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晓伟

作品数:29被引量:87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发展权社会信访治理人权保护人权更多>>
发文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发文期刊:《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经济与社会发展》《思想战线》《法学评论》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高等学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以“三治融合”促进基层治理:基于村庄社会差异的分析被引量:5
《甘肃社会科学》2024年第1期105-113,共9页桂晓伟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时代少数民族青少年价值观培育的文化生态治理机制研究”(19BKS160)。
完善基层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环节。然而,近年来伴随着资源下乡和规范下乡,乡村治理却出现了一些效能低下和形式主义的问题。对此,应该充分重视乡村区域差异和村庄事务类型差异,厘清阻碍基层治理有效的现实因...
关键词:资源下乡 形式主义 村庄社会差异 三治融合 治理有效 基层治理 
智慧社会的数字人权保护——基于“能力路径”的理论建构被引量:16
《法学评论》2023年第1期153-163,共11页桂晓伟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新时代少数民族青少年价值观培育的文化生态治理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9BKS160)的阶段性成果
如何为信息技术发展奠定坚实的伦理基础,并为实现美好生活提供妥善的制度安排是数字人权研究面临的重要理论和现实问题。在理论上,数字人权的人性基础源于人的社会属性在智慧社会的拓展,而其法律渊源来自基础人权依据情境变化的拓展以...
关键词:智慧社会 衍生人权 数字人权 能力路径 数字素养 
以“三治融合”重塑基层治权被引量:12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1期175-184,共10页桂晓伟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9BKS160);司法部2021年度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课题(21SFB2003)。
创新社会矛盾化解机制是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环节。对此,国家视角的制度分析往往忽略了社会矛盾产生的复杂逻辑;底层视角的经验研究虽然揭示出了这种复杂逻辑,但没有将其与国家制度创新进行有效衔接。作为上承国家意志、下接...
关键词:社会矛盾 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基层治权 基层政府 简约治理 乡村社会 农民行动 群众工作 
“以发展促进人权”中国方案的国际话语权优势——基于《习近平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论述摘编》的理论阐述被引量:2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10期117-126,186,共11页桂晓伟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时代少数民族青少年价值观培育的文化生态治理机制研究”(19BKS160)。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奉行“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权理念,将发展作为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走出了一条“以发展促进人权”的中国道路。围绕《习近平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论述摘编》,结合具体的经验过程分析,中国人...
关键词:发展 人权保护 中国方案 国际人权话语权 
“个体社会心理”视角下的极端主义行动溯源
《阿拉伯世界研究》2021年第5期110-131,160,共23页桂晓伟 
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9BKS160);武汉大学2018年国别和区域研究项目(1205-413100021)的阶段性成果
任何极端主义行动最终都要依靠个体完成,但是既有研究主要从文本概念、法律制度、宏观结构和组织行为等视角研究伊斯兰极端主义,而较少关注个体投身其中的心路历程。本文从"个体社会心理"的微观视角,分析了"世界观的异化""存在感的缺失"...
关键词:伊斯兰极端主义 个体社会心理 极端思想 极端组织 
“阳光信访”的运行机制和现实意义
《中国研究》2021年第1期141-161,334,共22页桂晓伟 
近年来,在国家大力推动下,“阳光信访”已经成为一个解决社会矛盾的重要平台。对此,既有研究仍多停留在宏观和规范分析上,而缺少对其运行机制和现实意义的经验观察。基于对H省X县的田野调查,本文深入分析了阳光信访从“多元立体的信息...
关键词:阳光信访 运行机制 现实意义 
善用“大思政”思维完善社会科学经验研究与教学
《经济与社会发展》2021年第1期87-92,共6页桂晓伟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新时代少数民族青少年价值观培育的文化生态治理机制研究”(19BKS160)
文章从三个层面阐述了应该如何善用"大思政"思维完善社会科学经验研究与教学。在宏观层面,要树立运用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的战略思维,抵御将西方作为"解决方案"而将中国看作"问题教训"的错误倾向;在中观层面,必须强调经验研究的主体性...
关键词:大思政 社会科学 经验研究 主体性 扎根经验 
关于伊斯兰极端主义的犯罪社会学分析
《阿拉伯世界研究》2020年第3期123-139,160,共18页桂晓伟 
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9BKS160);武汉大学2018年度国别和区域研究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本文从犯罪社会学视角提出"整合性分析框架",并在此基础上论证了伊斯兰极端主义的演变的主要过程,即个体极端化、组织动员和机会利用三个阶段。在理论上,这三个阶段之间的递进转化取决于压力、社区解体、互动学习、组织动员、机会利用...
关键词:伊斯兰极端主义 犯罪社会学 整合性理论 机制分析 治理对策 
抗争治理:一个剖析抗争中国家作用的理论框架被引量:1
《中国乡村研究》2018年第1期460-486,共27页桂晓伟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16YJC840004);武汉大学自主科研项目(人文社会科学,2017QN045)的阶段性成果;“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基于对海内外近20年来有关中国社会矛盾研究的述评,本文指出了现有文献中的一个不足,即'国家'视角的缺失,并据此提出了一个'抗争治理'的理论框架。这一框架包括'多元合法性的张力''国家能力的变化''信访体系的矛盾''官僚机构间的分歧''...
关键词:抗争 治理 国家 社会 
合法性构成的调整与上访治理逻辑的演变--一个历史社会学的考察被引量:2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1期108-116,共9页桂晓伟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16YJC840004); 武汉大学自主科研项目(人文社会科学,2017QN045)
国家视角的上访研究近年来受到学界关注,但从何种理论切入却一直不甚明朗。本文发现,传统向现代的转型使国家合法性遭遇了"主观"民意凸显而"客观"传统弱化的挑战,这迫使国家重新寻找理论资源,在巩固其"权力来源"的同时,亦强调其"权力效...
关键词:合法性 历史分析 主/客观基础 权力来源/效用 上访治理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