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翠玲

作品数:14被引量:8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鼓乐骆越传承彩调剧更多>>
发文领域:艺术文学更多>>
发文期刊:《歌海》《黄河之声》《北方音乐》《音乐创作》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广西贵港平南县牛歌戏《明珠皇后》的舞台表演艺术特征
《黄河之声》2024年第21期168-171,共4页李月燕 舒翠玲 
牛歌戏是广西贵港平南县现存最古老的民间小戏剧种。在戏曲艺术百花齐放的21世纪,平南县独特的文化底蕴孕育了牛歌戏独有的舞台艺术特点,本文以牛歌戏剧目《明珠皇后》作为切入点,通过对平南县牛歌戏的传承人进行访谈,结合口述、文献、...
关键词:贵港平南县 牛歌戏 《明珠皇后》 舞台艺术特征 
桂林永福县彩调剧表演艺术程式化特征分析
《黄河之声》2024年第20期36-39,共4页陶燕兰 舒翠玲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创新训练项目《民俗文化变迁:桂林彩调剧音乐文化的重构反观》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310604051)。
彩调剧是广西地方戏曲剧种,最初起源于桂林永福县,后传播至广西柳州、河池等地,在永福县已有400余年传承历史。彩调剧属灯戏系统,源于桂林地区农村歌舞、说唱衍化而成的“对子调”,被称为调子戏、彩灯、采茶戏等。桂林永福县彩调剧吸收...
关键词:桂林永福县 彩调剧 表演艺术 程式化 
内生与外源:桂林彩调剧音乐文化的重构——以永福彩调剧为例
《黄河之声》2024年第15期22-25,共4页陶燕兰 舒翠玲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创新训练项目《民俗文化变迁:桂林彩调剧音乐文化的重构反观》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310604051)。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对我国传统音乐文化进行重构是必然的。彩调剧是广西传统的地方戏剧,清末民初兴起于广西各地农村,1915年到1930年,彩调剧从农村逐步进入城镇。1933年到解放前夕,彩调剧受到严重摧残。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双百”方针...
关键词:永福彩调剧 内生 外源 传承 发展 
天琴:与祖先和神灵交谈的一种仪式乐器被引量:1
《北方音乐》2024年第1期89-97,共9页舒翠玲 
2023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崇左地区壮族天琴艺术的礼俗音乐调查研究”(项目编号:2023KY0772)的研究成果之一。
天琴作为广西西南部壮族区域一种仪式乐器,是壮族传统礼俗音声的重要表现对象,也成为壮族人民与祖先、神灵沟通的媒介。作者通过对该地区“受戒出师”仪式、“添粮补寿”和“脱孝除服”等仪式的参与和实地考察,对广西崇左地区的龙州、...
关键词:天琴 天琴师 受戒 添粮补寿 脱孝除服 
非遗语境中壮族民俗音乐文化在地方民族院校的传承
《喜剧世界(中旬刊)》2023年第2期80-81,共2页舒翠玲 
2023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崇左地区壮族天琴艺术的礼俗音乐调查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3KY0772
在国家非遗政策保护下,壮族民俗音乐文化在地方院校的传承,既有政府的支持,又占据地缘优势和教育资源的优势。教育传承是对地方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和多元音乐文化传播的重要传承方式。因此,本文从壮族民俗活动融入高校特色音乐实践活动中...
关键词:壮族民俗音乐 地方民族院校 传承 
龙州壮族山歌剧《天琴声声》民族音乐元素的呈现
《黄河之声》2022年第17期19-21,共3页王孜瑞 舒翠玲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创新训练项目《龙州壮族山歌剧〈天琴声声〉民族音乐元素的呈现》研究成果(项目编号:S202110604085);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非遗语境中的民俗音乐在地方高校特色音乐课程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研究成果(项目编号:JGZD201808)。
壮族的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瑰宝,它是壮族人民智慧的结晶,饱含着壮族人民深厚的思想感情。作为壮族民族音乐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壮族山歌剧是具有壮族特色的地方小戏,它多用壮族方言演唱,也会加入适当的汉语。它的创作题材采用...
关键词:龙州 壮族山歌剧 音乐元素 
非遗传承视角下广西壮族民歌的历史与生存现状
《喜剧世界(中旬刊)》2021年第11期63-65,共3页舒翠玲 
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立项的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桂西南音乐舞蹈类非遗文化生存现状的考察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8KY0633。
民歌是一个民族最原始的艺术形式之一,它记录着一个民族土生土长的风土人情。“歌海”的广西,因为有壮族民歌而显得精彩纷呈。壮族民歌非常丰富,涵盖了壮族居民的点点滴滴,从日常劳作到文化内涵,都在民歌中“详细记录”着。广西壮族民...
关键词:广西壮族民歌 历史变迁 生存现状 传承意义 
左江岩画区骆越民族祭祀仪式之铜鼓乐舞被引量:2
《音乐创作》2016年第10期155-157,共3页舒翠玲 
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重点项目"广西地区古瓯骆族的礼乐器与音乐史研究"项目编号:ZD2014088;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一般项目"当代左江流域铜鼓乐舞的研究"项目编号:2016YB025
花山岩画所见铜鼓图象具体分布于宁明、龙州、崇左、扶绥,其中以宁明最多,主要体现为圆圈图案,学界对其有铜鼓、铜锣、太阳等不同的诠释。本文通过骆越民族对铜鼓的使用,结合图像具体分析,从而归纳出左江岩画原始祭祀仪式中铜鼓乐舞的...
关键词:花山岩画 铜鼓乐舞 祭祀仪式 
明清时期广西的铜鼓与铜鼓乐被引量:3
《歌海》2015年第5期106-110,122,共6页舒翠玲 李莉 
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重点项目"广西地区古瓯骆族的礼乐器与音乐史研究"(项目编号:ZD2014088);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民族艺术特色学科建设项目"广西古代铜鼓与铜鼓音乐研究"(项目编号:TSJG201310)阶段性研究成果
自骆越先民铸造和使用铜鼓以来,由最初作为铜釜煮食使用,到顺手拿起锅头击其发音、踏其节拍、载歌载舞,经过一段历史时期,由此演变成一系列与祭祀、节庆、丧葬等活动相结合的铜鼓乐。广西的壮族、瑶族、苗族等民族的村寨中,传统节日、...
关键词:铜鼓 铜鼓乐 广西 明清 
广西先秦两汉时期的铜鼓与铜鼓乐被引量:3
《歌海》2015年第3期121-125,共5页舒翠玲 李莉 
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重点项目"广西地区古瓯骆族的礼乐器与音乐史研究"(项目编号:ZD2014088)阶段性研究成果;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民族艺术特色学科建设项目"广西古代铜鼓与铜鼓音乐研究"(项目编号:TSJG201310)阶段性研究成果
铜鼓是中国西南地区代表乐器,其中广西是保存铜鼓最丰富的地区之一。通过对广西先秦两汉时期铜鼓的出土、目前考古发现以及相关文献进行分析与考证,以此延伸论述广西铜鼓的礼乐器的特点、娱神的功能和青铜文化对它产生的影响等,进而确...
关键词:铜鼓 铜鼓乐 广西 骆越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