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名亮

作品数:40被引量:128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广告产业话语权广告话语权力公共知识分子更多>>
发文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艺术更多>>
发文期刊:《学术界》《装饰》《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地方本科院校“十二五”内涵建设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疫情之下,文案如何产生触发人心的力量?
《国际品牌观察》2021年第1期65-67,共3页李名亮 刘雨新 
2020年,我们经历了从“宅家下厨”到“口罩世界”。疫情的到来,不仅仅是带来了人们的生活习惯的变化,也带来了人们情感的转变,同时还促使市场开始由线下向线上转移。面对疫情带来的各种转变,广告文案也要紧紧跟上变化的步伐,抓住人们的...
关键词:广告文案 生活习惯 疫情 力量 
智能广告信息伦理风险与核心议题研究被引量:13
《新闻与传播评论》2020年第1期76-84,共9页李名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8BXW107)
广告业的人工智能应用产生了新的伦理风险。借助弗洛里德的RPT模型,研究从信息资源伦理、信息化产品伦理与信息化环境伦理三个维度初步定向与展开。大数据作为广告产业的核心资源与广告运作的基础要素,可能产生数据安全、个人信息保护...
关键词:广告产业 智能广告 广告伦理 信息伦理 
受众视角下的直播前景
《国际品牌观察》2018年第5期58-59,共2页李名亮 
直播的诞生,源于科技的发展与受众需求的转变,直播是新型经济的催化剂。其存在的意义是满足受众需求,而受众也是直播内容的直接反映者。
关键词:受众视角 直播 受众需求 新型经济 催化剂 
数字时代广告产业融合的效应与结局被引量:6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5期56-63,共8页李名亮 
广告产业的融合进程伴随的是产业内涵与外延的深化、拓展。由平台、数字与数据技术推动,广告产业正经历路径多元的融合转型,其效应有三:一是产业边界模糊化,动摇了产业链平衡,引发对产业生存的忧虑;二是深度融合有益于构建一个互联网化...
关键词:广告产业 数字化 融合 转型 
广告公司经营模式及其创新的系统架构被引量:2
《广告大观(理论版)》2015年第6期18-25,共8页李名亮 许正林 
广告产业环境的快速演变,推动经营模式创新成为广告公司提升经营绩效、赢得竞争优势和实现成功转型的新依托;而静态、非系统的经营研究范式逐步转变为动态、整合的经营模式创新范式。基于系统观,进行广告公司经营模式的系统架构与模块...
关键词:广告产业 广告公司 转型 经营模式 
电子课本出版融合平台的建构被引量:1
《编辑之友》2015年第11期77-80,共4页李名亮 
融合出版对数字服务平台建构有特定要求。基础教育电子课本运作平台要服务于教育教学应用,要保证产业链运行顺畅和监管到位,但由于"应用与数据孤岛"的存在,已有各类数字出版平台均无法满足需求。为此提议并架构"电子课本出版发行、应用...
关键词:数字出版 电子课本 平台架构 
隐秘的控制与消解:植入广告反审美价值批评被引量:3
《广告大观(理论版)》2015年第3期54-58,共5页李名亮 
虽学界亟待确立一种对影视植入广告的批判认识模式,超脱对其负面表现的隔鞋骚痒的评论。质疑植入行为权力的正当、合理本身,需要立足于对其消解审美价值机制的深入剖析:生产权力的让渡,意味着影视实质蜕变成了一种工具性存在;创作者与...
关键词:影视艺术植入广告权力 主体性 审美价值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合传播路径探索:以上海为例被引量:12
《装饰》2015年第4期140-141,共2页李名亮 
上海市非遗整合传播已有所作为,但仍存在非遗传播的路径散乱、缺乏整合,单一媒介的局限性以及"文化的数据化"导致记录片面与意义损耗等问题,仍应该为非遗的"碎片与表层样式"状态负责。整合传播是一种系统传播战略理念,有助于维护非遗的...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路径 整合传播 
微信朋友圈的生意经被引量:2
《广告大观(综合版)》2014年第10期86-87,共2页李名亮 刘雯 
"网络交情营销"属C2C,是指基于微信等SNS平台的社交功能,客户群主要面向真实好友,以"信任"为销售保障,通过在线活动,如宣传、推广与销售等,达到一定营销目的的新型营销模式。在朋友圈营销现象出现之前,熟人间也存在营销现象,多是在...
关键词:朋友 生意经 营销模式 社交功能 在线活动 营销目的 C2C SNS 
外国名著青少版“适读”理念的三个问题探讨被引量:1
《编辑之友》2014年第2期22-25,共4页李名亮 
"适读"性是外国名著青少版的价值所在。目前适读编写存有3个典型问题值得商榷:一是"避讳"某些内容,典型的是涉性描写;二是"适读"的实效成疑,往往变成了"误读";三是在"简略"的无奈下,只能提供快餐式阅读。外国名著青少版应是青少年阅读...
关键词:青少版 出版 外国名著 适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