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粒度

作品数:264被引量:691H指数:1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相关作者:曹鹏绳伟光刘波毛志刚王琴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交通大学东南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微电子学与计算机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基于相似性的粗粒度可重构指令压缩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20年第8期21-26,共6页李锦超 赵仲元 绳伟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1176037,61201059)。
粗粒度可重构架构在能效比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然而其指令存储与传输过程的功耗代价过高.实验发现指令间具有明显的相似性,由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指令相似性的压缩技术,通过对指令的压缩、传输与解压,可以在不降低性能的前提下,优化架构的...
关键词:粗粒度可重构架构 指令压缩 能效比 异构计算 
粗粒度多核系统任务级多线程调度研究被引量:2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20年第1期46-52,共7页张多利 陈楠 汪杨 宋宇鲲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874156)
多核系统是当今处理器发展的主方向,如何合理高效进行任务调度,确保全部处理核心处于有效工作状态是当今多核系统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多核任务调度的关键难点在于发掘任务并行性,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借鉴指令级多线程思想,结合多核系统...
关键词:多核技术 多任务并行 同时多线程 粗粒度 
一种快速高效的粗粒度可重构架构编译框架被引量:8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19年第8期45-48,53,共5页尹文志 赵仲元 毛志刚 王琴 绳伟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1176037、61201059)
利用硬件和软件协同的设计技术来进一步提高粗粒度可重构加速器在处理循环时的编译时间与面积效率(单位面积的性能).在硬件方面将处理单元内部的寄存器堆结构优化,用旁路互联的方式替代.软件方面基于这种结构提出了一种新颖,高效的循环...
关键词:粗粒度可重构架构 面积高效 映射算法 回溯 
粗粒度可重构处理器的系统级功耗建模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18年第9期70-73,78,共5页穆昌根 赵仲元 绳伟光 毛志刚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12AA012702);上海交通大学"科技创新专项资金"(YG2014MS70)
本文针对粗粒度可重构结构,提出一种可根据不同结构参数进行拓展的系统级功耗建模方法.该方法采用层次描述的方法,分别从体系结构、电路和工艺层建立功耗模型,再利用线性模型计算出系统的整体功耗.对比仿真和实测数据的误差,验证了该建...
关键词:粗粒度可重构处理器 系统级功耗建模 动态功耗 静态功耗 
针对粗粒度可重构架构的非完美循环映射方法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18年第7期50-53,57,共5页徐若玢 赵仲元 绳伟光 何卫锋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12AA012702);上海交通大学"科技创新专项资金"(YG2014MS70)
针对粗粒度可重构架构,提出了一个解决非完美循环映射问题的方法.该方法从最外层到最内层循环,依次进行循环分裂,生成多个完美循环并为每个完美循环生成虚拟配置包,然后使用配置包合并技术,最后将合并后的配置包映射到可重构阵列上.该...
关键词:粗粒度可重构架构 非完美循环 循环分裂 配置包合并 
针对粗粒度可重构处理器的通用循环编译技术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17年第7期42-45,共4页金晟 赵仲元 绳伟光 何卫锋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SS2012A0117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1201059)
粗粒度可重构处理器结合了高性能和高灵活性的优点,但是现有编译技术难以处理不定长循环和非完美循环.本文分别针对不定长循环和非完美循环提出了高效的编译技术,使得编译器可以处理通用形式的循环且均可以充分利用可重构处理器的计算能力.
关键词:可重构处理器 不定长循环 非完美循环 编译技术 
多层异构粗粒度可重构处理器的编译器后端设计被引量:3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16年第8期15-18,共4页刘毅超 赵仲元 绳伟光 何卫锋 
基于LLVM编译器平台,针对一种多层异构粗粒度可重构处理器,设计了完整的任务编译器后端模块.针对这种处理器独特的访存机制,提出了一种新的中间数据结构ConfigIR,使得编译器可以完成计算密集型任务在可重构阵列上的调度,最终生成...
关键词:可重构处理器 编译器后端 配置信息 
异构粗粒度可重构处理器的自动任务编译器框架设计被引量:1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15年第8期110-114,共5页楼杰超 绳伟光 何卫锋 毛志刚 
国家"八六三"计划(2012AA012702)
面向异构粗粒度可重构处理器——GReP,提出了一种对程序员友好的ANSI C扩展语言——GR-C,并设计了全自动的任务编译器框架.任务编译器前端以GR-C语言作为输入,经过解析器解析后生成具有静态单赋值特性的中间表示.后端以中间表示作为输入...
关键词:粗粒度 可重构处理器 并行性 编程语言 编译器 
典型可重构架构的算法映射分析被引量:1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13年第8期160-164,168,共6页方琛 何卫锋 毛志刚 
可重构架构高效、灵活,能够满足嵌入式处理领域的高性能需求.通过对三种粗粒度与两种多粒度的典型可重构架构进行建模,将算法分类,并映射不同类型的算法到可重构架构上,从硬件利用率,计算时间,输入输出带宽,数据组织形式,数据复用率等...
关键词:可重构架构 粗粒度 多粒度 计算密集型 I/O密集型 算法映射 
基于模板的粗粒度可重构处理器编译环境设计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13年第7期37-41,共5页谢羽威 葛冰晶 绳伟光 王琴 毛志刚 
粗粒度可重构处理器以优良的结构和出色的性能日益受到广泛的应用,其丰富的运算资源为应用程序高效并发执行提供了可能.本文面向REmus II粗粒度可重构处理器硬件架构,首次提出一种基于模板的程序编译方法.从应用程序中的计算密集型代码...
关键词:可重构处理器 编译环境 编译器 模板 标注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