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作品数:252被引量:144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吴康聂国心邓俊庆刘文军杨春时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社会科学院湖南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华中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百年潮》2025年第3期72-80,共9页艾超 
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随着世界范围内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无产阶级革命文艺运动也在各国广泛开展。苏联、日本、德国、法国、匈牙利、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美国等国不但先后建立了左翼文艺组织,还产生了第一批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作品,...
关键词:无产阶级文学 左翼文艺 革命作家 文艺运动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国际局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捷克斯洛伐克 
张资平“革命文学”观新论——以译介《无产阶级文艺论》为中心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4年第2期116-130,共15页曾小兰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郭沫若研究中心重点项目“国内档案馆藏郭沫若文献整理与研究(1917-1949)”(GY2023A05)阶段性成果
引言张资平(1893-1959)作为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20世纪20-30年代期间,他以恋爱和革命为主题创作多篇小说,在当时的青年读者中引起巨大的反响。然而,学界对张资平的小说存在着颇多的争议。大多数学...
关键词:张资平 无产阶级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史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文学理念 文学转向 通俗小说 创造社 
革命性:后期刊物与创造社“左转”的完成
《郭沫若学刊》2023年第4期26-33,共8页陈红旗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红色文艺与百年中国研究”(21&ZD259);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中国左翼文学的想象与叙述(1927-1949)”(17YJA751006)阶段性成果。
创造社的“左转”有其必然性,除了源于其自身内在的革命性、力图将“文学革命”推向“革命文学”新阶段的文学诉求、广泛开展马克思主义“启蒙运动”的目标和运用唯物辩证法对过往文化意识形态进行“全部的批判”的主观意愿之外,还源于...
关键词:创造社刊物 革命性 革命文艺理论 马克思主义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重审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历史形态及其思想价值--以《中国的一日》为中心的历史考察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5期91-97,155,共8页蒋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五四运动百年记忆史整理与研究”(18ZSA201)阶段性成果。
《中国的一日》处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中心任务由阶级革命向民族革命转型的历史进程之中,它是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发展史的内在构成部分。对《中国的一日》外部的物质环境、内在的美学形态以及创作主体构成等一系列因素的考察清晰表明,它...
关键词:“两个口号” 《中国的一日》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印刷资本主义 新文学 
柔石与鲁迅《二心集》关系新考——从鲁迅的“两次记念”说开去
《上海鲁迅研究》2023年第2期132-142,共11页屈爽 
一、集体的纪念与“为了忘却的记念”1931年2月,左联五烈士被国民党秘密枪决,鲁迅立即写文章对此事进行控诉。他发表在《前哨》上的《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是最具代表性的文章,其中有言:智识的青年们意识到自己的前驱的使命...
关键词:二心集 柔石 为了忘却的记念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左联 
关于法朗士·麦绥莱勒——一段中西文化互鉴的故事被引量:1
《群言》2023年第4期44-47,共4页马剑 
在1930年成立的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不断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推向顶峰的同时,同样是在鲁迅的大力倡导之下,中国新兴木刻版画运动于20世纪30年代初在上海应运而生,成为中国革命文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今天的故事就要由此说起。
关键词:麦绥莱勒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革命文艺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法朗士 文化互鉴 
国民革命体验与郁达夫的“方向转换”
《新华文摘》2023年第5期163-163,共1页张武军 
张武军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2年第10期撰文指出,反差很大的“创造社方向转换”是谜一般的文化现象,而以“颓废”为标签的创造社元老郁达夫,首倡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最早提出“方向转换”,并极其超前地探讨“农民文艺”等命题,可...
关键词:无产阶级文学 方向转换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文学谱系 经济学专业 创造社 国民革命 郁达夫 
未完成的再纪念——柔石研究综述
《上海鲁迅研究》2022年第1期255-280,共26页崔乃琳 
“但我知道,即使不是我,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①1931年2月7日夜,柔石、胡也频、李伟森、冯铿、殷夫五位“左联”作家喋血上海龙华,写下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历史的第一页。其中,牺牲时年仅29岁的柔石以其生...
关键词:柔石 冯铿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殷夫 胡也频 左联 研究综述 
刘一梦: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实践者
《支部生活(山东)》2021年第9期44-45,共2页尹飞鹏 
刘一梦,原名刘增溶,曾化名刘大觉,生于1905年,沂水县垛庄(现属蒙阴县)人。他是20世纪20年代末期在上海颇有影响的革命作家之一,也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最早的一批实践者之一。刘一梦自幼聪慧,很小就能熟诵唐诗三百首。1921年,刘一梦...
关键词:革命作家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唐诗三百首 实践者 沂水县 蒙阴县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中国百年
《文史杂志》2021年第4期32-39,共8页邓经武 
中国文学进入现代,因为话语符号方式的改变、“人的发现”和“人的实现”等改造民族灵魂的“启蒙文学”的出现,以及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对文学的要求,“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开始勃兴,以后伴随国内外矛盾的变化而起伏消长,直到新时代才不再...
关键词:启蒙 无产阶级革命 文学 工农兵文学 新时期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