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波

作品数:18被引量:11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审美教育长篇小说汉传佛教小说图像噪声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艺术电子电信更多>>
发文期刊:《中国成人教育》《百家评论》《小说评论》《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浅论红色影视作品的价值增殖与思想扩容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3年第2期54-59,共6页李波 郭玉华 
2018年度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沂蒙精神的多维意识形态价值与‘沂蒙精神影像’研究”(18CYMJ27);2022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般课题“新时期以来红色文艺的审美重建研究”(HB22ZW012)。
红色记忆资源在产业化的过程中面临着创编的困境,也面临着思想创新的瓶颈,这不仅限制了红色信仰的当代传播,也影响了红色文化的普及与深化。当前,应该从价值增殖、思想扩容的维度审视红色记忆的创编与生产,注重形式创新、品牌建构与红...
关键词:红色记忆 价值增殖 思想扩容 
古典诗歌中的葫芦意象与中国人文精神被引量:1
《山东社会科学》2020年第8期104-109,共6页扈庆学 李波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中国葫芦图像艺术研究”(项目编号:19BH15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国诗人将身世遭际寄托于诗歌之中,以葫芦为意象抒发内在情志,呈现人与自然的关系,同时显示个体的欲求与人格指向。诗人绘制田园匏瓢图,借葫芦的历史义与象征义,写出了表层闲适背后深层的悲伤;以葫芦为象征勾勒隐逸图,表征逍遥游的自...
关键词:古典诗歌 葫芦 意象 人文精神 
极端叙述下的妥协——论影片《我不是潘金莲》的叙事策略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4期115-119,共5页侯东晓 李波 
《我不是潘金莲》在叙事呈现上采用了圆形、方形和宽银幕的构图方式。虽然影片涉及敏感的政治话题,但也有人称这种极端的构图方式很好地配合了叙事开展,同时也有人认为冯小刚对电影美学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在叙事上,导演通过李雪莲三次...
关键词:《我不是潘金莲》 构图 叙事 妥协 
《红色中华》:苏区民主革命思想的文艺阵地被引量:5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3期217-221,共5页李慧 李波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苏区文艺思想及当代价值研究>(14YJA751012)
《红色中华》为苏区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与发展作出了独特的贡献,开辟了各种专栏登载形式各样的文艺作品:既有揭露和批判苏区内外各种丑恶现象和帝国主义国民党的剥削压迫的杂文;也有表现苏区工农兵积极热情的面貌和战争必胜的乐观主义...
关键词:《红色中华》 苏区 杂文 纪实散文 报告文学 民主革命思想 
迈向理想社会的历史之路——评王树理长篇小说《卿云歌》
《百家评论》2014年第2期46-49,共4页李波 
王树理的长篇小说《卿云歌》完成于2013年。小说以黄河岸边的庆云县芦花寨的村落发展为线索,书写中华大地从反洋人、抗清廷到五四启蒙,从革命运动到抗日战争、国内革命战争,从合作社到拨乱反正的历史风云,从中显示中华儿女的质朴、耐劳...
关键词:小说 卢丁 《卿云歌》 王树理 作家 幸福生活 
重估“知识”在审美研究中的作用——从艺术人类学的视角观察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4期8-12,共5页李波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12YJC751018)的阶段性成果
传统的审美研究不重视审美客体的知识,忽视文化规定的重要力量,这造成了审美研究渐渐高置于日常生活之上。从艺术人类学的立场重新分析、评估知识于审美研究中的作用,探寻艺术中渗入的社会生活意义,既能凸现艺术行为的文化内涵,也可由...
关键词:审美研究 知识 艺术人类学 意义系统 
考镜源流 开拓新境——评任明华《越南汉文小说研究》
《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67-69,共3页李波 
任明华的《越南汉文小说研究》首次从文学、文化、历史等角度全面探讨了越南汉文小说的思想意蕴、艺术成就及其与中国文化的渊源,具有鲜明的学术特色,一是缜密的考据,严谨的辨析;二是简括的框架,清晰的维度;三是精炼的细读,历史的阐释;...
关键词:越南汉文小说研究 学术性 独创性 
变革时期的反思及信仰力量的突显——董永智长篇小说《灵光》浅议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5期25-27,共3页李波 
当代作家董永智的长篇小说《灵光》立意深远,在展示时代的风云变换中,凸显了人的内心情感世界,张扬了信仰的力量。董永智的《灵光》以问题切入展开小说,突显了变革中改革者的力量、民众的意志以及信仰的力量,具有明确的"文学介入社会"...
关键词:《灵光》 反思 信仰 
内涵丰富,雅俗共赏——评邓承奇、邓华著《书法美学》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5期111-111,共1页李波 
关键词:书法美学 雅俗共赏 邓华 电子音像出版社 内涵 中国书法 2009年 
笔致谨严 其意深远——评桑哲《中国文学中的伊甸园》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10年第4期147-148,共2页李波 
文学中存在大量的性描写,但如何从文学史的角度看待性描写的审美价值、社会影响及流变中折射出的社会、时代的人文风貌与民族文化心理?如何恰当地揭示性文学作品的深层结构?如何恰当地分析和评价性文学,
关键词:中国文学 伊甸园 民族文化心理 社会影响 审美价值 深层结构 文学作品 性描写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