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间作

作品数:252被引量:1549H指数:2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汤利郑毅王建武高阳段爱旺更多>>
相关机构:云南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浅论玉米和大豆间作套种模式的特点及高效种植技术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2025年第3期173-175,共3页此里央宗 
本文深入探讨了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高效种植技术的模式特点,从独特地理优势切入,详细分析了其在农业经济里的具体应用。迪庆州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精准采用因地制宜的种植策略,巧妙结合现代科技手段,成功实现了农作物的优质高产,...
关键词:迪庆藏族自治州 高效种植技术 模式特点 经济 
玉米–大豆间作对坡耕地红壤团聚体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影响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25年第1期150-158,共9页赵吉霞 酒鹃鹃 李永梅 王梦雪 范茂攀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云贵高原坡耕地和中低产田主要障碍消减关键技术研究”(2022YFD1901500,2022YFD1901501);云南省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饲用玉米优质高效关键施肥技术研究”(2019ZG00902-08)。
探索不同种植模式对红壤坡耕地土壤团体结构及微生物量碳氮的分布特征的影响,可为红壤坡耕地合理种植模式提供选择依据。在云南农业大学试验农场坡耕地径流小区中设置裸地、大豆单作、玉米单作及玉米–大豆间作4个处理,比较不同种植模...
关键词:间作 微生物生物量碳氮 团聚体 
玉米大豆间作模式下高产栽培技术
《现代化农业》2025年第2期15-17,共3页刁兆科 
在传统农业生产中,玉米和大豆通常以独立种植的方式进行,但这种种植模式存在一些问题。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农业可持续发展,间作模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方向。本研究旨在探讨玉米大豆间作模式下的高产栽培技术,以提高作物产量和...
关键词:玉米大豆间作 高产栽培技术 经济效益 
不同栽培模式对玉米与大豆间作青贮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饲料工业》2025年第4期120-124,共5页雷天翔 毕显杰 宋敏 张新国 施维新 张万旭 杨李德 
四川省科技计划区域创新合作项目[2021YFQ0015];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NYHXGG2023AA602]。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株行距栽培模式对玉米与大豆间作混合青贮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期筛选出适合新疆灌区的优质混合青贮种植方式。试验在南北疆分区进行,以单作玉米为对照,根据不同株行距设置M1、M2、M3、M4四种玉米大豆间作模式,M1和M2模...
关键词:青贮玉米 青贮大豆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 混合青贮 产量 品质 
现代农业技术下玉米与大豆间作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农村实用技术》2025年第1期77-79,共3页游江华 
基于社会经济的稳步发展,人们对农作物的产量与品质提出新的要求,推动着现代农业技术的大力应用,确保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中提高农作物产量。玉米与大豆间作可以将土地资源整体利用率全面提高,将资源所具有的优势充分发挥,保证单位面积土...
关键词:现代农业 玉米 大豆 间作 高产栽培技术 
玉米大豆间作对喀斯特区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碳代谢特征的影响
《作物学报》2025年第1期273-284,共12页钱玉平 宿兵兵 高吉星 阮粉花 李亚伟 茅林春 
滇西应用技术大学普洱茶学院项目(2023YJXM04);云南省地方高校联合面上项目(202301BA070001-066)资助。
为探明喀斯特区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的影响,本研究设置玉米大豆间作(MSI)、玉米单作(MM)和大豆单作(SM) 3种模式,采用Biolog-ECO微孔培养法,旨在揭示玉米大豆种植模式对土壤微生物碳源代谢活性、...
关键词:玉米 大豆 土壤微生物 碳源代谢活性 土壤理化性质 Biolog-ECO 
玉米与大豆间作高产栽培技术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2025年第1期138-141,共4页王树萍 
玉米大豆间作是现代农业中一种高效的栽培模式,该栽培模式实际运用时,能够充分地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农作物产量。当前,随着人口的持续增长和食品需求的增加,农业生产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需要加强技术的探究与应用,发挥技术优势,提高作...
关键词:玉米 大豆 间作 高产栽培技术 
红壤丘陵区玉米鲜食大豆间作的丰产增效和土壤培肥效应
《土壤》2024年第6期1206-1213,共8页宋惠洁 秦文婧 李桂龙 刘佳 胡丹丹 吴艳 柳开楼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YFD1901201-05);江西省农业科技攻关项目(JXNK202307-01);江西省豆类产业技术体系项目(JXARS-24-02)资助。
为探究红壤丘陵区玉米和鲜食大豆的合理间作模式,于2022年以玉米(郑单958)和鲜食大豆(浙鲜16)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试验,主区设置玉米鲜食大豆间作种植模式,包括玉米单作(M)、鲜食大豆单作(S)、2行玉米2行鲜食大豆间作(2M2S)和4行玉米2...
关键词:间作 产量 土地当量比 经济效益 土壤养分 
大豆延期播种提高棉花-大豆间作系统生产力
《棉花学报》2024年第6期474-485,共12页丁科东 李锐 吕晴晴 张艳军 李振怀 徐士振 张冬梅 代建龙 李存东 董合忠 
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抗逆栽培岗位(CARS-15-15);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ZR2022MC103)。
【目的】研究适当推迟大豆播种时间对棉花-大豆间作系统生产力的影响。【方法】于2022年和2023年在山东省临清市开展大田试验,设置棉花单作(CM)、早播大豆单作(ESM)、晚播大豆单作(LSM)、棉花与早播大豆间作(C||ES)和棉花与晚播大豆间作...
关键词:棉花 大豆 间作 播期 土地生产力 种间竞争 产量 
减量施肥对玉米-大豆间作系统产量和氮素利用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2024年第12期3435-3443,共9页贾文静 王晨瑜 王仕杰 邢雁捷 赵亮茹 任广鑫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971859)资助。
为探究玉米大豆间作系统在减量施肥条件下氮素高效利用特性。采用裂区设计,主区设玉米单作、大豆单作、玉米-大豆间作(玉米‖大豆),副区设不施肥、减量施肥(减肥20%)、常量施肥,研究不同种植模式和施肥水平对作物氮素积累、氮素转运、...
关键词:玉米大豆间作 减量施肥 氮肥利用率 产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