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调剧

作品数:160被引量:114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杨智李林阙真李旭罗传清更多>>
相关机构:广西大学广西艺术学院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民族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广西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彩调剧表演艺术研究: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喜剧世界(中旬刊)》2024年第12期0041-0043,共3页贾晓宁 
彩调是广西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俗称调子、彩灯等,有着非常悠久的发展历史,但在传承的过程中逐渐呈现出衰弱的情况。要继承和弘扬传统的彩调剧,需要在传统表演艺术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促进传统与现代的充分融合。本文介绍了彩调剧的起源...
关键词:彩调剧 表演艺术 传承 
彩调剧《新刘三姐》的创新性实践探究
《戏剧文学》2024年第11期125-129,共5页全婕 
2023年度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创作人才资助项目“当代舞台艺术中的刘三姐形象”(项目编号:2023-A-06-146-701)阶段性成果。
彩调剧《新刘三姐》聚焦的是现代“刘三姐”脱贫致富、帮助乡村振兴的故事,从立意上破除了《刘三姐》的神话色彩,将三姐传歌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融入到当下的壮族青年身上,将当代的社会精神与价值观呈现在戏剧冲突中。剧目着力刻画了姐...
关键词:《新刘三姐》 彩调剧 音乐形象 塑造与创新性 
彩调剧《新刘三姐》对期待视野的打破与重构
《四川戏剧》2024年第11期69-73,共5页牛俊玲 
“刘三姐”作为广西壮族历史语境中具有鲜明标识的文化符号,具有强大的艺术生命力。20世纪50年代末,彩调剧《刘三姐》问世,成为了几代人的历史记忆;2019年彩调剧《新刘三姐》诞生,公演后观众的评价褒贬不一。从“接受美学”的视域来看,...
关键词:接受美学 期待视野 彩调剧《刘三姐》 《新刘三姐》 
地方传统音乐文化与广西红色旅游演艺融合策略研究——以桂林彩调剧为例
《戏剧之家》2024年第31期39-41,共3页张杨 
2023年度桂林旅游学院校级科研基金项目“红色音乐文化与旅游演艺融合路径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3YSX02。
广西不仅自然旅游资源丰富,其红色文化资源也十分多样,但目前发展还不够充分。彩调剧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源于桂林,革命时期也曾被作为宣传手段,如今却略显式微。探究地方传统音乐文化与广西红色旅游资源融合的策略,同时探究保护...
关键词:传统音乐 旅游 融合策略 桂林彩调剧 
桂林永福县彩调剧表演艺术程式化特征分析
《黄河之声》2024年第20期36-39,共4页陶燕兰 舒翠玲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创新训练项目《民俗文化变迁:桂林彩调剧音乐文化的重构反观》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310604051)。
彩调剧是广西地方戏曲剧种,最初起源于桂林永福县,后传播至广西柳州、河池等地,在永福县已有400余年传承历史。彩调剧属灯戏系统,源于桂林地区农村歌舞、说唱衍化而成的“对子调”,被称为调子戏、彩灯、采茶戏等。桂林永福县彩调剧吸收...
关键词:桂林永福县 彩调剧 表演艺术 程式化 
时代话语与审美自觉:现代彩调剧《新刘三姐》的艺术探索
《歌海》2024年第5期21-32,61,共13页谭银 
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中国—东盟视阈下广西地方戏曲与东盟戏剧互文性研究”(项目编号:2019KY0500)研究成果。
现代彩调剧《新刘三姐》以彩调剧《刘三姐》为对话对象,从话语语境、主题表达、艺术呈现等多个维度塑造“新时代的新刘三姐”,这是对彩调剧《刘三姐》的一次当代重塑,也是对刘三姐文化符号的一次转化,还是对彩调艺术的一次探索。创作者...
关键词:《新刘三姐》 《刘三姐》 时代话语 审美自觉 创造性转化 
新的飞跃 新的跨越——新世纪常剑钧戏剧创作管窥
《歌海》2024年第5期42-49,共8页杨肇欣 苏恬 
2022年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重点项目“广西现代戏曲优秀剧目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22AZW001)研究成果。
新世纪以来,常剑钧戏剧创作逐步进入新的成熟阶段。这一阶段较之他的前期戏剧,一个显著的创作特征是,他在仍然坚持民族戏剧构建的同时,不断探索广西本土传统文化书写,坚持深度开掘广西民族文化,并通过优化人物形象塑造和对主题内涵的理...
关键词:常剑钧戏剧创作 彩调剧《哪嗬咿嗬嗨》 彩调剧《新刘三姐》 广西地方戏曲 
广西彩调剧唱腔能力提升
《河北画报》2024年第18期139-141,共3页李琰璐 李艳芳 
广西彩调剧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彩调剧的音乐是在“花灯”“采茶歌”等基础上逐渐发展而来的。对现阶段的彩调剧音乐特点进行分析可知,其不仅将广西山歌融入其中,而且还吸收了花鼓戏、采茶戏、花灯戏等戏种的特点,彩调剧也逐渐地由民...
关键词:广西 彩调剧 表演 唱腔能力 稳定性 提升 
内生与外源:桂林彩调剧音乐文化的重构——以永福彩调剧为例
《黄河之声》2024年第15期22-25,共4页陶燕兰 舒翠玲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创新训练项目《民俗文化变迁:桂林彩调剧音乐文化的重构反观》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310604051)。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对我国传统音乐文化进行重构是必然的。彩调剧是广西传统的地方戏剧,清末民初兴起于广西各地农村,1915年到1930年,彩调剧从农村逐步进入城镇。1933年到解放前夕,彩调剧受到严重摧残。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双百”方针...
关键词:永福彩调剧 内生 外源 传承 发展 
第三届全国花鼓戏优秀剧目展演短评集锦(四)——评彩调剧《木匠哥的钢琴梦》
《艺海》2024年第4期12-14,共3页 
安义:彩调剧《木匠哥的钢琴梦》以清新明快的音乐节奏、优美动听的唱腔旋律、独具风韵的戏剧风格呈现在我们眼前,新主题、新舞台、新演绎,将木匠出身的乡村青年阿德带领乡亲们“造钢琴”的故事娓娓道来,演绎得栩栩如生。剧目聚焦当代农...
关键词:戏剧风格 彩调剧 花鼓戏 音乐节奏 唱腔旋律 当代农村 优美动听 奋斗不息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