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构

作品数:410被引量:746H指数:1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崔昌禹朱志荣阎现章王天恩姜宝石更多>>
相关机构:哈尔滨工业大学河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苏州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宝藏x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中国赏石艺术的意象美(下)
《宝藏》2014年第11期50-53,共4页徐忠根 
从审美心理学角度讲,审美意象是指客体的形象与主体的心意相融会的活动形象。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还提出"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的思想,其意为艺术构思时须将外物形象与意趣、情感融合起来,以形成审美意象。德国哲学家、古典唯心主义...
关键词:意象美 赏石 审美意象 艺术构思 审美心理学 独照之匠 审美者 创构 情感美 象石 
《云山秋照》《琼崖鸣瀑》
《宝藏》2013年第1期44-44,共1页徐忠根 
欣赏雅石,不同于欣赏其他艺术品,其"形"、"景"无论被怎么理解、怎么感悟,都是以多维的感官形式启开人的心灵之门。此方雅石,具有明显的层台结构,由于块面起落变化显著,因此鉴赏时不能局限于其轮廓,因为那仅是视网膜上的平面空间,还要根...
关键词:琼崖 凸棱 心灵之门 石色 平面空间 体量 摹形 创构 空间的 何来 
一通百通
《宝藏》2013年第1期37-37,共1页徐忠根 
按"一通百通"词义解释,似乎难以契合此石所隐含的意蕴。倘若照此命题点拨,推敲石体中起到活化形象作用的一个孔洞,则不难理会其以"意"生"形"的点题。饱经沧桑的硅化木,表象充满着岁月留痕:石肤变化显著,体块结构疏散,轮廓勾勒随意,感官...
关键词:石表 硅化木 创构 
鉴评实例五 飞来石
《宝藏》2012年第3期90-90,共1页韦俊文 徐忠根 
大自然中奇岩怪石数不胜数,让人无法找到相同地理构造的景观。像这方形状诡谲、层次明显、气势峥嵘的雅石,虽说难以与似曾见过的景观类比,但石体奇妙之处足以让人瞠目。结构敦实,棱角尖锐,形呈递叠状,在"点、线、面"组合中,坚韧的质地...
关键词:鉴评 飞来石 象形石 赏石 艺术意境 艺术想象 凭记忆 创构 毫不掩饰 抽象美 
鉴评实例三 摩崖奇观
《宝藏》2010年第12期102-102,共1页徐忠根 竺兵 
不同的景观石,采用底座安顿或沙盘衬托,给人的视觉反映、心理感受是截然不同的。倘若此石安置在板式底座上,即使座子的样式、规格都合适,整体上仍可能存在某种不协调,这是由于人的视觉习惯难以适应审美客体特殊形状所致。而采用沙盘衬托...
关键词:鉴评 视觉习惯 审美客体 特殊形状 创构 结构衔接 空间的 巨洞 审美意象 艺术意境 
入定
《宝藏》2010年第4期109-109,共1页余远钧 徐忠根 
巧妙的小品石组合,不但能够反映出玩家的发现能力,而且能够反映出其独特的创意智能。小品石组合采用配石的对比手法,确实可起到突出主体、明确内容的作用。这件"入定"小品石组合,右侧选用一方大湾石,左侧选用一方玛瑙石,人物安排可见匠心。
关键词:玛瑙石 对比手法 品石 发现能力 个体特征 心领意会 形状特征 艺术环境 内凹 创构 
鉴评实例八 万山红遍
《宝藏》2009年第11期117-117,共1页赵道永 徐忠根 
若以"形、质、色、纹"的鉴赏要求,凭直觉衡量此石的精彩,其"质"与"色"两个形式因素,显然是吸引眼球的亮点。而对于其中"形"与"纹"的特征,只能从整体意蕴挖掘中给予评价。论其形,浑圆端庄,似无争奇夺巧之优势;论其纹,满目细隙,似无抚慰...
关键词:万山红遍 鉴评 形式因素 无争 红枫 审美标准 象征符号 创构 
创作实例四:相见两不厌
《宝藏》2008年第12期40-41,共2页李金生 
由一颗需要对应的原石,萌生组合的想法,随着组合创构思路的延伸,不断追索可用以表现想象中意境的其他理想组件,最终完成创作,是组合创作的一种普遍现象。组合创作常常就是这样,由一而二,由二而三,由三而一。
关键词:三而一 创构 就这样 翘首以盼 逆时针旋转 绿色环境 衬板 深棕色 皮色 
欣赏奇石意境之美
《宝藏》2007年第6期16-16,共1页朱兆文 
意境,是指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黑格尔说:"只有通过心灵而由心灵的创造活动产生出来的艺术作品,才能称其为艺术作品。"古人言:"境由心造。"说的是形象美的境界是由人自己创构的,观赏奇石的过程是从视觉感受...
关键词:艺术作品 赏石文化 艺术殿堂 意境之美 心灵感受 形象美 创构 审美过程 如水 人能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