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植排斥反应

作品数:750被引量:1476H指数:1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石炳毅高思海李平张剑陆晓和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科技大学第二军医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主题=器官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异种器官移植排斥反应及其预防治疗策略
《器官移植》2024年第5期745-751,共7页何小舟 付嘉钊 周萃星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211064)。
异种器官移植是解决人类器官短缺问题的潜在方案。在过去的上百年里,异种器官移植经历了早期尝试和不断进步,目前已进入新的高速发展阶段,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但异种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管理较同种异体器官移植排斥反应更为棘手。为此,...
关键词:异种移植 器官移植 排斥反应 基因修饰猪 免疫抑制药 共刺激阻滞剂 细胞治疗 补体 
外泌体检测在同种器官移植排斥反应中的应用进展
《疑难病杂志》2024年第7期874-878,共5页王祎涵 雷子龙 高煜 林森豪 贾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81801587)。
实体器官移植是终末期器官衰竭最有效的治疗方法,然而移植后排斥反应会对移植器官造成损伤,减少移植物存活时间。近年来,液体活检成为一种检测和诊断排斥反应的重要手段,其中外泌体的研究尤其受到关注。外泌体作为生物标志物,具有非侵...
关键词:外泌体 器官移植 排斥反应 液体活检 
三级淋巴结构在器官移植排斥反应中的现状与展望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24年第5期144-148,共5页杨麒臻 王英 陈乾 牛玉林 
2023年贵州省基础研究计划(自然学科类)项目[黔科合基础-ZK(2023)一般380]。
器官移植后,移植物的排斥反应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无论病因如何都会对移植物产生不良损害。三级淋巴结构(TLS)于病理情况下非淋巴组织内发生。针对调节移植物排斥反应的机制鉴定和表征,不仅能够促进人们对器官移植物的存活及预后的理...
关键词:三级淋巴结构 器官移植 移植物排斥反应 发病机制 
凋亡细胞疗法在器官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机制
《医学综述》2023年第14期2733-2738,共6页邹循锋 郭仁德 
器官移植是目前器官衰竭的最好治疗方法,但移植患者需终生口服免疫抑制剂控制移植排斥。免疫耐受是机体对自身成分或部分外来抗原的免疫无应答现象,探索其机制有助于器官移植排斥的防治。凋亡的淋巴细胞可抑制细胞或体液介导的免疫反应...
关键词:凋亡细胞 免疫耐受 器官移植 
骨髓来源的抑制性细胞与器官移植研究进展
《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2022年第5期469-473,共5页李世朋 朱志军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970562,81700556)。
器官移植是治疗各脏器终末期疾病的有效手段,但免疫排斥反应仍是移植物和受体长期存活的主要障碍[1-3]。移植患者长期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会降低系统免疫功能,使患者易发生严重的感染和恶性肿瘤[4]。骨髓来源的抑制性细胞(myeloid-derive...
关键词:抑制性细胞 移植排斥反应 免疫抑制功能 器官移植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骨髓来源 移植物 免疫排斥反应 
白细胞介素-15与移植免疫
《国际移植与血液净化杂志》2020年第2期3-7,共5页张泽丹 刘久敏 余玉明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017A030313524)。
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5于1994年由Grabstein等人首次鉴定为T淋巴细胞生长因子,其具有与IL-2约19%的序列同源性和较多相似的生物活性。它能刺激免疫细胞,增强机体免疫能力,参与实体器官移植后的免疫排斥反应。但近期研究表明,在I...
关键词:机体免疫能力 移植排斥反应 细胞亚群 移植免疫 实体器官移植 免疫排斥反应 免疫调节功能 白细胞介素 
器官移植排斥反应风险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被引量:4
《器官移植》2020年第2期194-198,共5页石炳毅 陈文 刘志佳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570680,81571555)。
排斥反应是引起移植失败的最主要原因,目前临床采用的指标特异度和灵敏度均较差,不能精准地提示排斥反应的确切病因,寻找新的排斥反应监测标志物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从移植病理学、免疫细胞与调节性免疫细胞、非人类白细胞抗...
关键词:器官移植 移植免疫 排斥反应 移植病理学 免疫细胞 非人类白细胞抗原抗体 外泌体 游离DNA(cfDNA) 组合基因预测 
肠道菌群在器官移植免疫抑制剂个体化治疗中的作用被引量:6
《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2020年第1期14-17,共4页缪丽燕 张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803628,81903716);江苏省医学重点人才项目(ZDRCA2016048)。
器官移植是迄今治疗终末期器官功能衰竭最为理想的手段,移植后应用他克莫司、环孢素、霉酚酸、雷帕霉素等免疫抑制剂(immunosuppressant,IMS)是预防移植排斥反应的主要策略[1-3]。IMS治疗窗较窄、个体差异大[4]。在探索IMS个体化治疗的...
关键词:血药浓度监测 IMS 器官移植 个体化治疗 移植排斥反应 霉酚酸 CYP3A4 雷帕霉素 
研究开发出监测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新方法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2019年第1期87-87,共1页温玉琴(编译) 
目前,活检是判断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黄金标准。但通常情况下,只有在移植器官受到严重损伤时活检结果才会显示出器官处于排斥状态。最近,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和埃默里大学的研究人员研发出一种具有高度生物相容性成分的传感器,通过小鼠模...
关键词:移植排斥反应 移植器官 监测 生物相容性 传感器 严重损伤 研究人员 小鼠模型 
游离DNA在器官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检测中的应用被引量:1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2018年第1期58-61,共4页陈雅文 蒋廷亚 杨功达 周阳 唐笑天 刘磊 
国家自然青年基金(31301919)
目前组织活检是临床诊断急性排斥的金标准,但其具有创伤性,难以作为临床常规检测手段.而其他血清学标志物,敏感性和特异性都较差.由于器官移植也伴随着基因组的移植,因此供体来源的游离DNA(donor-driver cell-free DNA,ddcfDNA)可以...
关键词:游离DNA 急性排斥反应 常规检测 器官移植 应用 血清学标志物 移植排斥反应 临床诊断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