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真实

作品数:1664被引量:1380H指数:1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王伟国刘云峰王泉根于洋戴清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上海戏剧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历史的再叙与艺术的自洽 小议话剧《将军行》
《上海戏剧》2015年第11期16-17,共2页徐煜 赵艳 
历史话剧《将军行》,或许会引发人们对个别史实的争议与质疑,然而这种争议在艺术虚构这一语境下很容易被瓦解。
关键词:将军行 历史剧创作 郭沫若先生 自洽 艺术虚构 历史真实 艺术真实 王翦 底朝天 西罗马帝国 
寻找公子虔
《上海戏剧》1997年第3期12-13,共2页娄际成 
舞台角色的创造,是在个人充分准备的基础上与合作者在排练阶段不断认识体验,不断积累感受,不断探索寻找,最后在观众面前完成角色形象的。可以这样说,创造角色的过程,也就是寻找他的过程。 公子虔,官职太傅,就是太子驷的老师,同时也是国...
关键词:政治家 公子 创造角色 表现手段 角色形象 太子 艺术设计 相变化 艺术真实 寻找到 
以深挚的爱饱写情浓的戏——大型诗情话剧《徐虎师傅》观后
《上海戏剧》1996年第4期46-47,共2页陈云发 
我是满含着对徐虎同志精神无比敬仰和控制不住的热泪看完大型诗情话剧《徐虎师傅》的,感谢上海戏剧学院的艺术家们经过紧张而又艰辛的劳动,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排出了一台很优秀的戏。 一般来说,把生活中的,尤其是大家都非常熟悉其事迹的...
关键词:话剧 英雄人物 师傅 人道主义 为民服务 搬上舞台 故事情节 艺术真实 板块式结构 文化品位 
“生为男人”——现在的话剧怎么了?
《上海戏剧》1996年第2期28-30,共3页张东纲 
在一个寒冷的初冬夜里,去小剧场看中国青年艺术剧院上演的新戏《生为男人》。演出的时间长度约为一个半小时,我在这一个半小时里坐在观众席上的感受,用四个字来概括,可以讲是如坐针毡。 所以用上面那样几个字来形容,并非是我故意危言耸...
关键词:话剧创作 社会心理 “人” 艺术作品 观众 “背景” 戏剧艺术 艺术真实 现代派艺术 剧作者 
《天之骄子》:对郭启宏历史剧的一种解读
《上海戏剧》1995年第4期10-11,共2页刘建芳 
郭启宏的作品无论是《司马迁》、《南唐遗事》、《李白》还是《天之骄子》,它们的基本情节都是有据可查的,他是在历史的框架内,以自己广博的学识,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去创造不同的戏剧情境,并通过一个个戏剧场景的描写,将...
关键词:表现主义 历史剧 曹丕 曹植 戏剧情境 复合式结构 艺术真实 艺术手法 剧中人物 戏剧场面 
上海戏曲高级编剧的一次集训
《上海戏剧》1992年第1期16-17,共2页陆沪兴 
面临国际比赛,往往要选调一批优秀的健儿进行集训,以期夺取优异成绩,这是体育界的视像。在戏剧界,我们也看到这么一幅视像:在上海《大桥》等五台大戏晋京汇演的帷幕刚降下之际,上海市文化局和剧协就选拔二十六位高级编剧集训——参加为...
关键词:剧协 陈恭敏 创作中心 上海戏剧学院 徐扶明 国际比赛 叶长海 艺术真实 陈伯海 上海越剧院 
话剧要走自己的路
《上海戏剧》1991年第2期46-46,共1页俞鸣洪 
如何振兴话剧,重展雄风,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广大话剧工作者的忧虑。笔者以为,话剧还是要走自己的路。近年来,为改变话剧不景气的状况,不少有志之士作了有益的尝试。打破了过去所谓“第四堵墙”的一统天下,舞台美术设计愈来愈趋于“...
关键词:舞台美术设计 问过 北京人艺 金属框架 “现代派” 舞台形象 艺术真实 《推销员之死》 荟萃一堂 英若诚 
戏剧与对联
《上海戏剧》1989年第4期25-25,共1页胡中柱 
杨州一戏台之联以精炼的语言,来阐述戏剧理论,“想当年那段情由未必如此;看今日这般光景或者有之”,讲到了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之间的关系。另一联“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亦非我;妆谁象谁,谁妆谁,谁即象谁,“则与要求演员在艺术创造过程中...
关键词:想当年 艺术真实 艺术创造 生活真实 未必如此 曲尽人情 二字 联语 人观 训人 
噱而不油的“阿奶”——记滑稽戏女演员吴媚媚
《上海戏剧》1984年第5期23-24,共2页傅秋敏 
“严顺开的阿奶来了.”真格,是阿奶。”阿奶忙不迭地亲切答应着。虽然,阿奶与呼唤她的人们素不相识,可是路人却都熟悉她。不过,这位阿奶并不是严顺开的真阿奶,而是滑稽戏《阿混新传》里饰阿奶的吴媚媚(严顺开饰孙子杜小西)。
关键词:严顺开 女演员 阿混新传 艺术真实 方言话剧 咕白 艺术剧院 台下观众 一元钱 艰苦劳动 
贵在出新——看越剧《瑞云》舞美设计有感
《上海戏剧》1984年第5期27-28,共2页丁加生 
演出样式的更新,既是形象创作者的责任,同时也是戏出集体(剧组)和广大观众的共同愿望。因为人们总是有一种追求新和美的心理,要求在美的感受中,给人以某种意的内涵,领略其中的回味;而厌倦那些似曾相识又毫无新意的东西。
关键词:舞美设计 瑞云 苏石风 汉文皇后 上海越剧院 戏剧表演 情与景 舞台气氛 贺生 艺术真实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