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鑫玉

作品数:6被引量:0H指数:0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宛梆业余剧团演艺《牡丹亭》《雷雨》更多>>
发文领域:艺术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电影新作》《北方文学(下)》《戏剧文学》《戏剧之家》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努力绽放,只为迎春——对内乡宛梆现状的调查
《戏剧文学》2015年第10期136-144,共9页周鑫玉 
郑州大学研究生自主创新项目"宛梆艺术现状研究"的成果之一;项目编号14RD00608Z
宛梆作为一种地方戏,它的地域性限制了它的传播与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化多元化的进程,宛梆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在宛梆的起源地——内乡,热爱宛梆艺术的宛梆人仍然在为宛梆艺术的发展和传承默默地奉献。宛梆现在主要由四种形式存在着...
关键词:宛梆 职业剧团 业余剧团 县衙演艺部 宛梆戏校 
宛梆之溯源
《戏剧之家》2015年第19期50-50,52,共2页周鑫玉 
郑州大学研究生自主创新项目"宛梆艺术现状研究"(项目编号14RD00608Z)的成果之一;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基地项目"中原农耕时代戏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成果之-
宛梆是南阳地区的一种古老的稀有地方戏曲剧种,2006年被确定为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宛梆的起源,有三种不同的说法。根据现有的文献资料记载和老艺人的说法,最终可以推断出,宛梆起源于东路秦腔,形成于明末。
关键词:宛梆 起源 东路秦腔 
论李渔《琵琶记·寻夫》改本之变动
《当代戏剧》2015年第3期12-14,共3页周鑫玉 
李渔在《闲情偶寄》的《词曲部》和《演习部》中提出了一套戏曲理论,他在进行戏曲理论阐释时对前人的一些作品也做了一定的评价,其中对高则诚的《琵琶记·寻夫》一折根据自己的理论做了修改本。李渔主要针对《寻夫》一折,将五娘独自上...
关键词:李渔 琵琶记 寻夫 改本 
三十年的恩怨 八十年的阐释——《雷雨》的再解读
《戏剧文学》2015年第5期67-73,共7页周鑫玉 
细读《雷雨》,可见周朴园对梅侍萍的感情随着时间推移而改变:三十年前,周朴园留洋回来不顾门第约束与梅侍萍相爱,两人的爱情是纯洁并且真挚的;梅侍萍被周家赶出去后,周朴园一直以为梅侍萍死去了,又由于后来的两段失败的感情让他无比怀...
关键词:《雷雨》 周朴园 梅侍萍 感情 
论豫剧电影的“影"、“戏”关系
《电影新作》2014年第2期69-73,共5页周鑫玉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基地项目“中原农耕时代戏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成果之一
豫剧电影是戏曲电影的一种,它是豫剧元素与电影手段的结合物,它既包括"戏"的成分,也包括"影"的成分。从豫剧电影诞生起,豫剧电影的"影"、"戏"关系一直被电影人探索着。在豫剧电影的不断发展中,"影"、"戏"关系分别经历了以"戏"为主导,"影...
关键词:戏曲电影 豫剧电影 “影” “戏”关系 
《牡丹亭》的情节设置分析
《北方文学(下)》2014年第3期45-46,共2页周鑫玉 
《牡丹亭》是一部在戏曲史上有着卓越地位的作品,描写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作品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洋溢着追求个人幸福、呼唤个性解放、反对封建制度的浪漫主义理想,感人至深。在表达“情”与“理”的冲突...
关键词:《牡丹亭》 情节设置 “情”与“理”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