锄足蟾科

作品数:18被引量:48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费梁叶昌媛江建平李树深郑中华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云南大学中国科学院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更多>>
相关期刊:《遗传》《师范教育》《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动物学杂志》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世界珍稀动物——中国角怪
《走近科学》2006年第5期F0003-F0003,共1页
近日,一种我国独有的世界珍稀蟾类动物“髭蟾”在贵州省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被发现。据资料记载,髭蟾又叫胡子蛙,锄足蟾科角蟾亚科的1属,为中国特有珍稀濒危两栖动物,雄髭蟾每年发情期时,上颌边缘都会长出8~11枚黑色角质刺...
关键词:珍稀动物 中国 世界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角蟾亚科 资料记载 锄足蟾科 两栖动物 珍稀濒危 梵净山 髭蟾 
我国三种两栖动物在广西的新分布被引量:1
《动物学杂志》2004年第4期92-94,共3页莫运明 周天福 谢志明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厅提供资助
在广西发现了 3种两栖动物 ,它们分别是锄足蟾科的高山掌突蟾 (Leptolalaxalpinus)、景东角蟾(Megophrysjingdongenis)、大角蟾 (M .major)。
关键词:两栖动物 广西 高山掌突蟾 锄足蟾科 景东角蟾 大角蟾 
中国角蟾亚科精子形态比较及分类学讨论(两栖纲:锄足蟾科)被引量:5
《动物分类学报》2002年第1期167-172,共6页郑中华 费梁 叶昌媛 谢锋 江建平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编号 39730 0 80 );中国科学院分类区系特别支持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KSCX2 1 0 6A)
应用光镜和电镜对角蟾亚科短腿蟾属、拟角蟾属和角蟾属 3属 18种精子的形态结构进行观察和比较 ,并通过计算机对其各部位长度进行了测量和计算 ,结果表明角蟾亚科精子的共同特征是 :精子主要由头和尾两部分组成 ,头部呈螺旋状 ,尾部为...
关键词:两栖纲 锄足蟾科 角蟾亚科 精子形态 分类 属间关系 中国 
中国角蟾属一新种(两栖纲:锄足蟾科)被引量:10
《动物分类学报》2000年第4期462-466,共5页田应洲 谷晓明 孙爱群 
采自贵州省水城县凤凰乡的一种大形角蟾 ,因其外部形态与角蟾属Megophrys已知种有一些特异之处 ,尤其是鼓膜显露 ;上颌内缘无栉齿状突 ;头后部有由痣粒组成的“”形棕褐色斑 ;背部痣纹呈“”形 ;有犁骨棱 ;雄性无声囊等特征与大花角蟾M ...
关键词:两栖纲 锄足蟾科 角蟾属 新种 水城角蟾 
中国角蟾属精子的形态学研究(两栖纲:锄足蟾科)被引量:6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0年第2期161-165,共5页郑中华 费梁 叶昌媛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No:39720080 );中国科学院分类区系特别支持项目;中国科学院西南基地项目;中国科学院成都地奥科学基
采用光镜与电镜结合 ,对角蟾属 16个种 18个居群精子的形态结构进行观察和比较 ,并通过计算机图像处理对其各部位长度进行测量和计算 .结果表明 :角蟾属的精子主要包括头和尾两部分 ,头部呈螺旋状 ,尾部为波状或弯曲状 .根据精子的头部...
关键词:两栖纲 锄足蟾科 角蟾属 精子形态 
四川省贡嘎山齿突蟾属一新种描述(两栖纲:锄足蟾科)被引量:2
《Zoological Research》1999年第3期172-177,共6页费梁 叶昌媛 江建平 陈素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科学院生物分类区系特别支持经费;成都地奥科学基金
1980和1984年在四川省贡嘎山西侧九龙县采到Scutiger(Aelurophryne)标本1种,经与该属其他物种的形态学特征对比研究,表明九龙标本与Scutiger(Aelurophryne)的其他物种均不相同...
关键词:两栖纲 锄足蟾科 齿突蟾属 九龙猫眼蟾 新种 
大巴山区锄足蟾科齿蟾属一新种——南江齿蟾的描述(两栖纲:无尾目)被引量:2
《动物分类学报》1999年第1期107-113,共7页费梁 叶昌媛 李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生物分类区系特别支持经费;成都生物所地奥科学基金
对大巴山区四川南江的一种齿蟾标本作了深入研究,认为与我国已知齿蟾属Oreolalax物种均不相同,其形态特征与宝兴齿蟾O.popeiLiu,1947相近,但又有明显区别,南江标本曾在胡淑琴(1966)一文中被归入浦氏...
关键词:两栖纲 无尾目 锄足蟾科 齿蟾属 南江齿蟾 新种 
云南高黎贡山白颌大角蟾的核型、C-带及Ag-NORs的研究被引量:2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1998年第2期148-151,共4页刘万兆 杨大同 
中国科学院重点项目;中国科学院中青年特别支持项目
比较了云南高黎贡山地区的贡山独龙江和腾冲大蒿坪白颌大角蟾(Megophryslateralis)两个地理种群的核型、C-带和Ag-NORs结果表明,两个地理种群在核型和带型上都有差异两个地理种群的核型均为2n=26,NF=52染色体形态差异不明显,而...
关键词:无尾目 锄足蟾科 白颌大角蟾 核型 C-带 AGNORS 
中国五种锄足蟾科无尾两栖动物的细胞遗传学研究被引量:4
《Zoological Research》1996年第2期173-178,共6页李树深 胡健生 费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本文对中国5种锄足赡科无尾两栖动物的骨髓细胞有丝分裂中期作了细胞遗传学研究,内容包括核型、Ag-NORs和C-带。研究结果表明景东角蟾:Zn=26(20M+4SM+2ST),5+8,SC和Ag-NORs位于6p(pe...
关键词:两栖纲 锄足蟾 细胞遗传学 
中国角蟾属一新种的描述(两栖纲,锄足蟾科)被引量:1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1995年第4期11-15,共5页田应洲 孙爱群 
1994年4月至6月和1995年5月至7月,作者先后在贵州省水城县采到角蟾属Megophrys标本一种,经与角蟾属已知种比较,特别是与相近种大花角蟾Megophrys giganticus(Liu,Hu et Yang)在外部形态和头骨特征方面的深入研究,其差异明显,被确定为新...
关键词:两栖纲 锄足蟾科 水城角蟾新种 分类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