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源

作品数:30被引量:312H指数:10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北京林业大学林业史研究室更多>>
发文主题:阿月浑子清代引种叶绿素荧光光合作用更多>>
发文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历史地理生物学更多>>
发文期刊:《中国农史》《种子》《林业经济》《北方园艺》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河北省科技攻关计划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清代社会发展对森林的影响被引量:1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12-15,共4页金麾 董源 
清代前期,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手段,缔造了繁荣富裕的"康乾盛世",但也造成了人口的急速膨胀和农垦的迅速扩张,森林面积大为缩减。同时,战争和建筑业、手工业的发展都严重消耗了森林资源。
关键词:清朝 森林 人口 农垦 战争 建筑 手工业 
环北京地区生态环境与生态灾害历史研究被引量:1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50-58,共9页金麾 董源 
北京从金代海陵王营建中都,历金、元、明、清、民国,至今已建都近千年。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随着地区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多,北京及其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不断被破坏,各种生态灾害愈演愈烈。自然灾害的加剧反过来又激化了社会矛盾,影响...
关键词:环北京地区 生态环境 生态灾害 
中国晚清与日本明治时期的社会改革对林业影响的比较研究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54-58,共5页于甲川 董源 
本文以溯流探源、纵横交错、史论结合的比较研究,展示了中国晚清与日本明治时期社会改革在林业机构、林权制度、森林法规、植树造林方面的不同,对林业状况的影响呈现出明显的差异。中日两国在这一时代都处于重要的社会转型期,在人类历...
关键词:社会改革 林业 晚清 日本明治时期 比较研究 
蒲松龄的林业科学技术思想被引量:1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38-41,共4页石彦君 董源 
蒲松龄的林业科学技术思想来源于传统的、浓厚的农本思想和对前代林业科学技术成就的继承与发展。他结合农业生产与实践,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地介绍了林木、花草的科学知识和树木栽培与管理的技术,同时提出了修坝筑堰对水土流失进行小流...
关键词:蒲松龄 林业科学技术 生态林业 
林业史研究的历史机遇与重任被引量:3
《林业经济》2007年第2期66-68,71,共4页于甲川 董源 
全球共同应对生态危机,将林业赋予首要地位;国家全面建设小康和谐社会,林业作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林业确定了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正处在一个历史性变革时期;林业史研究及其学科建设历经...
关键词:林业史研究 机遇 重任 
阿月浑子和扁桃在晋西引种的初步研究
《北方园艺》2007年第4期29-31,共3页苏兴 郭小平 董源 李晓明 
通过对阿月浑子、扁桃几个品种进行的引种试验,在比较各个品种的原生环境及各自的生态特性后,用播种和嫁接等多种方法进行引种栽培。在观测各品种的生长反应情况后,对比分析得出扁桃、阿月浑子于晋西能引种成活且成活率较高的结论。由...
关键词:阿月浑子 扁桃 生态特性 光合速率 成活率 
清代树木栽培技术及相关文献探析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35-38,共4页石彦君 董源 
中国的树木栽培技术源远流长,曾取得过辉煌的成就。清朝时期在对前人的树木栽培技术进行系统总结和归纳的基础上,结合树木栽培的生产实践,编纂出版了几部学术价值高、影响大、实用性强的文献资料。同时这一时期在植物嫁接成活的生理机...
关键词:清代 树木栽培 技术 理论 
清朝农垦活动对森林的严重影响被引量:6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1-7,共7页金麾 董源 
清朝初期统治者较为开明,尽力发展生产并减轻农民的负担,缔造了中国历史上空前和平安定的“康乾盛世”。清朝中叶,中国人口开始急剧增长,引发了严重的社会问题,清政府除了“开禁”、“赈灾”、“劝垦”之外并无更多的关注环境的政策措施...
关键词:清朝 人口 农垦 森林 
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松柏情结”被引量:5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8-11,共4页李莉 邹国辉 董源 
我国的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是承载中华民族精神和感情的载体。松柏是百木之王,和我国人民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松柏的自然属性与绵延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之间有许多呼应与契合之处。该文主要从高洁的人格和品性的象征、强烈的历史使命...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 松柏 情结 
清代清水江流域侗、苗族杉木造林方法初探被引量:14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30-33,共4页沈文嘉 董源 印嘉祐 
清代黔东南清水江流域侗、苗族人民在长期大规模人工杉木林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 ,借鉴汉民族杉木造林方法 ,并结合本民族固有的农耕传统 ,创造性地形成了一整套从播种、育苗、栽种到管理的颇具特色、行之有效的杉木造林方法。侗、苗族的...
关键词:清水江 侗、苗族 杉木造林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