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莎

作品数:15被引量:12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山楂树之恋》文革知青伦理戏中戏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哲学宗教艺术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发文期刊:《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河北画报》《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牡丹江大学学报》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问世间情为何物”--论赖声川《暗恋桃花源》
《河北画报》2022年第6期177-179,共3页胡莎 
赖声川话剧《暗恋桃花源》在中国戏剧界有着重要地位。这部剧作以“情”感人,通过对“间离”理论现代性创新,实现了传统与现代交融,具有超越时空的戏剧生命张力和虚实相生的戏剧审美特征,给人们带来了历久弥新的审美趣味与艺术沉醉。
关键词:赖声川 《暗恋桃花源》 间离 戏中戏 
历史情怀与自由伦理批评——评路文彬《中西文学伦理之辩》
《枣庄学院学报》2019年第4期143-144,共2页胡莎 
出于对人们生存现状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情观照和期待,路文彬教授致力于文学伦理研究和批判,探索伦理视野中的当代文学世界,数十年笔耕不辍,著作等身,日前又出版学术新作《中西文学伦理之辩》,该著作从“主体与服从”“自由与个体”...
关键词:伦理 文学 生存现状 和谐关系 共同体 著作 
《方舟》:“花木兰们”的人生哲学
《枣庄学院学报》2019年第3期31-38,共8页胡莎 
重读张洁的《方舟》,性别审美焦虑和女性自我认同是绕不过去的主题:男权社会背景下被雄化的女人在性别审美、婚姻生活、职业发展乃至人生价值观出现了强烈错乱感和压抑感,甚至"厌女症"。这正是新时期"花木兰们"性别遭遇和生活体验所引...
关键词:张洁 《方舟》 审美焦虑 女权主义 两性伦理 
试论新时期初期小说对爱情婚姻各具风格的差异性书写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第2期35-37,共3页胡莎 
新时期初期小说开始勇敢跨越小说的爱情写作的"禁区",并随时代变迁呈现出差异性书写,从简单抽象的概念化走向生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本文将从封建观念与经济条件束缚同美好婚恋理想的磨合,城乡户籍制度规约下感情的两难选择,对古典式爱...
关键词:新时期初小说 爱情婚姻 差异性书写共性 
点亮历史记忆的明灯——评《热风时节——当代中国“十七年”小说史论(1949-1966)》
《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108-112,共5页胡莎 
如何对当代文学史中的"十七年"文学进行合理、应有的文学史定位和价值评判,是亟待研究和深思的一大课题。因为这不仅是这段文学史的具体评价问题,而且还关联着当代文学史的传承和创新。对此,董之林女士深入当时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
关键词:“十七年”小说 历史情感 时代标准 文学叙述 
论“五四”至新时期初期小说的爱情婚姻启蒙阶段性表征及嬗变过程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第1期35-37,共3页胡莎 
从中国古代社会到新时期初期,中国式婚恋观走过了漫长悠远而耐人寻味的嬗变历程———从光芒初现到隐藏遮蔽再到张扬显现,从自由释放到权力压抑到再到逐渐复苏、走向多元。在此演进过程中",五四"至新时期初期的小说创作中的爱情婚姻伦...
关键词:现代性启蒙 新时期初小说 爱情婚姻伦理 历史理性 
简论《山楂树之恋》等新时期爱情题材小说的伦理观被引量:1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5期56-58,共3页胡莎 
小说《山楂树之恋》交融着被压抑心灵的独白和呼喊,以细腻的笔触和敏锐感觉并以现实为根基,呈现出隐蔽在"文革"那段特殊岁月的爱情。潜伏在小说中的记忆和经验,是生命化的"个人记忆",在一定程度上还原了知青生活本真状态,给人以强烈的...
关键词:《山楂树之恋》 “文革” 爱情小说 知青 个人化书写 
论爱情、婚姻的伦理内涵与伦理本质被引量:4
《牡丹江大学学报》2010年第10期19-21,共3页胡莎 
作为一个特定社会形态的历史范畴,爱情关系到个人生活的幸福,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明程度、伦理价值观、道德水平等多重因素。无论对爱情如何定义,爱情的内在诉求与外在付出都要求返回心灵的内在体验。爱情与友爱和同情有别,其辩证法在于...
关键词:爱情 婚姻 伦理 内涵 本质 
山楂树下凄美的爱情悲歌——论小说《山楂树之恋》的爱情伦理观被引量:5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S1期28-31,共4页胡莎 
"文革"十年是一个压抑人性、道德败坏、法制遭到践踏的非理性时期。小说《山楂树之恋》交融着被压抑心灵的独白和呼喊,将历史深处、曾被时代遮蔽的那段纯真而凄美的爱情赞美颂扬。小说中的老三是高贵的爱情给予者,他发现并肯定自我且富...
关键词:《山楂树之恋》 “文革” 知青 怀旧 个人化书写 
浅析中国现代家族背景小说中的叛逆者形象——以《财主底儿女们》、《家》和《科尔沁旗草原》为例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52-56,共5页胡莎 
有着浓厚民族情感和"家国同构"意识的中国作家,通过小说叙事自然地将家族兴衰史与国家命运历程紧密相连。在他们创作的中国现代家族背景小说中,通过展示叛逆者形象对封建家长制度和礼教规范强烈不满的情绪和追求自由与民主的愿望,启悟...
关键词:中国家族背景小说 叛逆者形象 “家国同构” 自我探索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