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诗钿

作品数:29被引量:51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汕头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耻感社会主义荣辱观人民主体性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人文关怀更多>>
发文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发文期刊:《理论探索》《理论与改革》《学术论坛》《理论界》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高质量发展视域下潮汕文化创新发展研究
《特区经济》2025年第1期55-59,共5页王斌 沈海军 罗诗钿 
“2023年汕头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潮汕文化研究专项”(ST23ZX11)。
潮汕文化继承和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孕育和传承了革命文化,创新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潮汕文化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而且在现代社会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高度影响力。新时代坚持高质量发展理念,深入开展潮汕文化研究,推进...
关键词:潮汕文化 高质量发展 创新发展 
论共同富裕的复合正义意蕴
《前沿》2024年第4期5-12,共8页罗诗钿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23年度学科共建项目“共同富裕的复合正义难题、纾解路径与广东实践研究”(GD23XMK20)。
共同富裕不是简单的财富分配问题,而是发展共享问题。共享的本质是社会公平正义,因此,实现共同富裕,必然要在政治、经济、生态等社会系统内进行复合正义的整体性重构。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画龙点睛之笔”,画的是人民美好生活,点...
关键词:共同富裕 复合正义 中国式现代化 
吉登斯的“时-空秩序”与现代性逻辑被引量:5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3期27-34,共8页罗诗钿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BZX007);汕头大学文科基金项目(SR13008)
吉登斯以"时-空"秩序的变迁作为其分析现代性的逻辑起点,认为相对于传统社会,"时-空分离"是现代性社会生成的物理基础,它使现代性观念的变迁、现代性制度的形成和全球性现代性文明的生成成为可能。"时-空分离"所形成的"时-空新秩序"是...
关键词:吉登斯 “时-空”秩序 现代性逻辑 反思与重构 社会关系变革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重方位被引量:3
《科学社会主义》2016年第1期42-47,共6页罗诗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立体的存在,其存在方式和存在意义内蕴于历史方位、文明方位、世界方位三重维度的辩证统一中。历史方位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存在的合理性,即生成于跨越"卡夫丁峡谷"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序列的现实性及其...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历史方位 文明方位 世界方位 
论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视野中的现代性思想特质被引量:2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15年第5期23-28,共6页罗诗钿 
汕头大学文科基金项目"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视野中的现代性思想研究"(项目编号:SR13008)的阶段性成果
马克思虽然没有对现代性概念作具体论述,其现代性思想内蕴于整个社会发展理论中,是一种历史性、总体性、全面性的理论体系。马克思的系统理论深刻地揭示了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的现代性基本特征、社会危机、动力机制、发展逻辑,即现代性的...
关键词:马克思 社会发展理论 现代性思想 批判逻辑 
论中国特色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层级样态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15年第2期25-31,共7页罗诗钿 
由于中国特色思想政治工作机构的多样性、职能的侧重性等客观原因,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出现了三种层级样态: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话语、学术(科)形态话语、大众形态话语。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分层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体系,但造成了学...
关键词:话语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形态 分层与共生 反思 
社会核心价值观的伦理维度与哲学建构被引量:1
《内蒙古社会科学》2015年第2期17-21,共5页罗诗钿 
汕头大学文科基金项目"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视野中的现代性思想研究"(编号:SR13008)
人类社会自诞生以来,经历了传统社会、资本主义现代社会、社会主义现代社会。三种社会形态的社会核心价值观因其构建的伦理基础的差异,其生成方式也就呈现出不同的样态。传统社会核心价值观建构的伦理基础是以"人的依赖性"为特点的身份...
关键词:社会核心价值观 身份伦理 契约伦理 人民主体性 伦理维度 
论耻感的评价活动机制与意识形态化
《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14年第2期9-13,共5页罗诗钿 
耻感是人的行为与内化为个体的社会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发生差距甚至冲突时所产生的痛苦体验,因此耻感本质上是一种自我评价活动。其评价活动机制与过程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它以内化的一定社会的良心(心中之善)为客观的评价标准,以否定...
关键词:耻感 个体之耻与群体之耻 意识形态 社会主义荣辱观 
论“耻”的文化向度与价值呈现
《船山学刊》2014年第1期83-90,共8页罗诗钿 
汕头大学科研启动项目"中西伦理视域中耻感的存在价值研究"(STF12002)阶段性成果
"耻"是人类认识自己的重要范畴和重要方式。在古今中外不同的文化向度里,耻的哲学建构方式和价值存在方式、伦理约束方式不尽相同。耻在儒家那里不仅被建构为人之本体性存在之伦理性情(内部世界),而且贯穿于整个社会生活的全部,它将意...
关键词:耻感 儒家文化 罪感文化 宪政文化 价值呈现 
价值论视阈中“耻感”的意蕴
《南方论丛》2013年第5期75-84,共10页罗诗钿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德性与神性—康德伦理神学思想研究及现代启示”(10YJC720002);汕头大学文科资助项目“中西伦理视域中耻感的存在价值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规范地理解,耻感就是人的行为与内化为个体的社会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发生差距甚至冲突时所产生的痛苦体验。因此,耻感不仅仅是一种主观情感的体验,本质上是一种自我评价活动。进一步说,耻感是自我评价活动的"理性"情感形式,它不但属于...
关键词:耻感 自我评价活动 主体自由能力 内在心灵世界的善 外在行为的善 意蕴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