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易同源

作品数:26被引量:95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张其成张建伟顾植山冯兴志杨涛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陕西中医药大学河南中医药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药文化》《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中华中医药学刊》更多>>
相关基金: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贵州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浅析《伤寒论》方证的“三易”思想
《辽宁中医杂志》2024年第3期50-54,共5页杨天闯 郭敏 张近远 徐文倩 杨竹青 刘镇亚 王璐 姚翠翠 李合国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904161);河南省中医药科学研究专项(2018ZYZD06)。
《伤寒论》的核心思想是辨证,辨相似的脉、证,予微调的方、药。变化之道无过于《周易》,其以八经卦演变出天、地、人的变化,《伤寒论》以桂枝汤、麻黄汤、柴胡汤、四逆汤等基础方治疗六经辖下百病。作者本着医易同源的思想,在类方的基...
关键词:《周易》 《伤寒论》 医易同源 方证相应 方药 症状 
基于医易同源思想探讨取象比类思维对中医学理论体系及思维模式构建和发展的影响被引量:6
《中华中医药杂志》2023年第8期3548-3554,共7页周荣易 马丙祥 丁樱 任献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No.82104928);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No.2021M701123);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课题(No.STG-ZYX06-202150);河南中医药大学仲景青年学者科研启动项目(No.CZ0168-04)。
取象比类思维是中华传统思维模式的代表,其源于《周易》,并在卦象分析过程中形成了爻位分析法、取象分析法和取义分析法3种不同的取象比类思维及非定义性、相似性、感悟性和对立发展性的思维特性,影响着中医对人体及疾病的认知形式和阴...
关键词:周易 取象比类 中医学 思维模式 理论体系 发展走向 
贾孟辉运用“医易象数相参”思想诊疗疾病之偶得
《中医药临床杂志》2023年第3期439-443,共5页何生存 潘佐泱 马玉玮 贾孟辉 贾戌生 张叶叶 
宁夏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2022AAC03178)。
文章介绍了贾孟辉教授采用“医易象数相参”思想诊疗顽固性呃逆的经过,体现了其临证善于医易相参,针药结合,活用象数的诊疗特点。贾教授指出,医易本为一体,象、数实为一家,可互相参合为用。应用该思想于临证中往往能达到洞若观火,治病...
关键词:医易同源 象数相参 顽固性呃逆 学术经验 
历史上两次文化选择对中医发展的影响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年第4期539-543,共5页赵荣波 李颖 
山东省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计划项目(编号:SDYKC18037);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现象学研究青年科研探索团队项目(批文号:校字〔2020〕54号)。
《易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开创了以天人合一、动态阴阳平衡和治未病为特征的文脉系统,对中医理论的建构有着根本性的影响。从历史上看,这种文脉系统在春秋战国和“五四”时期前后的两个历史大变革时期,历经两次文化筛选和...
关键词:医易同源 医易同流 阴阳平衡 文化选择 文化下移 形式逻辑 辩证逻辑 中西医并重 中医发展 
“医易同源”——六爻与三部九候关系探析被引量:1
《汉字文化》2021年第24期130-131,共2页郭黧霞 
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绿色发展理念的生态文明向度研究”(编号:2020DXS033)相关成果。
《易经》作为儒家六经之首,万法大道之源,无所不包,内涵丰富。中医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内容与易经息息相关,密不可分。本文立足于易医的内部逻辑,探寻《易经》卦之六爻同中医三部九候之间的联系,进而引出太极不仅生阴阳,理应...
关键词:《周易》 六爻 中医 医易同源 三部九候 
历代易医代表性实践方法探赜被引量:7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年第2期539-541,共3页罗浩 于红 熊益亮 张其成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No.16ZDA234)~~
文章通过梳理历代易医学说,发现代表性的实践方法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以运气学说、纳甲纳卦为代表的传统时间医学的方法,另一类是以张景岳"八阵"说为代表的选方用药方法。而从价值观、思维模型看,则中医皆易医,中医之所有实践方法皆易...
关键词:易道医学 医易同源 医易会通 
试论“取象比类”是中医理论的精髓被引量:26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年第12期4899-4901,共3页张汉宜 
中医理论的精髓是"取象比类"。"取象比类"的思维方式,是《易经》和《黄帝内经》的共同源头。"取象比类"最初源于古老的《易经》《黄帝内经》,是《易经》在医学领域中实际运用的典范。通过分析"取象比类"的理论基础,揭示其内在的科学内涵...
关键词:“取象比类” 医易同源 思维方式 科学内涵 中医理论精髓 
鞠曦:“医易同源、黄道同宗”应界定为中国文化之源头?
《国学(吉林)》2015年第11期17-18,共2页鞠曦 
一种学科,凡经久不衰而常新者,必由其不断提供的时代需要之思想所决定,以应对所面临的问题,由此保持其学科生命力,《易》及其易学史,表明了这一点。人类社会自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越来越呈现出在文化形式与文明方向上所存在的问...
关键词:中国文化 同源 源头 界定 同宗 时代需要 人类社会 文化形式 
从道法自然看中医哲学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年第6期81-82,共2页刘春梅 
201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中医的英译及其语料库建设"(13YJC740053)阶段性成果
道家学说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理论,是中医学的哲学基础。"道法自然"是中医学的健康之道,重点表现在"人即自然"、"阴阳和合"、"五运六气"和"真气从之"四个方面。在此基础上,可以总结出维持健康的"摄生十要"。
关键词:道法自然 医易同源 摄生十要 
孙一奎学术思想渊源探析被引量:16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5年第5期491-493,共3页张宇鹏 杜松 尹玉芳 于峥 
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2009FY120300)
孙一奎(1522~1619),字文垣,号东宿,别号生生子,是我国明代著名医家,为名医汪机的再传弟子,温补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提出"命门动气"的理论,著有《赤水玄珠》、《医旨绪余》、《孙氏医案》等书。明代是医学大发展的时代,而孙一奎正是...
关键词:孙一奎 理学 道家 医易同源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