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百衡

作品数:19被引量:8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华东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建筑文化建筑创作建筑建筑艺术建筑设计更多>>
发文领域:建筑科学艺术理学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建筑与环境》《时代建筑》《中外建筑》《南方建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建筑属性的嬗变
《建筑与环境》2011年第4期9-11,共3页李文莉 林新峰 吴百衡 
所谓属性,是事物所具有的性质和特点,如生命是生物的属性、植株是植物的属性等等。至于建筑属性,最初作为原始人群的谋生手段,只有“避风雨、防兽害、供起居”的物质属性,随后作为人类天性的审美爱好,才有“美观、悦目、新颖、感...
关键词:物质属性 建筑 嬗变 风雨 美观 
建筑命名的法则
《建筑与环境》2011年第2期77-79,共3页吴发明 李一晖 吴百衡 
众所周知,世间任何人和物都要取个名字、给个称呼,以便互相识别、互相照应。至于建筑命名,首先是标记辨认符号,具有认知、表意功能。例如我们去到上海南京路购物,店铺鳞次栉比,商品琳琅满目,人们都是先看招牌字号,在其引导下才...
关键词:建筑 法则 天安门广场 文化传播 相识别 南京路 功能 店铺 
建筑模糊的概念
《建筑与环境》2010年第2期4-6,共3页李一晖 吴百衡 
世间万事万物的千姿百态、千差万别的“亦此亦彼”或“非此非彼”的模糊现象,导致上世纪60年代美国控制论专家查德(I.zaden)创立了模糊数字,首次提出“模糊论”新概念,并对“精确方法的局限性和模糊方法也具有科学性”进行了论证...
关键词:模糊数字 建筑 模糊方法 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 控制论 模糊论 科学性 
建筑创设的区分
《建筑与环境》2009年第6期7-9,共3页李一晖 吴百衡 
所谓“创设”。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创办(机构)和创造(条件)”,本文则指建筑“创作”与“设计”。由于建筑构思过程的复杂性和设计的繁简程度的差异性,通常多分两步走,即“建筑创作”与“建筑设计”两个不同的阶段。但...
关键词:建筑构思 建筑设计 建筑创作 现代汉语 设计方法 创作构思 功能系统 差异性 
建筑对话的魅力被引量:1
《建筑与环境》2009年第2期8-10,共3页林新峰 吴百衡 
对话,是双方语言的交流互动、表情达意和沟通关系的一种表白、传媒方式,故在文学小说人物之间、戏剧影视角色之间,又称为“对白”。它是叙事情节发展、刻划人物性格极其重要的手段。若将建筑艺术比作“拟人化”的文艺作品,同样也有...
关键词:建筑艺术 对话 建筑评论 天圆地方 整体布局 拟人化 语言 天坛 
禀承师教、提高《建筑历史》教学质量——追忆龙庆忠教授治学、教学的学习心得被引量:2
《南方建筑》2008年第5期61-63,共3页吴百衡 
禀承恩师教诲,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现就如何提高中、外建筑历史课程的教学质量进行研讨,以作纪念。
关键词:建筑历史 教学质量 类型学 断代史 
建筑虚构的空间
《建筑与环境》2008年第4期13-15,共3页吴嗣兴 吴百衡 
自从上世纪文丘里与洛奇设计的费城富兰克林故居纪念馆,在原址依旧房轮廓线,用细钢管组成一个空构架的虚幻“空屋”;到本世纪初保罗·安德鲁设计的北京国家大剧院,在早已预留的基地上,将多幢观演建筑笼罩在一起的晶莹透亮的虚拟“...
关键词:观演建筑 空间 虚构 北京国家大剧院 设计大师 富兰克林 纪念馆 文丘里 
建筑通感的效能
《建筑与环境》2007年第6期1-3,共3页黄鹏斌 吴百衡 
当代,随着西方社会和发达国家的心理学说的兴起,如惠太海默等人的“格式塔”(完形心理学)原理,肯·维尔伯的“意识谱”理论……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和应用到艺术创作之中。这使我们惊奇地发现其中某些内核,诸如在感知的客观世界中,...
关键词:建筑 发达国家 艺术创作 客观世界 异质同构 自然属性 心理学 
建筑遗产的保存
《建筑与环境》2007年第2期28-30,共3页林新峰 吴百衡 
我国建筑文化历史悠久,遗产丰富。建筑文化遗产一则作为历史的见证和文物来保存,承载着一定时期的精神文化传统,这是它的“静态”方面,较相对稳定;另则作为具有实体空间的物质文化形态,就有一定的使用功效和经济价值,这是它的“...
关键词:建筑遗产 保存 建筑文化 文化遗产 文化传统 相对稳定 文化形态 经济价值 
建筑荒诞的语调被引量:1
《南方建筑》2004年第6期4-6,共3页李强  吴百衡  
人们诉说的"荒诞语调",以往戏言极不寻常、极不确切的事物与事理.
关键词:人文审美 建筑艺术 建筑创作 艺术表现力 建筑文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