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传

作品数:1589被引量:1939H指数:1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林忠军刘大钧梁韦弦廖名春唐纪宇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学科=艺术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朱熹书《易传》石刻考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25年第1期41-45,共5页田振宇 
河北邯郸大名有一块刻于明代的宋朱熹书《易传》石碑,文章根据碑后的明人题记对此碑的刊刻原由进行了考述,并以此推断南宋常德原刻本的面貌特征,同时列举了与此碑有关联的多种石刻本墨迹本,尤其是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墨迹册,通过相关...
关键词:朱熹 石刻 鉴定 传播 
油画的意象表达
《美术观察》2020年第7期138-139,共2页高占盈 
2016年度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美术学角度的南越国艺术文化资源研究》,编号:2016GZGJ35;2016年度广东省教育厅特色创新项目《南越国艺术文化资源研究》,项目编号:2016WTSCX003。
《易传》云:"圣人立象以尽意";庄子有云:"得意忘言";魏晋王弼提出:"得意忘象";刘勰在文学理论中提出:"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清代王夫之指出:"意在言先、亦在言后,从容涵咏,自然生其气象"。可见"意象"在中国历代的艺术理论中都具有较...
关键词:独照之匠 意象表达 文学理论 立象以尽意 得意忘象 得意忘言 《易传》 王夫之 
浅议《周易》设计思想的历史地位和研究范式
《山东艺术》2019年第5期26-31,共6页高波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周易文化的设计思想研究》(17BG142)阶段性成果.
当代《周易》设计思想研究要解决的两个首要问题是其研究价值和研究范式,而要解决这两个问题,必须首先对《周易》一书的性质有客观的理解。在传统易学中,《周易》研究是"经学"的一部分,而在现代研究中,《周易》则被解构为一般的哲学文...
关键词:《周易》 传统设计思想 《易传》 《易经》 研究范式 
运用《易经》的道理及方法解读阴山岩画
《河套学院论坛》2018年第4期28-34,共7页张志国 
从阴山岩画与《易经》以象尽意的统一性特点出发,效法《易传》解释《易经》的思维方法,解读阴山岩画的创作动机、表达功能和文化内涵,试图开辟研究阴山岩画的新途径、新方法。
关键词:易经 易传 方法 阴山岩画 
“器”变“道”不变——《周易》哲学文化中的造物思想基点
《山东艺术》2018年第6期68-73,共6页来欣宇 徐磊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周易文化的设计思想研究》(17BG142)阶段性成果;“泰山学者”建设工程专项经费资助
'道',是中国特有的哲学范畴。所谓'一阴一阳谓之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意即世界源起于一阴一阳这两个原始推动力。'道'分为'先天之道'和'后天之道'。'先天之道'偏重于自然,'后天之道'偏重于人文。先民把这些哲学上的探...
关键词:《周易》 《易经》 造物思想 《易传》 利有攸往 
水彩画的意象表现与精神表达被引量:3
《美术观察》2018年第5期88-90,共3页方亮 
“意象”这个概念源自中国古典美学,《易传》上就曾说道“圣人立象以尽意”,这就要求我们要把形象与感情或者思想联系在一起。“象”是可知的,是具体的,是真实的物象;“意”是传达出来的意念,是画家的情感思想。“象”与“意”的...
关键词:意象表现 精神 水彩画 中国古典美学 “意象” 形象描绘 立象以尽意 《易传》 
先秦造物中的“备物致用”被引量:1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8年第4期100-101,共2页刘焕焕 
对于造物思想的记载,最早可推至先秦时期。这时期相关于造物思想的文献记载,也非专著,主要是夹杂于思想家非相关论述涉及的部分。其中诸子百家的相关思想渗透于造物理念之中,对造物的各个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而"备物致用"渗透于先秦的...
关键词:备物致用 易传 造物 诸子百家 
《易传》美学思想与现代形象设计理念研究
《美与时代(创意)(上)》2017年第11期9-10,共2页李青 
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创新创业教育视域下的高职素质教育体系研究(JG16EB158);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2016年院级科研课题"慕课背景下大学语文课程与美育融合教学研究"的研究成果
《易传》在中国美学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提出的"立象以尽意"和"观物取象"这两个命题,对中国美学思想和艺术理念的发展影响深远,历代的艺术家不断地从其中寻找艺术创作的法则,用来指导艺术创作。由于《易传》之"象"与形象设计之"象...
关键词:《易传》 美学思想 立象以尽意 观物取象 形象设计 
古代书写规范成因探析被引量:2
《中国书法》2017年第7期200-201,共2页郭良实 
汉字是书法艺术的载体,其字形符号规范与否直接关系到书法的"合法性"。汉字书写规范的形成受制于内外两方面的因素。以"六书"机制与汉字演变为内部动因汉字构形生成方式取决干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即"现物取象"。
关键词:汉字构形 王天下 《易传》 汉字书写 内部动因 观法于地 观象于天 成因探析 生成方式 校书郎 
试论《易传》中关于“神”的美学观点对后世“传神论”构建的影响被引量:2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17年第2期74-76,共3页陈雅婧 
"神"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范畴,也是长期影响中国美学及艺术发展的基本概念和核心问题。早在《周易》一书的《易传》部分就有诸多关于"神"的理解,其中某些观念涵盖着一定的审美视角,成为后世"传神论"构建的雏形。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易...
关键词:《易传》 鬼神 神道 神妙 形神 传神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