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敏

作品数:16被引量:5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燕山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书话副刊文学活动大江东去《大江东去》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芒种(下半月)》《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晋中学院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论李健吾不同时期文学批评的“趣味”体现
《运城学院学报》2024年第2期45-49,共5页徐敏 王茜 
“趣味”是李健吾“心灵探险”式的文学批评和通脱超逸艺术文风的内在体现。他在文学批评中强调“趣味”,主要表现在其趣味式的鉴赏态度和趣味影响下的批评原则上。“趣味”体现在李健吾批评的不同阶段,无论是其20世纪30年代以《咀华集...
关键词:李健吾 文学批评 趣味 
论孙犁书话与其晚年文学活动的互文性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2年第9期157-166,共10页徐敏 
作为孙犁晚年创作重要呈现的书话,不仅是孙犁阅读的记录,而且与其晚年的小说、散文写作、文学批评形成了明显的互文关系:《书衣文录》与“芸斋小说”在题材上的互映,体现出孙犁“文革”叙事的特点;“耕堂读书记”和“芸斋小说”、孙犁...
关键词:孙犁 书话 互文性 
《我们仨》的叙事艺术与文本新质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21年第1期61-62,65,共3页徐敏 吴惜文 
《我们仨》是杨绛以九十二岁高龄写下的回忆之作,延续了她一贯的从容节制、平淡简约的风格。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叙事艺术,能透过作品的倾斜结构和平凡人的视角,解读出新的内容要素。本文基于文本细读,从上述两方面进行锥探,挖掘文本隐含...
关键词:结构 情感 《我们仨》 “我们仨” 
经济历史下的人性书写——论阿耐的《大江东去》被引量:2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3期63-67,共5页徐敏 李惠芳 
《大江东去》是一部以网络小说首次跻身国家级文艺大奖的长篇小说。小说以1978—1998年二十年间的经济发展为线,通过四个主人公的奋斗讲述了国企、集体企业、个体企业和入华外资在巨大时代变化下的发展进程,初步具有"大河小说"的规模。...
关键词:大江东去 经济 人性 成长 
梁启超报章体政论文的诗化特征及其现实启示——以《少年中国说》为例
《山花(下半月)》2014年第6期126-127,共2页魏红星 徐敏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报章体政论文作家,他的很多风靡一时的政论文,既吸收了最新的外来文化成果,又往往带有中国文学传统的诗化特征。这种特点在《少年中国说》一文中表现得最为典型。结合这篇文章探讨梁氏报章体政论文诗化特征的...
关键词:《少年中国说》 诗化特征 政论文 梁启超 文化成果 文学传统 形成因素 编辑工作 
迷惘的漂泊者与孤独的守候人
《芒种(下半月)》2013年第11期116-117,共2页魏红星 徐敏 
《古诗十九首》一般认为产生于东汉末年。游子和思妇,是《古诗十九首》中出现的两类主要人物形象。游子长年在外漂泊,有家而不得归;思妇长年在家守候,盼归而不见归。这两类人物形象,始终发散出浓郁的迷惘与孤独气息。
关键词:孤独 迷惘 《古诗十九首》 漂泊者 人物形象 东汉末年 思妇 游子 
《辛俊地》:抗日队伍中的“这一个”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3年第9期66-70,共5页徐敏 
《辛俊地》是管桦创作的一部优秀中篇小说。小说讲述了农民战士辛俊地的战斗和情爱故事,其中展现了具有强烈个人英雄主义的辛俊地和组织之间的冲突,也表现出辛俊地自尊、自爱的复杂人性,是抗日文学作品系列中不能缺少的"这一个"。因此,...
关键词:《辛俊地》 抗日队伍 个人英雄主义 组织 真实 这一个 
现代书话产生要素分析
《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论丛》2013年第1期21-28,共8页徐敏 
书话是在现代成熟起来并受到广泛重视的一类文体。其中心点是要谈论书籍,从现代书话的选择来看,既关注古籍,同时又关注外国书籍和新时期的书籍。现代书话的写作者作为藏书者和爱书者,表现出较多的和古代藏书家的不同,显示出现代学...
关键词:书话 所话之书 作者 副刊 
论周作人书话的内容与体式特征
《晋中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101-104,共4页徐敏 
河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成果(项目批准号:SQ126018)
周作人是现代书话创作大家。他的创作体现出他独立的思考和对自然、现实的关注。在书话体式上,周作人以他的抄书体及自在写作风姿,开创了书话创作的一条新路。
关键词:周作人书话 自由 博学 抄书体 
唐弢书话:现代书话创作模式的成型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42-46,74,共6页徐敏 
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SQ126018)
唐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的杂文和散文作家,他的书话创作被认为是现代书话成熟的标志并对后人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唐弢看重书话自身的文体特性,提出了四个"一点"的创作模式,在具体写作中表现出丰富的版本学和掌故内容,提出独到而精当...
关键词:唐弢书话 四个一点 品评 抒情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