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藻效果

作品数:35被引量:212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刘世昌李潇潇张跃军刘程赵晓蕾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师范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湖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山西建筑》《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福建分析测试》《中国给水排水》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江苏省社会发展科技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新型除藻剂双十烷基甲基丙基碘化铵(DMPAI)除藻效果及对水生生物毒性效应研究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24年第4期1357-1363,共7页朱琦 范振宇 曾令全 李春华 叶春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2023YSKY-44)。
针对由富营养化引起的淡水湖泊水华问题,投加季铵盐类化合物作为除藻剂是一种有效的应急处置方法,但其用量和环境毒性受到广泛关注。为明确新型季铵盐类除藻剂双十烷基甲基丙基碘化铵(DMPAI)的有效使用浓度及安全性,测定了不同浓度下DM...
关键词:季铵盐化合物 水华 大型溞 斑马鱼 毒性 
聚合氯化铝/聚丙烯酰胺复合改性凹凸棒土絮凝材料的制备及其除浊除藻效果被引量:1
《环境工程学报》2023年第10期3245-3256,共12页圣伟佳 王威振 张晋华 尹洪斌 
江苏省水利科技项目(2021031)。
蓝藻水华已成为我国湖库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而利用黏土治理有害藻华技术在我国应用已有十多年的历史,是国际上公认的最具发展前景的措施之一。通过选用凹凸棒土(AT)为原材料,聚合氯化铝(PAC)、聚丙烯酰胺(PAM)作为改性剂,制备新型复合...
关键词:除浊除藻 最佳配比 材料表征 影响因素 絮体形貌 
原水硬度对臭氧和高锰酸钾预氧化除藻效果的影响被引量:6
《中国给水排水》2021年第1期46-50,共5页王晓云 蒋柱武 付爱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面上项目(51878171)。
为掌握原水硬度对除藻效果的影响,以绿藻为研究对象,在原水钙硬度为50~300mg/L的环境下进行了臭氧和高锰酸钾的混凝除藻实验。混凝实验结果显示,不同的钙离子浓度均能显著提高臭氧和高锰酸钾的混凝除藻效果。当钙离子浓度较低时,臭氧预...
关键词:原水硬度 除藻 臭氧预氧化 高锰酸钾预氧化 混凝 ZETA电位 
铜绿微囊藻的胞外有机物对不同混凝剂除藻效果的影响被引量:9
《环境工程学报》2020年第5期1201-1209,共9页吴昊澜 刘菲 徐慧 焦茹媛 王东升 杨晓芳 
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17ZX07501-002,2017ZX07108-002)。
为了保证水厂在高藻条件下的安全清洁供水,以分布较为广泛的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为研究对象,采用2种铝系混凝剂AlCl3和聚合氯化铝(polyaluminum chloride,PACl)进行烧杯混凝实验,考察混凝过程中铝形态对除藻的影响,分析...
关键词:混凝 铜绿微囊藻 胞外有机物 铝形态 
PDM改性伊利石混凝除藻效果及机理研究被引量:5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9年第11期85-90,共6页刘馥文 蔡若宇 温慧凯 胡晋博 严群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C11B07);江西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22BAB203027).
针对水体富营养化导致蓝藻暴发影响水质安全问题,该文以水华微囊藻为研究对象,对比了单独使用伊利石、PDM(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及PDM改性伊利石对蓝藻的去除效果,探究了伊利石粒径和pH值对改性伊利石絮凝除藻效果的影响,并对藻絮体...
关键词:PDM 伊利石 混凝 机理 
STEM理念下的中学生科学探究实践——超声与电解联合工艺除藻效果的评价被引量:2
《中学生物学》2018年第10期36-39,共4页章熙东 谭啸 
江苏省教育信息化研究省级资助重点课题"STEM+教育实施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为20171118)的研究
对STEM理念的指导下的中学生科学探究展开探索,将电解和超声技术结合,研究在不同的超声和电解参数下常见水华优势种——铜绿微囊藻的去除工艺,为藻水分离站和污水处理厂的应急除藻提供参考与借鉴。结果显示,不同工艺的效果和效率不同,...
关键词:超声强度 电流密度 联合工艺 铜绿微囊藻 叶绿素 
新型聚合硅酸氯化铝锌铁絮凝剂的制备及其除藻效果被引量:6
《净水技术》2018年第5期12-19,共8页王景垒 夏霆 何涛 武钦凯 
江苏省水利科技基金项目(2016042);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重大项目(16KJA610002)
以水玻璃、工业盐酸、氯化锌、六水三氯化铁、聚合氯化铝为主要原料按照最优配比合成新型聚合硅酸氯化铝锌铁絮凝剂(PAZFSC),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和红外光谱分析等方法对该絮凝剂的结构及形貌进行了表征,并研究PAZFSC的工艺参数对傀...
关键词:新型聚合絮凝剂(PAZFSC) 含藻水 表征分析 絮凝效果 
不同氮磷含量对蓝藻水华形成的影响及硅藻土复合PAC混凝除藻效果的研究被引量:2
《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年第1期89-93,共5页陈忠林 杨丽丽 杨敏 冯俊浩 齐明月 刘爽 高飞 沙兴超 
辽宁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x201610140134);辽宁大学"辽宁水源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和民生安全协同创新中心"研究成果
蓝藻水华现象在城市湖库中普遍存在,给人民群众带来极差的感官体验.实验通过采取沈阳市北陵公园北运河、荷花湖、大湖三个湖的水样作为对比,模拟蓝藻生长条件在实验室人工气候箱内培养蓝藻,主要探讨不同氮磷含量对蓝藻形成速度的影响,...
关键词:蓝藻 氮磷含量 硅藻土 聚合氯化铝 
低强度超声波强化改性海泡石去除微囊藻的试验研究被引量:2
《安全与环境工程》2017年第3期62-65,70,共5页骆灵喜 林秋月 王波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3080061006239);深圳市战略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JCYJ20150515154623966);深圳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s2014000700012)
采用天然无毒的壳聚糖改性海泡石作为絮凝剂去除微囊藻,考察不同投加量的壳聚糖改性海泡石的絮凝除藻效果,并通过低强度超声波(功率为40W、作用时间为10s)强化絮凝除藻试验,研究低强度超声波对微囊藻沉降性能以及微囊藻生长和藻细胞形...
关键词:低强度超声波 壳聚糖 改性海泡石 微囊藻 除藻效果 
pH值及黏土密度对壳聚糖改性絮凝剂除藻效果的影响被引量:14
《中国环境科学》2015年第5期1520-1525,共6页向斯 刘世昌 赵以军 程凯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200385);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13CFA108)
研究了不同p H值的改性絮凝剂对不同p H值铜绿微囊藻的絮凝除藻效果.结果表明:不论是对于室内培养的铜绿微囊藻DS,还是对于野外发生的铜绿微囊藻水华,藻液絮凝后的终点p H值均为影响絮凝效果的关键因素,伴随藻液p H值的逐步升高,需要...
关键词:铜绿微囊藻 絮凝剂 p H值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