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娥

作品数:30被引量:169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佤族国家认同大马民族认同文化更多>>
发文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更多>>
发文期刊:《青海民族研究》《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滇西科技师范学院论丛》《民族学刊》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重点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的探索与建构
《昆明学院学报》2024年第5期40-53,共14页袁娥 苏昊楠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内地高校在读港澳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调查研究”(21BMZ013)。
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当前我国民族工作的重要目标,亦受学界诸多关注。论文基于大量的文献,对“民族”“共同体”“认同”理论进行梳理,将学界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的成果综合化、系统化、框架化。在此基础上...
关键词: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 认同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探索与建构 
边疆民族社区社会组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在机制与实现路径研究--以云南省怒江州T社区为例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论丛》2024年第3期1-9,共9页袁娥 李然 
202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内地高校在读港澳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调查研究”(21BMZ013)阶段性成果之一。
边疆民族社区社会组织是社区基层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中有其独特的现实基础和内在逻辑。基于此,文章以云南省怒江族自治州T社区社会组织为例,探究了T社区中社会组织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发挥的重...
关键词:社区 社会组织 易地搬迁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治理 
青年同性恋者社会交往的“逆差序格局”研究被引量:1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2021年第3期78-89,共12页袁娥 吴梦琦 
在异性恋文化为主流文化的中国社会,青年同性恋群体的日常交往中面临着角色扮演的两难、人际交往的困境、不被社会甚至是亲人和朋友接纳的苦楚。从家庭社会学的视角出发,通过参与观察和访谈的方法对19位青年同性恋者的交往圈层进行以“...
关键词:青年同性恋者 社会交往 逆差序格局 
云南跨境民族大学生的国家认同研究——基于昆明四校的调查被引量:1
《红河学院学报》2017年第4期45-48,共4页袁娥 崔钧炟 
2015年云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云南有16个跨境民族世代而居。跨境民族大学生是其民族精英,承载着民族的希望和国家的未来,跨境民族大学生的国家认同亦会影响其所属民族的国家认同。文章通过实证调查,描述了云南跨境民族大学生的国家认同状况,并针对其问题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跨境民族 大学生 国家认同 
流动人口家庭教育中母亲角色失调及应对策略——以云南省昆明市C社区为例被引量:1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7年第1期137-141,共5页袁娥 伍亚萍 
近年来,人口流动由过去分散的"个体流动"逐渐转变为"家庭迁移"。父母虽然和孩子一起生活在城市,然而,由于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原因,在孩子的家庭教育中,存在严重的母亲角色失调问题,角色距离、角色紧张和角色冲突是面临的三大难题...
关键词:流动人口 婴幼儿 家庭教育 角色失调 
论佤族的民族认同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第2期1-6,共6页袁娥 
文章通过笔者的实证调查,阐释了中缅佤族在跨境流动、跨国婚姻、亲情互助和经济交往方面固有的"胞波"情谊,从而强化了佤族的民族认同。
关键词:佤族 民族认同 “胞波”情谊 
“工具”与“价值”:基于诉求回应视角透视佤族的国家认同被引量:4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28-32,共5页袁娥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建国60年来佤族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变迁研究"(09XJC850012)
基于对佤族地区的实证调查,通过个案的深入剖析,提出要增强佤族的国家认同,不仅要满足佤族物质上的"工具"需求,更要对其"价值"上的文化诉求充分尊重。
关键词:价值 工具 佤族 国家认同 民族认同 文化诉求 
佤语地名特点研究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14-19,共6页袁娥 赵明生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09年度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建国60年来佤族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变迁研究"(项目编号:09XJC850012)的研究成果
地名不仅是地理名词,而且也是文化的符号,通过地名可以了解一个民族历史上的分布范围和迁徙路线。佤语地名具有以"永"、"班"、"耿"、"达"、"斯"、"叶"字为首的六大特点,这对于进一步研究云南古地名和云南民族历史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佤语 地名 特点 
佤语地名特点研究被引量:1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6期30-35,共6页袁娥 赵明生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09年度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建国60年来佤族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变迁研究"(项目编号:09XJC850012)的研究成果
地名不仅是地理名词,而且也是文化的符号,通过地名可以了解一个民族历史上的分布范围和迁徙路线。佤语地名具有以"永"、"班"、"耿"、"达"、"斯"、"叶"字为首的六大特点,这对于进一步研究云南古地名和云南民族历史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佤语 地名 特点 
民族与国家何以和谐——建国60年来国家与佤族的互动历程研究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1期40-46,共7页袁娥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09年度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建国60年来佤族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变迁研究"(09XJC850012)阶段性成果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稳定,防止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国家通过各种措施,帮助少数民族脱贫致富,创建全国各族人民的平等地位,促进各民族团结共同发展,赢得各族人民对国家的依赖和归属,国家认同意识不断高涨。文章基于笔...
关键词:佤族 国家 和谐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