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社作家

作品数:81被引量:66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朱寿桐李怡陈方竞刘婉明何俊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京大学河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文学评论x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论创造社之于五四新文学传统的意义被引量:1
《文学评论》2009年第1期141-150,共10页李怡 
重新考察创造社同人对新文学的接近过程以及创造社的文学发生史,我们不难发现一些重要的事实:"异军突起"的创造社并不简单就是五四新文学进一步的发展,或者说是五四"文学革命—思想启蒙"的重要"果实"。创造社作家的人生经验与文学经验...
关键词:五四新文学 创造社作家 文学传统 文学革命 矛盾冲突 思想启蒙 启蒙运动 文学经验 
心态、姿态与情态——略论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形态与发展状态被引量:2
《文学评论》2005年第3期99-106,共8页朱寿桐 
从文学创作主体方面考察,浪漫主义的基本特质应为边缘性心态、平民化姿态和自恋型情态的体现。中国现代文学的浪漫主义形态也体现在这三个方面。自处边缘的心态决定了包括鲁迅在内的新文学家最初普遍认同了浪漫性的反抗,以创造社作家为...
关键词:浪漫主义文学 心态 发展状态 基本形态 情态 姿态 中国现代文学 平民化倾向 创造社作家 创作主体 基本特质 自卑情结 内在原因 边缘性 文学家 自恋 浪漫性 无名氏 反抗 鲁迅 
论创造社文学的现代化品格被引量:4
《文学评论》1992年第6期115-126,共12页朱寿桐 
“五四”新文学,从本质上说,是具有鲜明的现代意识的“五四”作家以适合现代人审美情趣的笔法反映现代中国生活及其情绪感兴的文学形态,体现着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基本内容;创造社以“异军突起”之势成为“五四”新文学传统的主要开拓力量...
关键词:创造社作家 中国文学现代化 中国新文学 现代人生 现代情绪 情绪表现 郁达夫 文学研究会 情绪感受 郭沫若 
一代青年代言者的心声——论前期创造社对批判封建道德斗争的特殊贡献被引量:3
《文学评论》1992年第6期127-137,共11页宋益乔 
一 1921年10月份,郁达夫的短篇小说集《沉沦》作为“创造社丛书”的一种出版,在当时的中国社会上,曾激起了一阵轩然大波。一段时间里,这位创造社的才子成了众矢之的,遭到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围攻,有尖锐而猛烈的批评,更有不顾情面的讥讽、...
关键词:前期创造社 封建道德 郁达夫 郭沫若 创造社作家 批判 伦理道德观念 虚伪性 作品 青年人 
创造社艺术观的二维特征
《文学评论》1992年第1期155-155,共1页冯奇 
自我本体观的建立以及道德判断上的反传统精神,决定了创造社作家在艺术观上的高度自由意识,在有关创作过程与鉴赏过程关系的讨论中形成共识。田汉曾在《艺术与社会》一文中说道:“在我们创作艺术时的态度言之当然只能像时花好鸟一样开...
关键词:艺术观 创造社作家 创作过程 自由意识 传统精神 艺术品 道德判断 郁达夫 创作艺术 艺术家 
创造社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被引量:3
《文学评论》1991年第5期153-155,共3页蔡震 
由中同郭沫若研究学会和郭沫若故居发起组织的创造社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991年5月26日至30日在京举行。50位中外学者围绕“创造社在‘五四’新文化大潮中的建树”和“创造社作家的创作风格与艺术个性”的中心议题展开了热烈的学术讨论。...
关键词:创造社作家 国际学术研讨会 浪漫主义 新文化运动 文化现象 郭沫若研究 五四 文学社团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中心议题 
“脱了轨道的星球”——论创造社作家张资平被引量:5
《文学评论》1989年第1期61-70,共10页朱寿桐 
“脱了轨道的星球”是张资平一部自传的书名,用来比喻作为创造社作家但文学倾向又与创造社渐相悖离的张资平,显然是很合适的。他的“名声”不好,可他的“名气”又很大。人们普遍知道他是专写多角恋爱、宣扬色情性欲的作家,可又没机会接...
关键词:张资平 创造社作家 郁达夫 文学创作 趣味型 郭沫若 情绪型 情绪表现 文学倾向 小说 
后期创造社的“方向转换”被引量:1
《文学评论》1988年第5期166-167,共2页周惠忠 
关于后期创造社的“转换方向”,有一个问题需要辨正。学术界似乎已有定论:创造社前期主张“自我表现”,到后期则倡导革命文学,完全否定了前期的“自我表现”主张。其实,仔细深入研究一下戗造社前后期的文艺观,就会发现这是一种不准确的...
关键词:创造社作家 自我表现 方向转换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前期创造社 前后期 文艺观 文学表现 张文学 完全否定 
心理学派与中国现代小说被引量:4
《文学评论》1985年第5期62-75,共14页余凤高 
由日本和西欧两条途径传入中国现代文学的心理学派文艺思想,本世纪二十年代被周作人、章士钊、潘光旦等人用于文艺批评;并因它与浪漫主义的密切关系,为郭沫若、成仿吾、许杰等创造社作家和与创造社气质相投的诸作家应用于理论与小说创...
关键词:心理学 弗洛伊德 心理分析小说 三十年代 潜意识 现实主义 施蛰存 郭沫若 创造社作家 周作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