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二氧化碳

作品数:127被引量:416H指数:1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吴沿友饶森王瑞苏跃刘丛强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瓦里关曲线”:地球呼吸曲线
《十几岁》2025年第11期10-11,共2页向娜 
多年来,高原气象工作者为地球“测体温”,在“世界屋脊”绘就“瓦里关曲线”。2024年9月,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站迎来建站30周年。该站利用30年长期连续观测资料绘制的大气二氧化碳本底浓度变化的“瓦里关曲线”,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关键词:大气二氧化碳 瓦里关曲线 地球 
净零排放对中国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影响——基于GEOS-Chem模型的理想模拟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25年第3期892-907,共16页谭景烨 王军 毛慧琴 王恒茂 刘志强 王美蓉 阎然 王训梅 江飞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2YFB39048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475129);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BK20221449);西藏自治区科技创新基地建设项目(XZ202401YD0008);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2023-EL-ZD-00022)资助。
大气中二氧化碳(CO_(2))浓度的升高已引起全球气候变化,例如全球变暖及更频繁的极端气候事件.为控制CO_(2)浓度的持续上升,各国相继提出“碳中和”目标.为了研究中国“碳中和”目标对大气中CO_(2)浓度的影响,本文利用三维化学传输模型GE...
关键词:XCO_(2) GEOS-CHEM 碳中和 净零排放 地表CO_(2)浓度 
把二氧化碳关进海底
《科学大观园》2025年第3期64-67,共4页王玉如 唐宏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活跃碳库,海洋负排放(即海洋对大气二氧化碳的吸收和封存)潜力巨大。海上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是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封存的一种,是一项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把通过各种途径捕集的二氧化碳,加压并运输至海上二氧化碳...
关键词:二氧化碳地质封存 二氧化碳捕集 大气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封存 应对气候变化 附加值 海底 
基于分子动力学研究陆源有机碳在海洋输运过程中的降解机制
《科学通报》2024年第35期5082-5084,共3页赵思琪 包锐 
陆源有机碳(terrOC)是大气二氧化碳(CO_(2))的主要来源之一,并对地球碳循环产生深远的环境影响.在进入海洋后,terrOC会经历复杂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导致其在海洋环境中的降解[1].氧暴露时间(OET)被提出作为terrOC氧化降解的一个指标...
关键词:大气二氧化碳 海洋环境 输运过程 环境影响 降解机制 氧化降解 海洋沉积物 时间尺度 
土壤黏土矿物层间对有机碳的“超稳”固定机制及其增汇效应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24年第11期3664-3667,共4页刘冬 黄传琴 肖可青 朱永官 谭文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377287、42177275、41972046);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YFD1901200);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项目;江西省“双千计划”项目(jxsq2023102218)资助。
土壤是全球重要的陆地碳汇和碳源,其通过碳的固定和释放调控大气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浓度从而影响气候变化(Lehmann等,2020).土壤有机碳是陆地生态系统的关键碳库,增加土壤有机碳是提高陆地碳汇、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在土壤中,...
关键词:温室气体浓度 大气二氧化碳 土壤矿物 有机碳 黏土矿物 气候变化 复合体 
瓦里关曲线
《党课》2024年第21期109-109,共1页
2024年9月,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站迎来建站30周年。瓦里关站利用30年长期连续观测资料绘制的大气二氧化碳本底浓度变化的“瓦里关曲线”,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大气本底观测是在远离人类活动的偏远地区,对充分混合均匀的大气成分的平均状态...
关键词:大气成分 大气二氧化碳 本底浓度 大气本底 温室气体排放 偏远地区 连续观测 混合均匀 
沙尘气溶胶散射效应对大气二氧化碳卫星遥感反演误差的影响分析
《遥感学报》2024年第10期2582-2599,共18页华健聪 曾招城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编号:2022YFB39037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42275142)。
二氧化碳(CO_(2))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利用卫星遥感可实现全球大气CO_(2)的持续大范围监测,对于制定减排策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具有重要意义。大气中的气溶胶散射效应是制约卫星高精度CO_(2)反演的主要因素。现有研究表明,在地表反照...
关键词:沙尘气溶胶 二氧化碳卫星 遥感反演算法 散射效应 辐射传输模型 
基于国产碳卫星的在轨光谱性能评估及大气二氧化碳的高精度反演(特邀)
《光学学报》2024年第18期142-157,F0002,共17页洪新华 张成歆 张学锁 刘文清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225504,42375120,62305322);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GYZX240203);安徽省教育厅重点项目(2023AH051355);黄山学院引进人才科研启动项目(2023xkjq001);合肥综合性科学中心环境研究院碳核算反演算法攻关项目(2024KYYQHZ001)。
采取在轨二次定标的方法全面评估了TanSat的光谱性能,对波长漂移、辐照度失真、光谱噪声结构等问题进行了定量校正,以有效地提升光谱质量和反演效果,使得二氧化碳(CO_(2))的反演成功率上升约24%,光谱拟合残差(RMS)下降约15%,不确定度下...
关键词:光谱学 碳卫星 二氧化碳 在轨定标 反演 
地球深部碳循环新视角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24年第8期2445-2457,共13页孙卫东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2258303,42221005);崂山实验室科技创新项目(LSKJ202204100);山东省重大基础研究项目(ZFJH202308);山东省泰山学者项目(tspd20230609)资助。
原始大气是碳循环的重要起点.利用火星和金星的大气数据估算,地球原始大气含有>110个大气压的CO_(2)和>2.6个大气压的氮气.在岩浆海阶段,地球获得水之后,原始大气有超过1000个大气压的水蒸气.此时气-岩界面,水和二氧化碳均处于超临界状...
关键词:碳循环 原始大气 氨基酸 俯冲起始 被动陆缘俯冲 大气二氧化碳 
洪泛区岩石有机碳氧化速率较高
《科学通报》2024年第17期2324-2326,共3页彭淑鑫 李向应 苏茜蕊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171123,41671053);陕西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24JC-JCQN-38)资助.
在地质时期,构造、气候、侵蚀和生物过程的相互作用调节着地球系统的碳循环,地球气候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超过10万年的时间尺度上,大气二氧化碳(CO_(2))浓度主要受碳收支平衡的反馈机制影响[1].然而,地球系统如何响应碳收支的短暂不平...
关键词:地球气候 地质时期 氧化速率 大气二氧化碳 时间尺度 洪泛区 反馈机制 有机碳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