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临界度

作品数:21被引量:42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核科学技术更多>>
相关作者:罗皇达朱庆福张巍陈效先史永谦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核科学与工程》《核技术》《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硅谷》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中国科学院国防科技创新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核科学与工程x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华龙一号”机组瞬态事件卡棒成功准则研究
《核科学与工程》2024年第4期873-879,共7页兰兵 谢小飞 潘昕怿 依岩 
国家科技重点研发计划“三代核电站实时风险监测评估与管理技术示范应用研究”(2019YFB1900805)。
“华龙一号”采用全新177堆芯设计,与传统堆芯布置存在一定差异,仅在概率安全分析评价中基于工程判断确定瞬态事件卡棒停堆成功准则有一定的局限性。本研究利用堆芯核设计程序建立“华龙一号”全寿期燃料循环堆芯模型,采用堆芯停堆次临...
关键词:“华龙一号” 瞬态事件 卡棒 成功准则 停堆次临界度 
ADS启明星1号次临界度测量研究被引量:1
《核科学与工程》2022年第2期262-265,共4页刘锋 张巍 章秩烽 刘洋 刘东海 李开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91126005)资助。
次临界反应堆的反应性测量问题,一直是实验反应堆物理中的一个难题,且近年来越来越迫切。文章针对ADS次临界系统的特征,提出了用脉冲源法结合源倍增法测量系统次临界度的新思路,并在ADS启明星1号次临界实验装置上进行了测量实验。根据...
关键词:次临界反应堆 次临界度 脉冲源法 源倍增法 
基于逆动态法的ADS次临界度在线监测方法数值验证
《核科学与工程》2018年第6期944-950,共7页张潇湘 杨琪 刘超 宋婧 孙光耀 
中国科学院国防科技创新基金项目(CXJJ-16Q231),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03040000)。
加速器驱动次临界系统(ADS)的次临界度在线监测是ADS运行和安全的核心问题,目前次临界度的测量方法主要有:外推-周期法,跳源法,脉冲中子源法等。本文研究了基于逆动态法的ADS次临界度在线测量方法,并对该法进行初步数值模拟验证。基于...
关键词:逆动态法 次临界度 在线测量 数值验证 
加速器驱动次临界反应堆次临界度测量方法研究被引量:1
《核科学与工程》2008年第4期330-333,353,共5页魏书成 蒋校丰 张少泓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0505014)
以IAEA ADS基准题和日本京都大学KUCA实验装置为对象,对作者提出的次临界度测量方法[1]进行了更广泛的可行性验证。结果表明:对于局部区域功率变化引起的小扰动,通过改进表征中子注量率空间分布的特征参数,该方法仍然具有高的精度;而对...
关键词:ADS 次临界度监测 中子注量率空间分布 控制棒插入 
由中子注量率空间分布形状测量确定反应堆次临界度的方法研究被引量:5
《核科学与工程》2007年第4期305-309,共5页马爱锋 蒋校丰 张少泓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0505014)
从堆物理的基础理论出发,提出了通过堆内中子注量空间分布的测量来确定反应堆次临界度的一种新方法,并通过对我国启明星1号次临界实验装置的数值模拟,初步说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关键词:次临界度 测量 中子注量率 空间分布 
反应堆物理实验中的源倍增法研究被引量:11
《核科学与工程》2005年第1期14-19,13,共7页史永谦 朱庆福 夏普 李义国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TG1999022602)
给出了反应堆物理实验中临界测量和次临界度测量通常所采用的源倍增方法研究。首先从有源的扩散理论出发,导出了与以前不同的源倍增方法的公式。源倍增方法测量的参数实际是次临界系统在外源作用下的有源次临界中子倍增因子ks,而不是在...
关键词:物理实验 反应堆 倍增法 次临界度 KEFF 次临界系统 核临界安全 扩散理论 中子倍增 临界质量 实验装置 测量 有源 因子 外源 外推 
次临界系统中瞬发中子衰减常数与反应性的关系被引量:1
《核科学与工程》1987年第2期180-183,共4页彭凤 
一、引言中子增殖系统的物理参数测量中,经常通过瞬发中子衰减常数α的测定,来得到系统的反应性ρ或中子有效增殖因子k。瞬发中子衰减常数可以用多种方法测定,如脉冲中子法,频域和时域的相关分析法等。α对系统的次临界度或反应性很敏感...
关键词:瞬发中子衰减常数 次临界系统 次临界度 反应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