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珊

作品数:7被引量:17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严歌苓研究生群体研究生德育高校校园校园文化活动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文学艺术更多>>
发文期刊:《大众文艺(学术版)》《电影评介》《大家》《黑龙江高教研究》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声音”里的多重叙事——以莫言《檀香刑》与严歌苓《雌性的草地》中的声音分析为例被引量:1
《时代文学(下半月)》2015年第11期229-232,共4页綦珊 
"声音"是叙事语言的一种承载及变形,在不同的作品里呈现出不同的情态,并受到存在形式的不同、身份认证方式的不同、营造第三空间的结构不同等影响,使得作者原定的叙事目标出现了更丰富的层次,和更多样的呈现。"声音"作为一种独特的叙事...
关键词:声音 叙事者 身份认证 第三空间 
灵魂之根的追寻与隐喻——论严歌苓长篇小说《陆犯焉识》被引量:3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0期21-26,161,共6页綦珊 
近年来,北美新移民女作家严歌苓的创作转向人性更深度的探索,她逐渐开始关注促成人性或激发人性某一潜能的内在动因,意在揭示华人移民群体对家园文化的高度依赖,这种精神依托已成为一种生存的必须。"家"与"爱"是严歌苓长篇小说《陆犯焉...
关键词:《陆犯焉识》 隐喻 家园意识 灵魂之根 
论宋小词的长篇新作《声声慢》
《小说评论》2013年第6期180-184,共5页綦珊 
《声声慢》是“80后”作家宋小词的长篇新作。它借助祝莺莺的第一人称视角,通过家庭内部不同代际之间多重矛盾的叙述,揭示了祝家内部的自信、坚韧、叛逆、自尊和我行我素等性格特征,传达了这种家族性格对祝莺莺人生的潜在影响,也凸...
关键词:《声声慢》 长篇 小词 “80后”  性格特征 叙述语调 第一人称 
高校校园文化品牌的构建与管理研究——以研究生群体为例被引量:9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年第4期50-52,共3页韩刚 綦珊 
广东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重点研究项目"粤港澳研究生教育深度合作研究"(编号:09JGXM-ZD05)部分研究成果;广东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重点研究项目"博士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模式研究"(编号:10JGXM-ZD04)阶段性研究成果
高校校园文化活动是开展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平台和手段,从研究生教育管理、社会效应、人才成长等多角度考量,打造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并以经营管理模式维护该品牌,对研究生这一具有多元性、思想固态性的群体开展长治有效的德育工作有着襄...
关键词:校园文化活动 品牌管理 研究生德育 
高等院校组织大型文艺演出的要素分析被引量:2
《大家》2012年第16期103-105,共3页王红主 黎丹 綦珊 
高校组织大型文艺演出,具有特别的优势和作用。其通常分为:专业团体表演、本校师生表演和专业与本校结合三种基本形式。笔者根据在高校组织这类演出的经历,选用涉及校内资源较多的形式为例,以组织者角度进行了相关的要素分析,希望能对...
关键词:高等院校 大型文艺演出 要素分析 
论面向海外华裔青少年文化传播的可能与可行——以暨南大学及其学生艺术团为例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2年第18期136-138,共3页綦珊 王红主 黎丹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研究项目(GQBY2011050)
海外华裔青少年是一个处于双重文化影响下而具有混杂型的群体,多重意义构成的文化语境,造成了他们生命体验和文化心理的矛盾,伴随着异国、传统与现代杂糅产生的中间性,他们与其父辈对自身身份(认同)的努力和潜在焦虑这一特点显露出来。...
关键词:海外华裔青少年 文化系列活动 暨南大学 青年使团 
如果,可以这样看待——从语言看《如果·爱》电影文本中的艺术美感被引量:2
《电影评介》2007年第3期30-31,共2页綦珊 
电影艺术作为文学的延伸,语言作为意义实践的载体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如果·爱》即为其中一个典范。本文分为四大部分,阐述了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如果·爱》讲故事的方法是“复调”的运用,“多声部”的构架实现了戏里戏外互动...
关键词:《如果·爱》 语言 复调 狂欢 怀疑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