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阅

作品数:3被引量:0H指数:0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金圣叹诗评辨正学术思想《聊斋志异》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更多>>
发文期刊:《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焦作大学学报》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3
视图:
排序:
金圣叹唐诗评点的独创价值论析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224-226,共3页申阅 
金圣叹的诗歌批评与其小说、戏曲理论一样,有着独特的超越前人之处。他的唐诗评点,选评结合,突破了以往偏重把作品当作孤立、封闭的意象世界而进行静态审视的传统模式,将理性思维与分析精神贯彻到品评之中,一方面是古代评点形式的延续,...
关键词:金圣叹 唐诗评点 独创价值 评点观念 评点方式 评点语言 
司空图“味外说”误解辨正
《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136-137,共2页申阅 
长期以来,学界多把司空图看作"以味论诗"的代表,认为"味外之味"的见解出自司空图,这实为后人对司空图诗论的误读。文章从文本出发,追根溯源,探求异同,试图还原司空图"味外之旨"的原貌。
关键词:司空图 味外之味 味外之旨 
泪光中的自我陶醉——从《聊斋志异》的书生形象看蒲松龄的精神胜利意识
《焦作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10-11,14,共3页申阅 
《聊斋志异》中的书生形象,很明显地体现出作者的创作补偿心态:一是借幻境补偿人生欲求的失落,二是借"出世"消解人间祸患的苦闷,三是借相知寻求自我价值的肯定。其本源应来自于作者内心深处的道德宿命意识,从这种意识出发,不难窥见精神...
关键词:《聊斋志异》 书生 创作补偿 道德宿命意识 精神胜利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