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利

作品数:3830被引量:3471H指数:2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牛文浩王泽应乐爱国朱贻庭秦铁柱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山东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正谊明道与董仲舒义利观关系新探被引量:3
《衡水学院学报》2023年第3期10-27,63,共19页秦进才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董仲舒传世文献考辨与历代注疏研究》(19ZDA027)。
董仲舒继承了诸子百家,尤其是先秦孔孟荀的义利观念,并形成了自己的义利观。回顾四十年正谊明道与义利观关系的研究,可以看到很多学者把正谊明道与董仲舒义利观联系在一起,认为是董仲舒正谊明道的义利观。追根溯源,正谊明道是董仲舒为...
关键词:董仲舒 正谊明道 义利观 语境场合 
孟子“三辩”的义理结构及人文意蕴——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考察
《济宁学院学报》2023年第3期13-19,共7页刘奎 陈晓霞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编孟子正义”(22&ZD036)。
“人禽之辩”“义利之辩”“王霸之辩”构成孟子共同体思想中的三重辩证关系。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的现实考察,其理论价值在于:“人禽之辩”构筑了人性根基,“义利之辩”确立了实践准则,“王霸之辩”设定了终极目标。其现实意义...
关键词:孟子 人禽之辩 义利之辩 王霸之辩 人类命运共同体 
略论义利之辩下儒商精神的伦理价值回归
《中国集体经济》2023年第16期73-76,共4页程海艳 
201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城市社会的伦理自觉:哲学视野中的城市社会”(项目编号:17FZX051)。
商品经济中背离社会责任、社会目标、社会价值的思想和行为,最大的表现是阻碍企业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良性运行。因而从社会发展规律看,商品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并依赖于道德律的调节。儒家经济伦理中的“义利秩序规范”“诚信契约...
关键词:儒商精神 义利秩序 诚信契约 民富国强 
“儒家非不言利”:冯友兰对程朱义利观的“接着讲”被引量:1
《东南学术》2023年第2期170-179,共10页乐爱国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明清朱子学通史”(项目编号:20&ZD051)。
针对清末民初对于儒家义利观的各种质疑,冯友兰早年的《中国哲学史》肯定“儒家非不言利”,后来又进一步认为在儒家的义利之辨中“为义者,不是不为利”。这与程朱讲“君子未尝不欲利”“仁义未尝不利”是一致的。与此同时,冯友兰继承张...
关键词:冯友兰 儒家 程朱理学 义利观 
论儒家之“义”的三重维度——兼论儒家理想人格的尚义特质被引量:1
《唐都学刊》2022年第6期62-67,共6页姜波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江永全书》整理与研究”(21&ZD052)阶段性成果。
义是儒家哲学的重要范畴,尚义是理想人格的价值取向。从本质内涵看,“义者,宜也”是对义的通行解释,但义除了有适宜、恰当的“善善”之意外,也有断制、制裁的“恶恶”一面。从形上依据看,义自发生之时,就已具备天道、天理与人心、人性...
关键词:儒家 义德 义利之辨 舍生取义 集义生气 理想人格 
晚清清水江儒商的义利观--以一起山场产权纠纷案为例
《西部学刊》2022年第23期22-25,共4页曹宽 
2018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清水江流域民间借贷契约文书研究”(编号:18BZS139)的阶段性成果。
光绪年间,贵州清水江地区文斗寨的姜东山、姜登程因汪度库的山场所有权产生纠纷,致信族中德高望重的姜德相求助。其纠纷的焦点在于契据,经中人、寨老调解未果,姜东山等人越过鸣神裁判的步骤直接报官。产权纠纷的当事人姜东山是当地的地...
关键词:晚清时期 清水江地区 儒商 义利观 
董仲舒“不谋其利”“不计其功”本义探析——兼论儒家并不排斥功利
《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2022年第11期46-52,共7页乐爱国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重点项目“朱熹《论语》学阐释:问题与新意”(项目编号:19FZXA001)。
对于董仲舒所言“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近年来不少学者认为其中“不谋其利”“不计其功”只是针对仁人或社会上层的政治权力主体与政治精英而言,然而在笔者看来,这些观点事实上并非其本义,尤其是没有对“不谋其利”“不计...
关键词:董仲舒 儒家 功利 义利观 治道 
人缘取向:中国人儒道互补的“关系”实践——兼论“差序格局”的性质再判定
《复印报刊资料(社会学)》2022年第11期14-26,共13页沈毅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儒家道德社会化路径研究”(项目编号:16ZDA107);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义利张力下的社会关系实践及理论研究”(项目编号:21SHA002)的阶段性成果。
儒家伦理的“义利之辨”构成了“差序格局”的内在核心张力。由此中国人在既有角色关系义利交织下的中庸式人际实践,常常体现为通过“克己复礼”的“和谐法则”化解名利资源矛盾,以维系相对和谐的“普通人缘关系”。在此基础之上,伦理...
关键词:人缘取向 义利之辨 差序格局 儒道互补 施报法则 
自利利他:近代中国绅商居士的义利抉择被引量:1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5期139-145,148,共8页张佳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7CZJ009);东南大学“至善青年学者”支持计划(2242021R41159)阶段性成果。
义利关系问题是中国哲学的关键议题之一。相对于过去主流的重义轻利学说,义和利同等重要的观念在近代逐渐被接受,并促使传统士绅和商人阶层成功对流形成绅商阶层。如何实现传统士绅求“义”与商人求“利”的本质诉求,成为近代绅商始终...
关键词:自利利他 义利之辨 绅商居士 
伦理道德发展的战略支点:理性,还是精神?被引量:1
《天津社会科学》2022年第5期4-17,共14页樊浩 
江苏省“道德发展高端智库”和“公民道德与社会风尚协同创新中心”承担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黑格尔道德现象学讲习录”(项目号:19FZXA002)的阶段性成果。
伦理道德一体、伦理优先战略和“精神战略”,是现代中国伦理道德发展区别于西方的两大伦理型文化战略。伦理道德一体、伦理优先战略的文化重心是伦理实体和伦理世界的建构,“精神战略”的文化重心是道德主体和道德世界的建构。伦理优先...
关键词:“精神战略” 道德世界观 义利合一 “理欲—公私—知行”合一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