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灰斑病菌

作品数:40被引量:153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杨庆凯刘亚光丁俊杰张俊华顾鑫更多>>
相关机构: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更多>>
相关期刊:《东北农业大学学报》《中国西部科技》《种业导刊》《植物病理学报》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黑龙江省博士后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大豆灰斑病菌越冬条件初步探索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4年第4期329-333,共5页王恺 刘伟 徐礼英 孟雪 顾鑫 
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2022AH040297);芜湖职业技术学院优秀青年拔尖人才项目(rc2023qnbj08);芜湖市应用基础研究项目(2022jc47);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团队项目(wzykytd202201);安徽高校质量工程研究项目(2022jnds064)。
近些年,随着大豆种植带逐步向北推移,大豆灰斑病在东北大豆产区北部发生情况愈发严重.然而,当下对于大豆灰斑病菌的越冬条件及能力的研究相对较少,这对大豆轮作不利。本研究把大豆发病叶片放置于东北春大豆产区3个不同纬度的位置,设置了...
关键词:大豆灰斑病 埋藏深度 埋藏时间 产孢能力 
大豆灰斑病菌基因组学的研究进展
《大豆科学》2024年第1期114-119,共6页顾鑫 刘伟 朱志国 徐礼英 孟雪 童婷婷 姜淑华 丁俊杰 
安徽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2022AH040297);安徽高校质量工程技能大师工作室(2022jnds064);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LH2021C091);安徽省科技创新平台培育项目(Kjcxpt202007);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团队项目(wzykytd202201)。
由Cercospora sojina K.Hara引起的大豆灰斑病菌具有生理小种多、爆发性强等特点。近些年随着抗病品种选择压力的增大,大豆灰斑病菌也随之变异,导致了生产上品种抗性丧失,化学防治效果差等诸多问题。前期国内外科学家主要把研究焦点集...
关键词:大豆灰斑病菌 全基因组测序 比较基因组学 毒力差异基因 
大豆灰斑病菌Race15的全基因组测序分析被引量:3
《大豆科学》2021年第4期466-475,共10页顾鑫 杨晓贺 姚亮亮 高雪冬 张茂明 刘伟 赵海红 丁俊杰 
黑龙江省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计划(GA20B104);财政部和农业农村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04CES05);农业科技创新跨越工程(HNK2019CX14);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JJ2021LH1520)。
大豆灰斑病菌新小种Race 15具有强致病力和明显的生理分化现象,可导致传统抗病大豆品种的抗性丧失。为在基因组水平解析其致病机理,本研究对Race 15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和基因功能注释,并分析其毒力相关基因的代谢途径。结果表明:大豆...
关键词:大豆灰斑病 Race 15 全基因组测序 基因功能注释 毒力相关基因 
大豆灰斑病菌生长和产孢高效培养方法探讨被引量:10
《大豆科学》2019年第4期589-596,共8页马铃铃 刘念析 郑宇宏 厉志 刘佳 衣志刚 董志敏 王曙明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七大作物育种专项课题(2017YFD0101304);吉林省农业科技创新工程(C82230414,C82230410)
为明确大豆灰斑病菌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有效方法,探讨了V8培养基组分中V8蔬菜汁和碳酸钙含量对大豆灰斑病菌菌丝生长速率和产孢量的影响及最佳组分配比。利用5种不同浓度V8蔬菜汁和5种浓度碳酸钙组成25种不同组分处理,以广泛使用的PDA培...
关键词:大豆灰斑病 V8培养基 产孢量 
微生物所等解析大豆灰斑病菌基因组信息
《农药市场信息》2017年第27期54-54,共1页郑庆伟 
大豆灰斑病又称褐斑病、蛙眼病,由真菌C ercospora sojina Hara引起,是世界性的病害,同时也是我国大豆主产区的一个主要病害,尤其在东北三省的发病最重。大豆灰斑病菌引起的病害在东北地区造成的产量损失在10%至30%之间。在阿根廷和巴...
关键词:大豆灰斑病菌 基因组信息 微生物 解析 东北三省 产量损失 东北地区 褐斑病 
科研人员解析大豆灰斑病菌基因组信息
《种业导刊》2017年第10期34-34,共1页
大豆灰斑病,又称褐斑病、蛙眼病,由真菌引起,是一个世界性的病害,大豆灰斑病菌引起的病害在东北地区造成的产量损失在10%~30%之间。在阿根廷和巴西等国,据报道损失可达60%以上。中科院微生物所刘俊课题组和黑龙江大学马淑梅教...
关键词:大豆灰斑病菌 基因组信息 科研人员 解析 产量损失 生理小种 黑龙江大学 东北地区 
中国科学院和黑龙江大学合作解析大豆灰斑病菌基因组信息
《农药市场信息》2017年第26期49-49,共1页郑庆伟 
大豆灰斑病又称褐斑病、蛙眼病,由真菌Cercospora sojina Hara引起,是世界性的病害,同时也是我国大豆主产区的一个主要病害,尤其在东北三省发病最重。大豆灰斑病菌引起的病害在东北地区造成的产量损失为10%~30%。在阿根廷和巴西等国,据...
关键词:大豆灰斑病菌 基因组信息 黑龙江大学 中国科学院 解析 合作 东北三省 产量损失 
应用关联分析挖掘大豆对灰斑病12号生理小种的抗性位点被引量:6
《大豆科学》2016年第3期402-406,共5页董亚楠 魏崃 丁俊杰 王伟威 于志远 张丽 杨晓杰 刘丽君 
黑龙江省农业科技创新工程(2014ZD011);哈尔滨市应用技术与开发项目(2013RFQYJ016);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CARS-04-PS05)
利用126份SSR标记对320份对大豆灰斑病12号生理小种具有不同抗性的大豆材料进行基因组扫描、群体结构和连锁不平衡分析,并用STRUCTURE软件、TASSEL软件中的GLM分析方法对大豆抗性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320份大豆品种中有23个表现高抗...
关键词:大豆灰斑病菌 抗性位点 关联分析 
黑龙江省大豆灰斑病菌生理小种及遗传关系分析被引量:14
《中国农业科学》2012年第21期4377-4387,共11页丁俊杰 顾鑫 杨晓贺 赵海红 申宏波 姜翠兰 仕相林 刘春燕 胡国华 陈庆山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C200936);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103016-03A2)
【目的】调查黑龙江省大豆灰斑病菌(Cercospora sojina)的生理小种类型,分析黑龙江省大豆灰斑病菌各生理小种间的亲缘关系。【方法】2006—2011年,对黑龙江省进行大豆灰斑病样本的采集和病菌的分离。利用11对SSR引物对黑龙江省的24个灰...
关键词:大豆灰斑病菌 生理小种 基因型 
大豆病虫害的防治
《农民致富之友》2012年第16期12-12,共1页孙静 
大豆灰斑病菌生理分化现象十分明显,生理小种类型较多。东北大豆区目前已报导有14个生理小种。其中以1号小种出现频率最高为50%,分布也最广,合江、牡丹江、松花江、嫩江、绥化等地区都以1号小种占优势,其次是7号小种出现频率为22...
关键词:大豆病虫害 生理小种 出现频率 防治 大豆灰斑病菌 生理分化 东北大豆 黑河地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