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物为本

作品数:164被引量:209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孙咏丛大川任保平马庆凯刘光岭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大学中共中央党校大连水产学院上海金融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安徽省社科规划项目安徽省高等学校青年教师科研项目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主题=哲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论“以人为本”在播音工作中的应用被引量:4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3年第5期165-166,共2页宫咏梅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以人为本"(一)科学把握"以人为本"的内涵"人"在哲学上,常常和两个东西相对,一个是神,一个是物,人是相对于神和物而言的。因此,提出以人为本,要么是相对于以神为本,要么是相对于以物为本。大致说来,西方早...
关键词:以人为本 播音工作 马克思主义哲学 应用 人本思想 以神为本 以物为本 人的价值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哲学基础——唯物史观视野中的资源哲学被引量:1
《现代经济探讨》2012年第8期38-42,共5页肖安宝 
资源哲学是对"以物为本"经济发展方式的反思和对"以人为本"新的发展方式的探索。到目前为止,我国的经济增长依赖于"以物为本"的增长方式——资本和自然资源对GDP的贡献额大于劳动本身,由此产生生态和民生等问题,并在根本上割裂了人自身...
关键词:经济发展方式 资源哲学 以物为本 以人为本 
马克思和国民经济学的原则分野:“以人为本”还是“以物为本”——《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一得被引量:2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2年第3期62-67,共6页邹晓芟 
福建省教育厅A类社会科学研究项目(JA09260S)
人类的本体大而言之有三种可能的基本形式:或以神为本,或以物为本,或以人为本。现代社会由于"上帝死了",使得"物本"和"人本"的对立空前凸现出来。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正好切中了这一现代性主题。国民经济学的理论原则是以物为本,而...
关键词:本体 以人为本 以物为本 马克思 国民经济学 
以人为本: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内在要求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下旬)》2011年第12期52-53,共2页韩光明 
一、以人为本的含义 以人为本的哲学内涵需要从两个方面来把握。首先是“人”的概念,“人”在哲学上,常常和两个东西相对,一是神,一是物,人是相对于神和物而言的。因此,提出“以人为本”要么是相对于“以神为本”,要么是相对于...
关键词:以人为本 法制教育 青少年 哲学内涵 以神为本 以物为本 人本思想 人的价值 
马克思哲学:以物为本与以人为本的辩证统一
《湖南社会科学》2011年第4期16-21,共6页李春生 
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课题(编号:B607)的阶段性成果
马克思哲学应是以物为本与以人为本的辩证统一。在马克思哲学的视野里,这种辩证统一在本体论上的表现就是坚持物质和实践的统一,在自然观上的表现就是坚持自在自然与人化自然的统一,而在历史观上的表现是坚持历史规律与价值选择的统一。
关键词:马克思哲学 以物为本 以人为本 
论“以人为本”的哲学意义被引量:2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4-5,共2页孙雪梅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指出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我们能否准确地理解、阐释和把握、实践"以人为本",直接关系到能否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此,本文拟对"以人为本"的哲学意义作...
关键词:以人为本 以神为本 以物为本 民本思想 社会进步 
马克思财富思想的现实意义
《美术观察》2008年第8期120-120,共1页何堂(摘) 
刘荣军在《马克思财富思想的哲学意蕴与现实意义》中谈到,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社会主义在通过财富的大量生产与创造而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的同时,还必须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角度出发,避免资本主义财富生产过程中那种“...
关键词:马克思 财富 社会主义制度 跨越式发展 社会生产力 哲学意蕴 以物为本 生产过程 
哲学之“本”与科学发展观被引量:2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7年第5期157-160,共4页王之波 
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哲学,它包含三个不同层次的"本",以物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体论之本,以实践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认识论和历史观之本,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价值论之本。以物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前提,以实践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途径...
关键词:以物为本 以实践为本 以人为本 手段 目的 哲学 科学发展观 
从马克思哲学的高度解读“以物为本”和“以人为本”被引量:1
《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第1期39-43,共5页刘玉仙 丛大川 
“以物为本”的发展观催生各种“拜物教”,导致道德滑坡;官商勾结;“以物为本”的“拜物教唯物主义”的经济增长战略,是我国生态破坏的哲学思想根源。“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是对“以物为本”的发展观的纠偏,践行这一发展观就是把人当作目...
关键词:以人为本 实践人本主义 以物为本 唯物拜金主义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自由人联合体 
“以人为本”和“以物为本”的哲学性质及现实意义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5-9,共5页丛大川 刘玉仙 
本文以我党近年提出来的“以人为本”的新发展观为纲领,从卡尔.马克思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实践人道主义”哲学的高度,讨论了“以人为本”的哲学本性。同时批判了以“拜物主义”为“教义”的“以物为本”的历史观...
关键词:以人为本 实践人本主义 以物为本 和谐社会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