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考古学

作品数:53被引量:56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孙长初黄厚明周晓陆练春海杨宇辉更多>>
相关机构:东南大学清华大学西安美术学院上海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山西青年》《新文学史料》《绍兴文理学院学报》《东南文化》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民族艺术x
条 记 录,以下是1-5
视图:
排序:
层累与突破——练春海艺术考古研究自述
《民族艺术》2018年第5期5-12,共8页练春海 
近年来,艺术考古研究越来越受重视,无论是从事艺术史研究,还是从事历史学研究、考古发掘与整理的有关学术机构,他们都强调对这个具有跨学科性质研究观念、方法与力量的实质性引入,以加强艺术史、历史学、考古学等学科的活力和促进...
关键词:考古研究 美术馆 艺术考古学 美国斯坦福大学 
艺术考古学的合法性与属性问题被引量:1
《民族艺术》2016年第2期75-78,共4页练春海 
关于艺术考古学学科的概念、设置以及存在所引起的争议,是一个涉及艺术史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在国际艺术史研究系统中争夺话语权的问题。笔者认为,在现代主义的历史语境中,国际艺术史研究所面临的断裂问题以及世界不同地区在艺术史认识上...
关键词:艺术考古学 合法性 话语权 
8世纪初于阗地区工艺交融的模式与环境——《唐于阗某寺支用簿》的艺术考古学释读被引量:1
《民族艺术》2015年第5期76-81,共6页周珩帮 
2012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汉魏隋唐书法在西域的传播与接受研究"(12YJC760125)阶段性成果
《唐于阗某寺支用簿》是于阗边镇麻杞塔格遗址的一本汉文文书,记录数月内寺院负责人共17次购买物资、支付报酬的明细。文书中几个重要案例,在盛唐时期于阗社会历史情境中,讨论当地工艺交融的3种模式,即工艺创造型、器物传播型和习俗涵...
关键词:于阗 民间工艺 交融模式 艺术考古 
无名的考古学还是有名的艺术史:艺术考古学研究向度刍议被引量:1
《民族艺术》2007年第3期92-98,共7页黄厚明 顾平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2006年立项课题<艺术考古学学科理论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006BWY005)阶段性成果
将"观念史"引入到艺术考古学研究领域,既是缺失图像的思想史研究在学理上的内在要求和必然归属,同时也是艺术考古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在当下的意义所在。鉴于"实物图像"和"文献资料"是研究人类观念发展、变化相对独立的两维,艺术考古学...
关键词:艺术考古学 考古学 艺术史 观念 文字 图像 
红山玉龙的多层面解析被引量:6
《民族艺术》2004年第2期59-63,共5页萧兵 
任何一件艺术作品,都可以当作“文本”进行多层面分析,从它的叙述层次逐步深入意义层次,再上升到象征层次,有必要的话,再广涉它的背景层次。红山文化的玉龙,按照《说文解字》,是一种“祷旱”用的巫术法具。多变化、多功能的龙,本来就能...
关键词:红山玉龙 巫术法具 艺术考古学 红山文化 功能 民俗资料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