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论

作品数:261被引量:716H指数:1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张宗伟吴风顾祖钊施旭升张玉能更多>>
相关机构:陕西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广州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美学家汪裕雄的学术道路及治学理念探微
《河池学院学报》2024年第5期115-120,共6页陈元贵 
安徽师范大学高峰和奖补学科建设项目“《大学美育》(修订版)”(2023GFXK054)。
作为国内知名的当代美学家,汪裕雄先生以其“意象学三书”奠定了他在该领域的学术地位与影响力。汪裕雄先生的美学研究发轫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美学教师进修班,以美感研究为起点,逐渐聚焦于意象问题。他倡导紧着功夫慢打基础的学术理念...
关键词:“意象论”美学 汪裕雄 学术道路 治学理念 
意象与世界——叶朗“美在意象”论的两个会通被引量:1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2期67-72,共6页肖鹰 
“美在意象”是叶朗先生在21世纪初提出的美学命题,这个命题不仅是对“美是什么”这个美学原理的核心问题的回答,而且也是对中国美学传统精神的历史提炼和对西方现代美学思想的国际对话。作为“生存论上的复归观念”,“美在意象”命题...
关键词:中国美学 西方美学 意象论 
论北大美学传统的当代性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1期57-63,共7页周宪 
北京大学是中国最早创立的官办大学,百多年来形成了深厚的北大传统,对中国现当代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广泛影响。北大传统中科学与人文相互依托,互动发展,尤其是人文传统,深蕴北大特色与风采。在其丰富多彩的人文传统中,美学传统颇具...
关键词:北大传统 人文传统 美学传统 “美在意象”论 叶朗 
电影意象的时间性——当代中国艺术电影中的时间意象被引量:1
《当代电影》2023年第12期133-139,共7页史秀秀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电影文化竞争力与海外市场动态数据库建设”(项目编号:19ZDA272)阶段性研究成果。
电影中的意象能够通过特定的形式激发关于时间的想象,首先,抒情主体观照下的“时间意象”,最常见的可以指像钟表一样能明确标识人类活动过程的时间参数的实体装置。其次,“时间意象”更准确地说是指向一种融入主体意识的“时间性”。当...
关键词:电影意象论 时间意象 艺术电影 时空合一 
蒋光慈诗歌意象论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23年第12期135-137,共3页喻鑫 
蒋光慈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左翼作家,但其诗歌一定程度上被长期忽视,不利于客观而全面地把握蒋氏的创作全貌。在蒋诗的世界中,存在着大量与红色、水、土地以及人物形象相关的意象,这些意象的使用,表现出其诗歌以坚定高昂...
关键词:蒋光慈 左翼诗歌 诗歌意象 
袁宗道情念论及其诗学话语新体系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6期80-90,共11页李瑞卿 
袁宗道精研性命之学,直接问性于良知,于情念的穷之又穷中,抵达“直”性、生理。袁宗道重建了性、心、情念关系,在随感辄应的情念之基础上,通过“知”的过程树立心性本体与自我。他在触物遇境之际来阐释“心”为何物,并以唯识论来阐释“...
关键词:随感辄应 破除意识 命题图像 新意象论 
李阳冰《上采访李大夫论古篆书》蠡论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2023年第12期126-128,共3页王梦笔 
李阳冰是盛中唐时期的篆书名家,其书法思想主要集中在《上采访李大夫论古篆书》一文中。盛中唐时期的书论主要体现儒、道思想的结合,尤其是道家思想的影响巨大。另外,《上采访李大夫论古篆书》全文使用“形象喻知法”的批评方法,推崇“...
关键词:李阳冰 《上采访李大夫论古篆书》 书学观 “意象论” 
《梧桐雨》梧桐意象论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23年第11期60-63,共4页李帅 
梧桐意象在白朴杂剧《梧桐雨》中多次出现,情趣典雅,贯穿始终,为作品平添了无穷风味。文章尝试分析梧桐意象出现于白朴笔下的重要原因,并从视觉意象和以往常常被人忽视的听觉意象两个角度梳理“梧桐”在剧中呈现的具体方式。此外,文章...
关键词:白朴 元杂剧 《梧桐雨》 梧桐意象 
意与象合、情与景谐:电影《小城之春》中的意象读解
《西部广播电视》2023年第18期141-143,共3页张婷婷 
费穆对营造“空气”的重视,对电影氛围的强调,实际上是中国意象论在电影领域的延展。在电影《小城之春》中,费穆通过并置空间上的“残城”“废园”、时间上的“春”及人物的命名等系列意象,创造出一个超越现实生活之“实”的感性世界,...
关键词:费穆 《小城之春》 意象论 空气说 
灯光烛影中的文人情怀:黄庭坚诗歌意象论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3年第4期46-50,128,共6页杨熹 王荣林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文化自觉与新世纪中国文学写作发生研究”(19BZW154)。
灯烛是古代诗歌中的独特意象,颇具审美价值。宋以前,灯烛意象常含“孤独”“伤逝”“闺怨”之意,至宋,其文人意趣大开。黄庭坚是宋代文人中描写灯烛较多的诗人,就此深入,既可一窥山谷的人生态度、理想追求与生命感悟,也可从侧面体察宋...
关键词:黄庭坚 灯烛意象 宋诗 文人情怀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