秀作家徐廷仁的多部小说中呈现边缘化空间设定。60年代,随着韩国社会急速走向产业化、现代化、城市化道路,导致城市和农村、产业社会和传统社会之间产生了诸多矛盾。徐廷仁则以其特有的方式设定了与城市空间对立的...
关键词:徐廷仁 20世纪60年代小说 边缘化 作家意识 
吉本芭娜娜初期小说中的恋爱关系
《文学教育》2017年第1期28-29,共2页张华 
在吉本芭娜娜的初期小说中,男女的性别界限可以说很模糊,性格也不甚分明。主人公多为20岁左右的年轻女性,她们在经历了人生的困厄后,逐步坚强起来,直面现实,并勇敢发现爱,接受爱。而这些主人公的爱情,很多是基于特殊关系下产生的恋爱。...
关键词:吉本芭娜娜 初期小说 恋爱关系 
有限度的历史反思——论“新时期”初期小说中的“人民话语”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期93-98,共6页徐阿兵 
2012年福建省教育厅项目"新时期小说对历史苦难的记忆与反思"(JA12098S)
"人民话语"在新时期初期小说中的大量出现,是一个时代性的文学症候。"人民"被普遍地道德化,用于对政治上的对立面进行道德审判;这种道德化的政治评判方式,有其复杂的历史文化根源。由于"人民"被塑造为某种想象的"共同体",所以"人民话语...
关键词:人民 政治 道德化 历史 反思 
论“新时期”初期小说的“人民”话语被引量:1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4年第6期66-75,共10页王金胜 
与1950—1970年代相比,"新时期"初期小说塑造的"人"的形象更具个性和丰富性。但它也未能超越"新时期"主流话语确立的"人民"叙述法则,在叙事中存在着将"人民"本质化、神秘化、道德化的倾向,"人"也未复原为特殊的、经验化的个体,并表现出...
关键词:“新时期”初期 小说 人民话语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