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志武

作品数:15被引量:11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英文小说诗歌文化传播新世纪诗歌现实主义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更多>>
发文期刊:《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大连民族大学学报》《文学教育》《安顺学院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辽宁省教育厅科学基金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立项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当下诗歌批评中的整体性与历史化视角——评宋宝伟著《新世纪诗歌研究》
《诗探索》2017年第3期180-188,共9页邱志武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知识分子写作”与“民间写作”的论争之后,诗歌向何处走,成为新世纪诗歌衍进中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
关键词:诗歌研究 诗歌批评 历史化 “知识分子写作” 体性 新世纪诗歌 民间写作 九十年代 
现实主义诗歌的困境:“现实”如何“诗歌”被引量:2
《当代作家评论》2016年第4期145-152,共8页邱志武 
诗歌的重要特征之一在于其朦胧性、凝练性、写意性、抽象性。“微尘中见大千,刹那间极终古”、“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驰可以役万景”、“一沙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等,表现出的是微言中见大义,强调的是诗歌的宏阔性。总体而言,诗歌不...
关键词:现实主义诗歌 困境 朦胧性 写意性 抽象性 微言  
当代生态诗歌的现实主义视角考察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2016年第2期155-160,共6页邱志武 杨慧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1YJC751102);辽宁省社会规划基金项目(L12DZW013)
生态诗歌的现实主义考察,是以生态诗歌为具体的研究对象,厘清生态诗歌的存在是以客观生态环境为前提。以批判破坏生态环境的行径、痛切家园失守、呈现生命意识为切入视角,着重分析生态诗歌的现实形态。通过对生态诗歌的考察,反思诗歌介...
关键词:生态诗歌 现实主义 诗歌技艺 
后现代视域下打工诗歌现象考察
《北方论丛》2016年第2期58-62,共5页邱志武 
大连市社科联立项课题(2013dlskybd1037)
当前,对打工诗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打工诗歌本体及其对整个文化语境的重要意义上,对打工诗歌进行后现代视域的观照,具有一定的探索意味。在后现代主义视角下,打工诗歌具有明显的地方性特征,并以平民性、体验性、复制性为生存策略,对现有...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 打工诗歌 生存策略 
浅析民族院校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文学教育》2015年第22期122-123,共2页姜乐 邱志武 杨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体系的内核,能在当今社会急速发展的大潮中为人们引领正确方向,树立正确观念是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灵魂。自大连民族学院国际商学院成立以来,我院为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修养,...
关键词:民族院校 国际商学院 学生思想道德 大连民族学院 文化活动 学院领导 思想道德建设 素质修养 寝室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 
当代学习雷锋活动内生动力机制研究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5年第2期178-182,共5页王晓华 邱志武 仲天宝 
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立项课题(Lslktsz2012-050)
学习雷锋活动的内生动力机制,是构成其组织系统内部具有的对学习雷锋发展起推动作用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是推动此项活动发展的内在力量。其基点主要是爱国传统基础、革命传统基础、社会现实基础和公共舆论基础。学习雷锋活动...
关键词:学习雷锋活动 内生动力 机制 
高校思政教育中微信对大学生的影响剖析被引量:6
《学理论》2014年第12期289-290,共2页牟艳艳 邱志武 李晨光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微信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交流传播方式,受到广大网民的追捧。微信的使用范围正在不断扩大,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大学生是微信最主要的使用人群,微信对大学生行为的影响更格外突出,微信对大学生行为的影响存在...
关键词:微信 影响 社交行为 心理健康教育 
多棱镜下的透视:新世纪诗歌的现实主义流向
《新文学评论》2013年第3期91-97,共7页邱志武 
现实主义的内涵与外延,历来众说纷纭,至今也没有一个科学而准确的边界。仅仅在新时期内,我国就曾经出现过十几种现实主义,如真正的现实主义、社会主义批判现实主义、现代现实主义、新现实主义、民族的开放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化现实...
关键词:外延 科学 流向 社会主义 现实主义 边界 加洛 全息 
追逐智性之光——陈陟云近期诗歌论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33-38,共6页邱志武 罗振亚 
陈陟云的诗歌创作坚持智性的美学立场,从人生、爱情、自然三个维度深入地开掘诗意,嵌入强烈的思辨意识,以多向度的思考给诗歌涂抹上了一层理性之光,表现出清幽、冷静的创作风格;并且使诗的智性因素与美的光彩实现了理想的结合。
关键词:陈陟云 智性 人生 爱情 大自然 
挽花——《也许》与《花环》比较赏析
《阅读与写作》2011年第3期14-15,共2页邱志武 
闻一多的《也许》和何其芳的《花环》之所以要置于同一平台,原因在于两首诗不约而同地关注了死亡这一命题。具体地说,两首诗都瞩目于少女的天亡。《花环》中清晰的显露着小玲玲珍珠似的少女“美丽的夭亡”了;《也许》的孕育之初,题...
关键词:《也许》 比较赏析 何其芳 闻一多 少女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