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宇芬

作品数:20被引量:11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李凭箜篌引》职业院校小说创作心理爱情故事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艺术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期刊:《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贵州民族研究》《作家》《北方文学(下)》更多>>
所获基金: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美国后现代文学随机性主导的世界观研究被引量:1
《当代文坛》2016年第5期117-120,共4页莫宇芬 
后现代文学是当代美国文学群落的重要代表流派之一,其普遍带有强烈的随机性哲学特色,并往往蕴含着主导世界观表征。解析美国后现代文学之中所蕴含的随机性主导世界观的这一文化现象,无疑能够更为科学地认知、把握当代美国文学的发展历...
关键词:美国后现代文学 随机性主导 世界观 
刘震云长篇小说的电影改编略论
《电影文学》2016年第11期109-111,共3页莫宇芬 
刘震云小说叙述的事件和塑造的平民形象,在幽默风趣的个性中富有巨大张力的共性,乃至符号意义,这些是博得导演青睐的重要因子。从改编角度来看,刘震云小说与电影之间有三大变化,分别是:从散乱到集中的结构整合,从个性到共性的形象升华,...
关键词:刘震云 小说 电影 改编 
职业院校企业职工培训模式的探索与研究被引量:1
《北方文学(下)》2016年第5期169-169,202,共2页莫宇芬 
企业职工继续教育问题是企业、学校、职工都很关注的问题,教育规模、工学矛盾、培训效果是直接影响继续教育工作健康持续开展的重要因素,所以探索和研究适应社会发展、满足企业职工个性化需要和为企业培养高技能应用性人才的新培养模式...
关键词:职业院校 企业职工 培训模式 探讨研究 
罗素《我为何而生》中的博爱精神
《文学教育》2016年第8期100-101,共2页莫宇芬 
《我为何而生》是20世纪英国著名的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罗素晚年为其自传而作的序言,序言虽篇幅较短,但文采横溢、意味深长,包含巨大的情感容量,因此历来被人们所传诵。他在序言中说道:"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
关键词:罗素 《我为何而生》 解读 
汉语文学比较下民族文学的民族特征分析——以沈从文的《边城》为例被引量:2
《贵州民族研究》2016年第3期125-128,共4页莫宇芬 
民族性是民族文学的基本特征,也是民族文学成为独立文学形式的关键要素。和汉语文学相比较,民族文学的民族性特征主要体现在民族文学描述了民族精神状态、体现了民族审美、隐含了民族文化心理、展现了民族文化知识等方面,民族文学创作...
关键词:汉语文学 民族性 沈从文 边城 
职业院校创新开展企业职工培训的研究与实践
《戏剧之家》2016年第5期268-269,共2页莫宇芬 
2015年度河南省软科学研究项目;项目名称"职业院校创新开展企业职工培训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152400410414)
本文结合职业院校开展企业职工培训的现状,以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深入探讨职业院校创新开展企业职工培训的实践经验,并提出职业院校创新开展企业职工培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职工培训 职业院校 研究实践 
国人安身立命的楷模 ——解读孔子及其《论语》
《文艺生活(下旬刊)》2016年第1期4-5,9,共3页莫宇芬 
春秋时期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是个自强不息的强人、品德高尚的贤人、充满睿智的圣人.儒家的经典著作《论语》比较忠实地记述了孔子的言行,也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论语》所蕴含着的如何做人、做事的社会人生精论,对中华民族的...
关键词:楷模 孔子 《论语》 
超越自我感悟人生--史铁生《我与地坛》解读
《北方文学(中)》2016年第1期33-34,共2页莫宇芬 
《我与地坛》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史铁生的散文代表作,是他十五年来摇着轮椅在地坛思索的结果,是他生命经历中最艰难一段的忠实记录,是一篇袒露心曲、自我解析的“自白书”。文中融入了作者对人生的大量独特的思索和体验,可...
关键词:史铁生 《我与地坛》 解读 
乡村老人的哀痛与无奈——读梁鸿《中国在梁庄》《出梁庄记》
《北方文学(下)》2015年第11期17-18,共2页莫宇芬 
在《中国在梁庄》和《出梁庄记》中,梁鸿向我们展示了芝婶、赵婶、五奶奶和黑女儿奶奶等老一辈乡村人的哀痛与无奈。他们靠自己劳动维持生计,忍受着身体的病痛,为在外打拼的儿女们抚养孙辈,他们守望着孤独、守望着贫穷,承受着沉重...
关键词:乡村老人 哀痛 无奈 
从《聊斋》中探究中国文学中的诗化美学
《语文建设》2015年第2Z期32-33,共2页莫宇芬 
诗化美是文艺作品的灵魂,也是文学作品艺术境界发展的重要表现。本文所谈的《聊斋》作品主要是指孤独愤世的蒲松龄先生为排解内心对其所生活时代的种种不满而作,作品中的诗化艺术就是作者排泄内心愤懑的一座旷世之城,《聊斋》的诗化美...
关键词:中国文学 《聊斋》 诗化美学 诗化艺术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